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三十八年正月,玄中城的雪尚未完全消融,劳动国际的晨会已持续了一个时辰。朱昭熙面前的文件堆积如山,其中最显眼的是三份标注着“急件”的报告,分别涉及明国研究院的最新动态、南武洲残余势力的资金流向以及越国钢铁厂股权交接的争议记录。
“明国那边有新动作。”李怡推过来一份情报,“他们从南武洲买了一批淘汰的精密量具,声称要‘校准国产机床’。但我们的人查到,这批量具里混了三件虞国十年前的光学测微仪,精度能达到千分尺级别。”
朱昭熙拿起记录翻阅,“他们连基础的量具校准都解决不了?”
“技术部分析过,明国的铁匠铺连标准量规都做不统一。”李怡补充道,“松江府的三家纺织厂,用的棉纱细度标准各差百分之五,织出的布根本没法混批。他们想买测微仪,大概是也想仿我们的零件公差体系。”
正说着,工业部的人敲门进来,递上一份检测报告:“宁国的特种焊条车间试生产了,样品送过来了。”
报告显示,宁国生产的焊条焊缝强度比虞国标准低百分之十五,而且焊缝里有气泡。技术人员在备注里写:“他们用的锰铁纯度不够,脱氧剂配比也不对,应该是没掌握我们的炉前分析技术。”
“让他们的人来虞国培训。”朱昭熙放下报告,“就说免费教,但必须让工人代表全程参与,记录操作流程。”
与此同时,远在明国松京城的联邦工业技术研究院里,一片忙碌景象。王工程师盯着光学测微仪的镜片,眉头紧锁。测微仪的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百分之一毫米,然而研究院车床加工出的零件,误差却能达到半毫米。
“这玩意儿根本没用。”一个技工嘟囔着,手中的齿轮毛坯还沾着铁屑,“咱们的锉刀都磨不到这么细,测再准有什么用?”
李琮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从虞国工厂偷带出来的《零件检验规程》:“别管精度了,先按这个规程仿。虞国的齿轮都有编号,咱们也刻上,至少看着像那么回事。”
他指着规程里的“三级检验制度”:“从今天起,每个零件都要过三个人的手,第一个查尺寸,第二个查硬度,第三个盖章放行。查不出问题就扣工钱。”
但技工们很快发现,这项制度在明国根本行不通。查尺寸的技工不认识精密量具,查硬度的拿错了检测标准,最后盖章的干脆把不合格的零件混了进去。不到半个月,就有五十多个劣质齿轮被装到了纺织机上,导致三台织机卡轴停机。
消息传到朱祁钧那里,他正在看户部的奏报——推行九时辰工作制后,明国的布匹产量反而比去年同期降了百分之八。大臣们在朝堂上吵成一团,有人主张恢复长工时,有人主张严惩技工。
“都别吵了。”朱祁钧把奏报拍到桌上,“让研究院把虞国的检验规程在每个工厂贴十张。再从虞国雇两个老技工来,多少钱都行。”
而在越国,麻烦出现在股权交接上。劳动国际派来的代表要查钢铁厂的账目,周启元却只给了流水账,未附原始凭证。
“这些都是商业机密。”周启元挡在账本柜前,“比如铁矿石进价,让其他厂知道了,咱们的采购价就得涨。”
劳动国际的代表拿出协议副本:“第五条写了,股东有权查阅所有账目。你们卖钢材给造船厂的价格,比市场价高百分之十,这里面是不是有回扣?”
争执传到朱祁锂那里,他正为另一件事头疼——越国的工人开始要求成立“技术委员会”,像虞国那样参与设备维护决策。纺织厂的工人发现,按虞国的规程保养织机,故障率能降一半,但工头们根本不听。
“让他们成立。”朱祁锂对赵显说,“但委员会里必须有厂主的人,占一半席位。”
赵显急了:“那还不是说了不算?工人要是闹起来......”
“闹就扣他们的技术分红。”朱祁锂打断他,“上个月给他们加的那成工资里,不是有三成叫‘技术分红’吗?不听话就扣掉。”
但工人很快发现了这个猫腻。新郑纺织厂的技术委员会开了三次会,提出的八条建议全被厂主派的人否决了。第四天一早,工人就把织机的传动带拆了,称“既然不让我们管,那这机器也别想转”。
此时,在虞国,朱昭熙正在劳动国际总部接见韩国代表。韩国的造船厂刚用虞国的焊接技术造出第一艘蒸汽货轮,航速比宁国的船快两节。
“我们想再引进十台精密镗床。”韩国代表递上订单,“还有,能不能派个管理专家去我们工厂?工人会操作设备了,但不知道怎么安排生产计划。”
朱昭熙让工业部的人拿过《生产计划编制指南》:“这个给你们,按上面的步骤来。先统计每个工序的工时,再排进度表,最后让工人代表审。”
她想了想又补充:“你们的皇室持股不是还有百分之三十吗?下次开会提议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吧,劳动国际的章程里写了,资本占比不能太高。”
韩国代表面露难色:“皇室那边怕是不好谈......”
“让工人去谈。”朱昭熙笑了笑,“他们刚涨了工资,肯定愿意帮你们说服皇室。”
消息传到南武洲,被罢免的皇室代表正躲在私人庄园里,和越国的特使密谈。庄园的地窖里,堆着十几个木箱,里面是从虞国工厂偷出来的废旧图纸。
“这是虞国最新的高炉图纸,”皇室代表拍着箱子,“上面有耐火砖的砌筑方法,你们给五十吨橡胶就拿走。”
越国特使打开箱子,图纸上的耐火砖排列方式看似简单,但标注的“错缝距离”却有讲究。他不知道,这些图纸是虞国故意淘汰的,真正关键的“冷却壁安装角度”早就被涂掉了。
“我们要先试。”特使谨慎地说,“造个小高炉试试,成了再给橡胶。”
皇室代表急了:“你们上个月还说要虞国的锅炉图纸,现在又变卦?再这样,我就卖给宁国了。”
两人讨价还价时,虞国的监察人员已经摸到了庄园外。他们带着南武洲劳动党的人,手里拿着搜查令——有人举报这里藏着偷来的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