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刚过的清晨,新坝工地被一层薄薄的水雾笼罩,潮湿的泥土气息混杂着雨后青草的味道,扑面而来。林江站在资料室门口,指尖轻轻划过沾满露水的玻璃窗,冰凉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玻璃上的水珠蜿蜒而下,映出他身后堆积如山的文件,那些纸张边缘泛着明显的卷痕,有的还沾着深褐色的混凝土斑点——那是过去三个月里,他带着团队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逐页核对、反复修改时留下的独特印记。
“林监理,最后一批检测报告整理好了,您再过目一下。” 资料员小王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夹匆匆进来,眼镜片上还沾着熬夜留下的红血丝,眼下的乌青格外明显。她将文件在桌面上小心翼翼地按日期排开,最上面那份《水泥强度复检报告》的封皮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边角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林江的黑色批注,甚至有几处用红笔圈出的数据旁,还画着小小的示意图,标注着问题所在和整改建议。
林江伸手抽出这份报告,指尖缓缓抚过 5 月 17 日那页的检测记录,记忆瞬间被拉回那个夜晚。那天凌晨三点,夜色深沉,工地一片寂静,只有远处零星的虫鸣。他带着检测队在三号坝段钻芯取样,冰冷的钻机轰鸣声打破了夜的宁静,震得人耳膜发疼。他亲眼看着混凝土芯样被缓缓取出——原本应呈均匀青灰色、质地坚硬的断面,竟夹杂着不少淡黄色的松散颗粒,那一瞬间,他的心沉到了谷底。后来经过多方调查才查明,是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偷偷在水泥里掺了过量矿渣。此刻再看报告上 “抗压强度 32.5mpa” 的结果,他喉结不自觉地动了动,将报告攥得更紧了些,指节微微泛白。
整理资料的间隙,他忽然想起上周施工队老张说的话。当时老张蹲在工地食堂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冷掉的馒头,一边往嘴里塞,一边含糊不清地说:“林工,这坝体外观看着差不多能过就行呗,你说你,非要翻出那么多老底,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嘛……” 他当时没有回应,只是默默记下老张袖口沾着的那抹异常的灰绿色——后来经过取样检测才发现,那是不合格水泥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留下的痕迹,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又排查出了一批存在问题的建材。
“把施工日志按坝段分类,仔细核对每一项数据,不能有任何差错。” 林江忽然开口,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依旧坚定有力。他蹲下身,从文件柜最底层翻出一个有些锈迹的铁皮盒,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装着二十七个 U 盘。每个 U 盘上都贴着清晰的标签:“2023.4.2 坝基钢筋焊接视频”“2023.5.9 防渗膜铺设全程”“2023.5.20 混凝土浇筑记录”…… 最后一个 U 盘的标签被雨水泡得有些模糊,只能依稀看清 “应急修补” 四个字——那是六月初暴雨冲毁临时围堰时,他带着工人冒着倾盆大雨抢险的记录,视频里,每个人都浑身湿透,却依旧咬牙坚持,与洪水展开激烈对抗。
下午三点,阳光渐渐变得强烈,验收现场的布置也进入了收尾阶段。林江踩着有些摇晃的脚手架,一步步爬上坝顶。风迎面吹来,掀起他的工作服下摆,露出里面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 t 恤。施工队的工人们正在坝体侧面刷涂标识漆,“坝顶高程 128.5m” 的数字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银光,格外醒目。他沿着坝顶缓缓走着,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处细节,忽然,他停下脚步,指着距坝顶三米处的一处痕迹,语气严肃地说:“这里的修补痕迹要处理掉,必须保证坝体外观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林监理,这都快验收了,而且这痕迹也不明显,要不就这样吧?重新处理又得费不少功夫。” 施工队长连忙跑过来,搓着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那是上个月拆除不合格混凝土时留下的凿痕,虽然之后已经用高标号砂浆仔细修补过,但仔细看还是能发现细微的色差。
林江没有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有些陈旧的小本子。他缓缓翻开泛黄的纸页,里面夹着一张被精心保存的照片:照片上是去年溃坝事故的现场,浑浊的洪水汹涌肆虐,扭曲的钢筋从倒塌的坝体中刺穿出来,直指天空,远处的屋顶上,还有几位没来得及转移的老人,脸上满是惊慌与无助。“你看,” 他把照片递过去,声音低沉,“去年那坝就是从一道不起眼的裂缝开始的,一开始没人在意,最后却酿成了大祸。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 施工队长看着照片,又看了看林江坚定的眼神,羞愧地低下头,连忙安排工人去处理修补痕迹。
傍晚时分,验收会准时召开。会议室里气氛严肃,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前方的大屏幕上。ppt 一页页播放,从工程概况到施工过程,再到检测结果,每一项内容都清晰详细。最后一页停留在整改前后的对比图上,左边是 4 月 12 日的坝体照片,蜂窝麻面的混凝土表面坑坑洼洼,还留着工人踩出的凌乱脚印;右边是昨天刚拍的同一位置,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如镜,甚至能清晰地映出天上缓缓流动的流云。林江按下遥控器,屏幕突然切换到一段视频——画面里,几个工人正顶着炎炎烈日,拿着水管仔细冲洗着施工模板,水珠溅在锃亮的钢筋上,折射出细碎而耀眼的光,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认真与专注。
“这些细节,” 他抬头看向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透过话筒传遍了整个房间,“不是给验收组看的,是给下游的百姓看的,是给我们自己的良心看的。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建成一座真正安全、可靠的大坝。”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每一个人都被林江的这份责任与担当深深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