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承宗的战船消失在海平面尽头时,萧如薰正站在巴达维亚城堡的了望塔上,手里攥着张刚送来的南洋舆图。舆图上,马六甲、巴达维亚、爪哇岛的标注已用朱红笔圈出,旁侧还密密麻麻写着各据点的兵力、粮储与通商情况——这些都是他半年来在南洋的根基,也是他对抗京城暗流的底气。

“大人,张会长求见,说暹罗的稻米商队已经到了马六甲,想请您去主持开市仪式。”亲卫赵忠的声音从塔下传来,带着几分雀跃,“听说这次暹罗人带来了三十万石稻米,还带了些象牙、香料,说是要跟咱们换丝绸和瓷器。”

萧如薰收起舆图,快步走下了望塔。阳光穿过城堡的拱门,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沿途的士兵见了他,纷纷挺直腰板行礼,眼神里满是敬畏与信赖——那场击败荷兰、葡萄牙联军的海战,让萧如薰在南洋将士心中的威望,又深了几分。

张万邦早已在城堡大厅等候,身上的蓝布长衫换了件新的,手里捧着本厚厚的账簿,脸上堆着笑:“大人,暹罗商队的首领是暹罗国王的弟弟,名叫拉玛,为人豪爽得很,一到马六甲就说要拜见您,还说想跟咱们签长期通商合约呢!”

“长期合约是好事。”萧如薰在主位坐下,接过账簿翻看,“稻米是南洋的刚需,咱们的士兵、百姓都要靠它过日子;而暹罗缺丝绸、瓷器,还有咱们造的铁器,这生意能做。”他指着账簿上的“铁器”二字,“让宋应星多造些犁、锄,还有轻便的腰刀,这些在暹罗很受欢迎,能换不少稻米。”

张万邦连连点头,又从怀里掏出张纸条:“大人,还有个好消息!苏门答腊的几个部落首领派人来,说愿意归附大明,每年缴纳贡赋,只求咱们能帮他们抵御周边的海盗。”

萧如薰眼睛一亮。苏门答腊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是南洋的交通要冲,若是能将其纳入掌控,大明在南洋的防线就能向西推进数百里。“告诉那些部落首领,归附可以,但必须遵守大明的律法,不许相互攻伐,还要派青壮加入明军的联防队,共同抵御海盗。”他顿了顿,补充道,“咱们也不能亏待他们,每年给他们提供五十门鸟铳,再派工匠去教他们耕种和冶铁,让他们知道跟着大明有好处。”

张万邦兴冲冲地领命而去,大厅里只剩下萧如薰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造船厂,宋应星正带着工匠们调试新造的战船——那是汉斯设计的改进型福船,船身更宽,炮位更多,船尾的螺旋桨已经安装完毕,只待下水试航。

“大人,宋主事派人来报,新战船明日就能下水,想请您去主持试航仪式。”赵忠再次进来禀报,手里还拿着个铁皮盒子,“还有,汉斯先生让小人把这个交给您,说是他改进的火箭筒,射程比以前远了一丈,杀伤力也更大了。”

萧如薰打开铁皮盒子,里面躺着根黑漆漆的铁管,管壁上刻着细密的纹路,管口加装了个黄铜准星。他拿起铁管掂了掂,比之前的火箭筒轻了些,却更趁手。“告诉汉斯,做得好,等新战船试航成功,我赏他十两银子,再给他配个专门的工匠班子,让他能安心改进火器。”

次日清晨,巴达维亚的造船厂挤满了人。新战船“海晏号”静静地停在船坞里,柚木船身泛着油亮的光泽,船舷两侧的二十门佛郎机炮排列整齐,桅杆顶端挂着面崭新的龙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宋应星和汉斯站在船坞旁,脸上满是期待。看到萧如薰过来,两人连忙上前:“大人,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您下令,就能放水让战船下水了!”

萧如薰点了点头,走到船坞的闸门旁,亲手转动绞盘。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闸门缓缓打开,海水“哗啦啦”地涌入船坞,“海晏号”的船身渐渐浮起,像一头苏醒的巨兽,缓缓驶出船坞,进入大海。

“成功了!”工匠们欢呼起来,宋应星激动得手都在抖,“大人,您看!这船的速度比‘镇远号’快了三成,转向也更灵活,以后对付荷兰人的战船,咱们更有把握了!”

萧如薰登上“海晏号”的甲板,感受着海风拂过脸颊。他走到船尾,看着螺旋桨在水中转动,激起层层浪花,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豪情——有了这样的战船,有了精锐的士兵,有了稳固的通商根基,就算魏忠贤再想对付他,就算荷兰人再敢来犯,他也有信心守住这片海疆。

试航结束后,萧如薰刚回到城堡,就接到了马六甲送来的急报——孙承宗在回京途中,被魏忠贤派来的人拦截,虽侥幸逃脱,但已被革去兵部尚书之职,贬为庶民,如今正被软禁在老家高阳。

“魏忠贤!”萧如薰猛地将急报拍在案几上,案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竟敢如此放肆!孙大人忠心耿耿,却落得这般下场,真是岂有此理!”

赵忠站在一旁,脸色发白:“大人,魏忠贤连孙大人都敢动,接下来,他会不会……”

“他会来对付我。”萧如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孙大人被贬,说明魏忠贤已经开始清除异己,接下来,他很可能会派亲信来南洋,夺我的兵权,甚至给我安上‘拥兵自重’的罪名。”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海面,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但我不会让他得逞。南洋的根基已稳,将士们信任我,百姓们支持我,通商路线也已打通,就算他派再多的人来,我也能守住这里。”

萧如薰转身对赵忠说:“传我命令,加强巴达维亚、马六甲的防御,增派探子去京城,密切关注魏忠贤的动向;让陈麟加紧训练士兵,尤其是水师,务必在三个月内,将新造的五艘战船编入舰队;还有,让张万邦加快与暹罗、苏门答腊部落的通商谈判,越多的人支持咱们,咱们的底气就越足。”

赵忠领命而去,城堡大厅再次恢复了安静。萧如薰走到案几旁,拿起那张南洋舆图,指尖在巴达维亚的位置轻轻摩挲。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这场风暴,或许比对付荷兰人、葡萄牙人更凶险,但他不会退缩——他守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兵权,更是大明的南洋海疆,是无数百姓的希望。

几日后,张万邦从马六甲回来,带来了好消息——与暹罗的长期通商合约已签订,暹罗每年将向大明提供五十万石稻米,换取二十万匹丝绸、十万件瓷器和五千件铁器;苏门答腊的五个部落也已正式归附,派出了三千青壮加入明军联防队,还献上了当地的特产——胡椒和檀香木。

萧如薰看着合约和贡品清单,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这些都是他对抗京城暗流的资本,只要南洋的局势稳定,只要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就算魏忠贤再怎么折腾,也动摇不了他在南洋的根基。

这天傍晚,萧如薰独自一人来到巴达维亚的码头。夕阳将海面染成金红色,渔民们划着小船归来,船上装满了新鲜的海鱼;华商们忙着清点货物,准备将丝绸、瓷器装上前往暹罗的商船;明军士兵们在码头巡逻,眼神警惕却充满自信。

萧如薰望着这繁荣祥和的景象,心中暗暗发誓:无论京城的暗流多么汹涌,无论未来的挑战多么艰巨,他都会拼尽全力,守护好这片海疆,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洋的每一片海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