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午后的扬州国际会展中心,阳光从穹顶倾泻而下,化作金色光柱,照亮主席台上的隋代经卷与石碑残片。

台下,数百双眼睛聚焦于此,空气中弥漫着学术争鸣的热烈与文物揭秘的期待。

董文翊站在台上,灰色西装笔挺,目光如炬,手中遥控器轻点,投影屏幕翻出《隋书·礼仪志》的扫描页,旁边是刚挖掘出的大兴善寺石碑拓片,密宗咒文若隐若现。

“诸位,”他声音沉稳,带着历史学者的威严,“大运河不仅是隋代的经济命脉,更是佛教密宗文化的传播纽带。

我们在扬州大兴善寺遗址发现的经卷与石碑,证实了隋文帝兴佛政策的深远影响,也为我们锁定了一个关键线索——隋炀帝陵的龙脉节点。”

台下掌声雷动,联合国申遗代表频频点头,央视摄像机镜头拉近,捕捉他手指间翻动的拓片。

林瑶站在一旁,身着黑色职业装,长发挽成低髻,手持激光笔,指向屏幕上的经卷照片。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经卷中的密宗护法咒指向佛骨舍利,而舍利,极有可能藏于隋炀帝陵的主墓室。这不仅关乎历史真相,更是运河申遗的文化基石。”

会场外,扬州街头的电子屏同步直播,市民挤在茶肆与夜市摊前,议论纷纷:“隋炀帝陵?那不是传说中的水下皇陵吗?”

“北大这支团队真厉害,挖出了运河的秘密!”

屏幕上,石碑拓片的莲花纹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诉说着千年前的佛光普照。

苏婉坐在台下第一排,手里攥着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扬州民间关于密宗的口述传说。

她低声对身旁的赵子昂说:“这石碑的咒文,和我访谈的老人们提过的‘水龙护脉’传说吻合。你说,主墓里会不会真有水龙?”

赵子昂推了推眼镜,盯着手里的无人机勘测数据,皱眉道:“雷达显示水下墓室结构复杂,像是故意隐藏什么……我得再校准一次。”

主席台后方的文物展示柜里,经卷与石碑被特制灯光笼罩,散发出古朴的光泽。

徐小宁守在展示柜旁,紧张地监控温湿度设备,低声嘀咕:“这经卷昨晚还发光,差点吓死我。”

李铁站在他身后,魁梧的身形如雕塑,目光扫视着会场,警惕任何异常。

论坛进行到高潮,董文翊切换投影,展示扬州邗沟遗址的水系图,线条蜿蜒如龙,勾勒出通济渠的壮丽轮廓。

“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连接江南与中原,”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这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经济统合的战略布局。唐史对炀帝的贬低,掩盖了运河的真正价值。我们今天的发掘,就是要还原真相。”

台下,国际专家起立鼓掌,掌声如潮。

联合国申遗代表,一位头发花白的法国考古学家,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北大团队的发现,为大运河申遗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这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然而,就在掌声未落之际,展示柜里的经卷突然发出幽幽青光,像是被无形的力量点燃。

会场灯光瞬间闪烁,空气骤然湿冷,仿佛运河的潮气渗入大厅。

观众席上一阵骚动,记者们的相机咔嚓作响,捕捉这诡异一幕。

林瑶反应极快,冲向展示柜,双手按住经卷,低声念出一段密宗禁咒。她的声音清亮,带着奇异的韵律,仿佛与经卷的光芒共振。

青光渐渐收敛,但柜内石碑上的莲花纹路却开始微微震颤,投射出一道模糊的水龙虚影,鳞片闪耀,龙头狰狞,盘旋在半空。

“水龙……”苏婉低呼,笔记本滑落在地。赵子昂猛地打开电脑,检查无人机数据,屏幕上水下墓室的轮廓与水龙虚影惊人地重合。

董文翊站在台上,目光如刀,迅速抬手掐诀,一道无形的气流自他掌心扩散,宛如风水龙气,将水龙虚影压回石碑。

会场恢复平静,观众以为这是高科技投影效果,掌声再次响起,夹杂着惊叹与赞美。

央视记者激动地举起话筒:“北大团队不仅带来了历史突破,还为我们展示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只有团队成员彼此对视,心知肚明:这不是投影,而是龙脉的灵异预兆。

散会后,团队回到临时休息室,气氛凝重。

休息室设在会展中心顶层,落地窗外是扬州的运河夜景,灯火映水,宛如隋代花船游弋。

林瑶将经卷平放在桌上,皱眉道:“这咒文的力量超乎想象,护法神的幻象只是前奏,主墓里可能有更强的灵异存在。”

董文翊翻开《隋书》,手指停在“炀帝巡游扬州”一页,低声道:“水龙护脉的传说,指向隋炀帝陵的主墓室。经卷与石碑的线索已经明确,墓门就在运河水下。”

他看向赵子昂,“雷达数据校准好了吗?”

赵子昂点头,屏幕上显示水下墓室的3d模型,甬道蜿蜒,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墓室,形似龙盘。

“数据确认,墓室入口有水力机关,可能是密宗设计的护脉陷阱。”苏婉补充道:“扬州老人们说,水龙是运河的守护灵,炀帝开河泄地气,激怒了它。主墓里可能藏着佛骨舍利,也可能是水龙的真正力量。”

李铁靠在墙边,检查装备,低声道:“不管是什么,我们得做好最坏的准备。”

徐小宁苦笑:“我只希望别再遇上昨晚那种发光的情况,差点以为要被水鬼拖走了。”

休息室外,记者仍在守候,网络上已炸开了锅。

微博热搜第一是“扬州水下皇陵”,网友评论如潮:“北大团队太牛了!隋炀帝陵真的存在?”

“那水龙投影好震撼,是不是真有灵异?”

地方电视台连夜播放团队的挖掘纪录片,扬州街头的茶肆里,老人们围坐讨论,感慨运河的千年秘密终于揭开一角。

董文翊合上《隋书》,目光投向窗外的运河。

夜色中,水面波光粼粼,仿佛藏着无数未解之谜。

他低声说:“主墓是关键,佛骨舍利和龙脉节点都在那里。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林瑶点头,手指轻抚经卷,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水龙已经苏醒,接下来的路,只会更危险。”

休息室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的运河水声隐约传来,像是千年前劳工的低吟,又像是水龙的低吼。

团队成员彼此对视,目光坚定。他们知道,论坛的掌声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藏在运河深处的隋炀帝陵。

论坛的全球直播将团队推向聚光灯下,全国观众为他们的发现与守护精神震撼。

水龙雏形的灵异显现,预示主墓中的更高玄幻危机。

隋炀帝陵的位置已锁定,团队的使命更加明确:深入水下墓室,揭开佛骨舍利与龙脉的终极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