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
夏主事赶紧站起来,抚平了身上穿的官服。
邹氏小心翼翼地把绣帕装进篮筐里,夫妻二人朝大门处走去。
接受陛下的恩赐,别说是几块月饼,就算是一块土疙瘩,也得隆重欢迎。
可令夏主事诧异的是。
这次前来的,不是光禄寺的官员,竟是工部的。
要不是旁边站着负责登记的礼部官员,还有装月饼的食盒,与往年一模一样,他都要以为自己刚才听错了。
“金主事,你何时调到光禄寺去了?”
郭主事是工部管钱的。
夏主事明明记得,前两天才看到金主事拿着工部条陈,来找他核对。
如今六部之中,工部可是炙手可热的部门,郭主事还是功勋子弟,再怎么调职,也不应该往光禄寺调啊!
“夏主事,我没调去光禄寺。”
郭主事因为还有别家的月饼要去送,也没法多嘴解释。
便匆匆在随从手里,接过食盒,强硬地塞进了夏主事的手里。
“有些沉,你拿好了,别打翻了。”
夏主事心想着,几块月饼能有多重?
食盒倒是有二斤沉,但拎起来也像一只小鸡仔似的。
结果一上手,要不是郭主事提醒,还真坠得他在人前出糗。
出糗倒也没关系,关键这是陛下送来的节礼,要是打翻了,可大可小。
夏主事连忙双手拿好,朝着郭主事感激道谢后,便朝着皇宫的方向,鞠躬一拜。
“谢陛下恩赐!”
往年陛下只送几块月饼,今年怕是把整盒都装满,送了几十块!
这下好了,全家老小十五口人的月饼不用买了!
因此,原主事谢恩的时候,感情非常的真挚。
郭主事知道夏主事的家境如何,见状,他也是真心的道贺。
“这月饼可是陛下特意给你家赐下的,恭喜夏主事了。”
有了这一盒月饼,夏主事不光能过个好节,往后也能平步青云咯。
“同喜同喜。”
夏主事笑呵呵地回应着。
丝毫不知,郭主事家里收到的月饼,与他不同。
郭主事神情复杂的离开了。
直到送节礼的按照名单前往下一家走远了,夏主事这才立即拎着食盒往家走,还让邹氏把门关紧些。
“老爷,不就是几块月饼吗,总不能招贼来抢吧?”
邹氏还想打趣几声。
可当看到自家老爷进了屋子,把食盒放到桌子上,打开盖子,里面露出来的纯银月饼,她目瞪口呆,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声音。
好多银子!
夏主事拿起一个银月饼掂量了一下,再清点了数目,脸色依旧是又惊又喜。
“夫人,这些能有五十两!”
五十两啊!
邹氏绣一年的丝帕,熬红了眼睛,也只能得五两银子补贴家用。
老爷的俸禄,尽管两连涨,这五十两也能抵得过一个季度的俸禄了!
“老爷,会不会是光禄寺装错了?这是送给别人的月饼?”
每到逢年过节,下官给上官变着花样地送礼,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光禄寺怎么会把陛下御赐的月饼弄错?
邹氏想不明白。
“不是光禄寺送的,是工部送来的。”
“工部?!”
邹氏更糊涂了。
陛下怎么会让工部来送月饼,还送来了银月饼?
夏主事并未多言,他开始翻看这月饼上,有没有刻字之类的。
当看到月饼上,除了底部有用来标记的数目,好用来入库登记以外,并没有“御赐”等字样,意味着可以随意流通,他顿时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再次朝着皇宫的方向,拱手一拜,久久方才起身,还抹了抹眼角的泪。
“老爷?”
邹氏吓了一跳。
男儿有泪不轻弹。
难道赏的这月饼,是赏也是罚?
“夫人,你莫要担心,这是陛下补贴我们的银子。”
夏主事抚摸着这一盒纯银的月饼,掷地有声的说着。
“从今日起,我夏家并与大明同生共死,绝不辜负陛下的隆恩,往后我夏家的儿郎,纵使身死,亦要护国护君!”
五十两银子确实不少。
但陛下的心意,更是弥足珍贵。
臣子愿意以性命伺君,天子愿意以真心待臣。
夏主事顿时觉得,户部新来的官吏,哪怕是块朽木,有了陛下对他的支持与肯定,也必定让他们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
邹氏这才明白,银月饼确实是陛下送的,还是专门给他家送的。
可能别人家里也有,但陛下心里有夏家,这于夏家而言,不仅仅是赏赐,更是看重。
夏家,前途无量!
“叔父,侄儿们今日卖了不少抄录的往年科举程文,还卖了不少太子曾做过的诗词,赚了一两银子呢!”
夏原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夏主事连忙抹了抹眼睛,把盒子里的银月饼,全部拿出来,摆在了桌子上。
常言道:财不外露。
可夏氏子弟必须要记住。
未来供养他们读书进学的,乃是陛下!
“我夏氏一族,定不负皇恩!”
这一幕,不光发生在夏家,还有其他特赐银月饼的人家。
不只是京城。
就连地方,也有人收到了沉甸甸的银月饼。
五十两银子,于达官显贵,大户人家来讲,可能还不够吃一顿饭的。
但对于抱朴守一,不拿不贪的清贫官员家庭来说,此等皇恩就是一场及时雨。
赏赐的银月饼,不仅化解了他们生活的窘迫,更让他们的官场的根脚站得更稳了。
此消彼长,一时间之间,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们,生怕陛下施恩以后再发怒,继温州、松江官员落马后,再制造一起地方大案,纷纷夹着尾巴做人。
往年到了秋收,正是这些贪官污吏们,使出百般花样,抢占银粮的时候,今年却静悄悄的。
让数以百万计的百姓,真正的过了一个丰年。
……
八月十五,傍晚。
相较于还在埋头准备最后一场考试的学子来说,京城里的其他人,则是一身轻松地走出家门,顺着汹涌的人潮,往南城门方向走去。
往年帝后也会带皇室子弟,登上城楼放烟花,与民同乐。
但今年出来观瞻帝后容颜的百姓们格外多。
夏家十五口,连同身体不太好的夏原吉父母,夏时敏和廖氏都来了。
他们虽然在半路上,见过了燕王殿下,还得到了太子殿下的格外照顾,因此夏时敏可以入京城有名的书院任教,但夏原吉一家,还未曾得见天颜。
他们早早地吃了晚饭,就出发了,却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