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北边的密云,往南是通州,武清,最后是天津卫。这一整条北运河防御线,将吴三桂挡在东北方向。
也就是说,天津卫实际也是防御之一环。只不过海河数里宽阔,没有海权的吴三桂,实在无力跨过天险进攻天津。
唇亡齿寒,赵辰明白,若是吴三桂和女贞吃掉李自成,天津卫便成为北方孤悬之地。但他手里的陆军加水师,满打满算八千人,如何才能左右局势?
大沽北面工厂区的保护城墙还在修建,但工厂已经开始运行。
火器工厂在整个工业区最北边,再往前就是河边的船坞。火器场属于要害部门,门口安排有士兵站岗。
“见过总兵大人!”士兵的声音严肃,敬畏中又透着一丝亲近。
“辛苦各位!”赵辰笑着对士兵点点头,语气很客气:“我进去看看!”
“大人稍等!”那士兵麻利的转身进入大门,然后听见他的声音在厂房内响起,“吴大匠,总兵大人巡查!”
片刻后,一位颧骨高高,手长掌大的匠人从门口出来。
抬头看见赵辰的瞬间,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但笑容还算真诚。
“下官见过总兵大人!”
天津卫和大明朝任何地方都不同,大匠在这里也是官员,虽然只是八品,但绝对的编制干部,月薪五两,和诸奇一样多。
自从这些工匠的家人从北平安全来了大沽,薪水翻倍的工匠们对大沽已经彻底改观,当然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赵辰,也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好大人。
对待这些即将改变天津卫,甚至改变大明生产力的工匠,赵辰可不能怠慢。赶忙双手上前把对方胳膊肘扶住。
“吴先生,我们都是同僚,那些太客套的礼节就免了!”
当下大沽有五十名大匠,他们对这里一切都算习惯,唯独这个官身有些意外。以前工匠都是贱籍,莫名其妙的被绑架了一回,然后就当了官!
“大人才叫客气呢!”这家伙眼眶竟然有些闪烁,赶忙给赵辰叩首道:“我吴老九这辈子,能吃上饱饭都没怎么奢望过,今天不仅能吃到羊肉,还能让小儿子上学,对大人再客气,也不为过。”
虽然想营造出重视技术人员的气氛,但赵辰明白,要消弭社会等级制度的惯性,绝对不是一朝一夕。
“哈哈!”干脆也不多计较,赵辰牵着对方胳膊,踏步就往工厂内行去。
工厂墙壁由青砖制作,为了加大跨度,顶梁木全是尺粗的原木。放眼看去,四个大熔炉,六个锻打台,还有一些赵辰不认识的器具。就这一个厂房内,足足有四十名工人和匠人。
如今这个工厂中,正在组装一种新工艺的燧发火枪。
燧发枪在明末早已有制造,但老式燧发枪四成不到的击发率,实在让战场上争分夺秒的士兵们不敢恭维。
试想一下,当你和敌人同时举枪相对,扣动扳机后仅听到一声吧嗒的空撞击。这个时候火枪不能击发,我就问你慌不慌?
“进展如何?”赵辰低头看着面前的一支火枪。眨眼看和火绳枪基本相同,但后部火盖位置,撞针上原本的火绳,已经改为一颗尖尖的燧石。
吴大匠在北平制造局就专门负责火枪制造,燧发枪也造过不少。此时他脸上的微笑,正代表着他的信心。
左手将火枪从台子上抓起,吴大匠的右手食指点在火枪撞针上。
“大人你看,根据诸城守提供的图纸,我们把撞针弧度改良的更大,这样撞击火药池时,力度比以前大了一倍。”
燧石依靠撞击力产生火花,然后引燃火药池。力度越大,击发可靠率就能大大提高。这个道理很浅显易懂,只是以前制造局的人想不到把撞针设计成反弯而已。
技术就是这样,往往一个新功能,也需要数年时间去突破,可一旦突破后,你又觉得它很简单。
图纸赵辰是审过的,这些结构他心里有数,唯独不能用金属把这些东西制造出来。这就体现出工匠的重要性,你只要想的出来,人家就能凭借技术能力给你做出来。
“大人,诸城守不愧姓诸,那就是咱们大沽的诸葛亮啊!”
正在思考的赵辰忽然被打断,转头看着吴大匠的高颧骨。
“大人你看!”吴大匠又指着火药池的位置,“撞针改良成鸟嘴,直接潜入火盖下面,这样不仅有一定的防水功能,还能大大减少火药从后方冲出,有效射程足足提高了十步。”
别小看这十步,战场上就是生死的距离。
更有一点好处,火枪依靠视觉瞄准,眼睛恰好在火药池不远处。以前每次开火时,士兵都把脑袋离的很远,生怕烧到自己。现在火药被火盖挡住,这种顾虑基本解决。
实际与诸奇没半个铜板关系,这些都是从英格兰人的燧发枪上抄袭过来。
“嘿嘿!”赵辰笑着把头一摇,压低声音把脑袋偏向吴大匠道:“这技术,可不是诸城守的功劳,我们是从红毛鬼那偷来的,算是韬光养晦。”
“啊……”吴大匠明显愣了一下,随即了然道:“大人说的对,蛮夷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这燧发枪的构造就很好。”
这就是赵辰要的结果,他要告诉工匠们,千万不要闭门造车。世界之大,各种新奇技术层出不穷,我们自己研发的同时,其他人的优秀经验也要为我所用。
“没错!”赵辰把手习惯性的往对方胳膊上一拍,“以后啊,我们专门弄个部门,主要任务就是去看那些洋人在干些啥,若是我们没有的,直接就借鉴过来。”
“洋人?”吴大匠愣了一下。
“额……”知道自己说漏嘴,赵辰不得不补救一下,“就是海洋外面那些国家的人。”
在大明中期,中华科学仍处于世界前沿,但不代表外国就没有好技术。更何况随着大明内乱加剧,各种技术进入停滞期,而这个时候,世界工业革命正在疯狂萌芽。
“现在这个火枪击发率如何?”
赶忙把话题扯到正事上,吴大匠也没计较什么洋人不洋人的问题。
“我亲自试过,只要火药配方得当,死火几率最多半成。”
即便到了二十世纪,农村那些土枪仍然有击发失败的情况,原因并非是结构问题,反而是火药放潮导致。
大明的火药当然无法与后世相比,但现有的配方,已经足够满足燧发枪。若是能保证百分之九五的击发成功率,显然已经可以满足实战。
“实在是大好!”赵辰有些兴奋,立即拍手决定道:“辛苦一下,一个月内看能不能生产五百支,完成了,我给你们放有薪假!”
大明从朱元璋开始,每年只有正月三天假期,有薪假?那就不要想。
“大人,什么是有薪假?”却是被身后的亲卫二牛接了话。
“有薪假,就是让你休息,休息那天的薪水照发不误。”
“啊!”那二牛满脸的不可思议道:“大人,那一年放几天?”
这是个问题,赵辰停下来思考了片刻。此时室内熔炉传来阵阵热量,虽是二月末,但气温已经胜似夏季。让大家过好日子,也必须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啊。想到这里,赵辰双手往胸前一抱。
“那这样,每十天,其中就拿一天作为有薪假!”
“啊!”
好几个人都听见,那表情如同见了猪上树一般。二牛掰着指头开始算数,半天也没个结果。
吴大匠可是精通算学的,他心里立即怦怦激动着,那可是一年三十六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