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古寺庭院中,顾十七与独孤伽罗的辩论并未结束。当最初关于“空与衡”的探讨暂告一段落,更深层的矛盾逐渐浮现。独孤伽罗通过顾晓芸之身,展现出一位笃信佛教者的执着,而顾十七则以其犀利的逻辑,直指佛教教义中的核心困境。

“顾大人先前所言,虽有些道理,但未免偏颇。”独孤伽罗的声音透过顾晓芸的口传出,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佛法慈悲,普度众生,岂是如你所说会破坏人间秩序?”

顾十七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踱步到庭院中的石凳前坐下:“那么,让我们来探讨一个具体的情境。假设有这么一个民间的佛教徒,他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突然有一天顿悟了就出家。”

张承和顾晓芸也找地方坐下,全神贯注地听着这场跨越千年的思想交锋。

“然后在这人临死前,”顾十七继续道,“佛祖告诉他:'你的修行圆满了,我可以接你去极乐世界。'但是去极乐世界的名额是有限的。他老婆和孩子都去不了。”

庭院中的空气似乎凝固了,连风都停止了吹动。

“好,那现在问题来了。”顾十七目光如炬,“这人该怎么选?”

独孤伽罗沉默片刻,回答道:“既已修行圆满,自当往生极乐。家人若是有缘,将来也能修行得度。”

顾十七轻轻摇头:“他要是选择自己去了,那就是违反了佛教的一个核心概念——慈悲的本质。佛家讲慈悲为怀,舍己为人,怎能只顾自己超脱,弃家人于不顾?”

“他要是不去,”顾十七继续逼问,“那可能就真的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辜负了一生的修行。”

“他要是把这个机会让给自己的妻子或者孩子,”顾十七的声音逐渐提高,“无论让给谁,最终都会让一家人得不到团聚,导致家庭破碎。”

顾晓芸的身体微微颤抖,显然独孤伽罗的意识正在激烈思考。

“有句话叫'家和万事兴'。”顾十七站起身来,“他的选择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也违背了佛教徒善良的教义本身。”

独孤伽罗通过顾晓芸回应:“故而佛法鼓励出家修行,避免俗世牵绊。”

顾十七突然大笑:“这就是单纯的想逃避问题!好,就算你不结婚不生孩子,你总有爹有娘吧?这人不可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吧?”

他走到顾晓芸面前,直视着她的眼睛:“现在佛祖还是给你一个去极乐世界的名额,但是你爹你娘在地狱里边儿受尽苦难。你仍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管爹娘,自己去极乐世界享福;另一个选择是去救爹娘。”

庭院中的气氛越发凝重,连四周的光线都暗淡了几分。

“你要是不救爹娘,还是违反了你善的教义;你要是救爹救娘,那你肯定要替他吃苦呀。对吧?所谓的极乐世界享福就跟你没有关系了。”

顾十七长叹一声:“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佛教最大的问题。他把人间的绝大多数矛盾都用一个极乐世界享福、可以不吃苦的虚幻世界来掩盖。矛盾并不是你创造一个乌托邦就能解决的,你这是在逃避人间的矛盾。”

独孤伽罗试图反驳:“佛法并非逃避,而是...”

“如果所有人都在逃避矛盾,那地球人就完蛋了。”顾十七打断道,“没有人会解决矛盾产生的源头。这就是在助长邪恶势力的滋生。”

他的声音在庭院中回荡:“如果每个人都是为了去极乐世界享福才行善的,那这就是为了内心的欲望。所谓的善举会滋生更大的恶!”

顾晓芸突然双手抱头,表情痛苦。两个意识在她体内激烈交锋。

张承赶忙上前扶住妻子,对顾十七道:“兄长,晓芸似乎受不了这种激烈的辩论。”

顾十七神色稍缓,但仍坚持道:“这不是辩论,这是帮她看清真相。伽罗娘娘,您一生笃信佛教,可曾想过这些矛盾?”

顾晓芸缓缓抬起头,眼中泪水滑落:“我...我从未这样思考过。在宫中,我们建寺度僧,广施慈善,只觉得是在积累功德,从未想过这可能是在逃避更大的责任...”

就在这时,庭院中央的太极图再次亮起,那位僧袍老者的身影重新出现。

“阿弥陀佛。两位的辩论越发精深了。”老者合十行礼,“顾施主所指出的,确是佛法在人间传播时可能出现的偏差。”

顾十七警惕地看着老者:“阁下这次又来做什么?”

老者微笑:“只为提供另一个视角。顾施主所说的困境,在佛经中早有探讨。地藏菩萨曾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正是选择了牺牲自己的超脱来救度众生。”

顾十七挑眉:“但地藏菩萨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修行者还是选择自己往生极乐,不是吗?”

老者点头又摇头:“佛法有如大海,能容百川。有不同的法门对应不同的根器。有的人发心自度,有的人发心度人,都是佛法的一部分。”

他转向顾晓芸(独孤伽罗):“伽罗娘娘生前推崇佛法,是为战乱后的百姓提供精神寄托,让他们在苦难中看到希望,这本身并无过错。”

然后又看向顾十七:“顾大人担忧佛法被误解误用,导致人们逃避现世责任,这也是慈悲心的体现。”

老者身影逐渐淡化:“真正的佛法,不离世间觉。修行不在逃避矛盾,而在面对矛盾时保持智慧的观照和慈悲的行动。极乐不在远方,而在每一个当下觉悟的瞬间...”

随着老者消失,庭院中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最终,顾晓芸开口,声音中已融汇了两种意识的理解:“哥哥,我明白了。佛教不是问题,问题是对佛教的片面理解和使用。”

顾十七点头:“正是。任何思想体系,如果被极端化、绝对化,都会成为问题。佛教的'空',道家的'衡',甚至儒家的'仁',都需要在具体情境中保持中道,不失偏颇。”

张承若有所思:“所以我们的玄机系统,不仅要核算物质财富的分配,还要监测思想能量的平衡,防止任何一种理念走向极端。”

顾晓芸微笑:“这就是我和伽罗能够融合的原因。我们不选择消灭对方,而是在理解中找到平衡点。”

顾十七望向远方,目光深邃:“那个布局者,那个设下规则怪谈的存在,或许就是在测试我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一点。”

他转身面对两人:“佛教的极乐世界不是问题,问题是人们如何理解和使用这个概念。同样,玄机系统也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药,它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夕阳的余晖透过古寺的破窗洒入庭院,在三人的身上镀上一层金色。

顾十七最后总结道:“真正的解脱不是逃避矛盾去往极乐世界,而是在矛盾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真正的慈悲不是放弃家人独自超脱,而是带领家人一起面对生活的苦难与喜悦。”

顾晓芸眼中闪过领悟的光芒:“所以,佛教的最大问题不是其教义本身,而是人们对其教义的误解和滥用?”

“正是。”顾十七点头,“任何思想体系,一旦被绝对化、极端化,都会成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中道,维持平衡。”

三人相视而笑,一种深层的理解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来。这场辩论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只有对真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当最后一线夕阳消失在地平线下,古寺庭院开始消散,三人回到了现实世界。但这次,他们带回去的不仅是辩论的内容,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夜空中的繁星仿佛更加明亮了,每一颗星星都像一个尚未解答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理解。而他们的旅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