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114章 舆论博弈,市场巧妙化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14章 舆论博弈,市场巧妙化解

大屏右下角的警报尚未消失,林晚的手指已经落在键盘上。她调出心跳包信号的原始数据流,逐帧分析其频率波动。苏悦站在她侧后方,手里攥着刚打印出来的舆情趋势图,纸张边缘被捏得微微卷起。

“他们换招了。”林晚说,“不是攻击,是试探。”

苏悦走近一步,声音压低:“这次的目标是市场情绪。十分钟前,‘云都联盟操控教育公平’上了热搜第一,三十七个自媒体账号同步发布剪辑视频,播放量破千万。”

林晚没回头,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将心跳包的时间戳与舆情爆发点并列标注。两者相差不到四十秒。她闭了闭眼,额角的胀痛仍在,但比之前缓了些。她深吸一口气,凝视苏悦双眼。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苏悦脑海中的画面快速闪过:她看到自己凌晨三点还在修改回应文案,看到她在会议上被人质疑“太软弱”,看到她犹豫要不要主动曝光对方水军证据——她怕激化矛盾,更怕林晚被推到风口浪尖。

林晚睁开眼,转向主控台:“我们不发声明。”

苏悦一怔:“可舆论已经……”

“越澄清,越像心虚。”林晚截断她的话,“他们要的是我们慌。我们现在做什么,都不如先让他们知道——我们在看。”

她按下通讯键,召集市场团队视频会议。五分钟后,七名成员接入系统,屏幕分割成整齐的小格,每张脸上都带着紧绷的神情。

“从现在开始,我们三级响应。”林晚语速平稳,“第一,联系第三方审计机构,要求他们提前发布数据合规报告;第二,找财经媒体约稿,内容不提争议,只讲技术逻辑和开源规则;第三,启动‘真实声音’计划,收集使用过我们技术的普通用户故事。”

有人皱眉:“这种内容传播力不够,热搜不会认。”

“热搜本来就不归我们管。”林晚看着那人,“但我们能决定留下什么记录。十年后有人查这段历史,看到的不该只有谩骂。”

会议结束,苏悦立刻去对接媒体资源。林晚留在主控台前,调出社交平台的数据接口,设定关键词追踪模型。她注意到敌方账号群的发言高度一致,连标点使用习惯都相同。她标记出二十个核心节点,交由后台做行为画像分析。

两小时后,审计机构确认将在明日中午发布白皮书。几乎同时,某知名主播发起直播挑战,公开喊话林晚回应“十大质疑”,并承诺“全程录像,绝不删减”。

苏悦冲进指挥区:“他们想把你拖进辩论陷阱。”

林晚盯着那条直播预告,没有说话。她再次集中精神,凝视苏悦双眼。

这一次,她看到的是不甘和冲动——苏悦想反击,想用证据打脸,但她忍住了,因为她记得林晚说过:“别跟疯狗咬架,你会弄脏自己。”

林晚收回目光:“不接挑战。”

“可是……”

“我们换个方式回应。”

第二天清晨,联盟官网首页更新了一封公开信。标题简单:《我们做的事》。全文没有提任何对手,只是按时间顺序列出过去十八个月中,联盟技术支持的三百二十七个公益项目,涵盖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免费在线课程、农业气象预警等。文末附有可查证的项目编号和受益单位联系方式。

信发出半小时后,市场团队上线了一个互动h5页面,名为“技术流向查询”。公众输入任意一项服务名称,就能看到它的开发背景、数据权限范围和实际应用场景。

起初评论区仍有不少嘲讽,但随着几位真实用户现身说法,风向开始变化。

一位甘肃乡村教师上传视频,展示如何用联盟提供的离线教学包为学生上课。他说:“我不知道什么大道理,我只知道去年冬天,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物理实验的动画。”

这条视频被转发超过十万次。

中午十二点,审计报告如期发布,证实联盟所有数据调用均符合行业规范。两家主流媒体跟进刊发评论文章,其中一句被广泛引用:“当一方在制造噪音时,另一方在埋头修路。”

林晚坐在主控台前,看着舆情热力图上的红色区域逐渐收缩。负面声量连续八小时下降,部分社交平台已出现“反转”讨论。

苏悦走进来,把一份新报告放在她手边:“直播挑战那边,热度掉了一半。很多人开始问‘当初是不是被骗了’。”

林晚点点头,目光扫过屏幕角落的一条异常提示——某个境外Ip正在批量抓取h5页面数据。

“他们在收集我们的回应方式。”她说。

“要屏蔽吗?”

“不用。”林晚手指轻敲桌面,“让他们看。看清楚我们是怎么把事实一点点铺出去的。”

下午三点,市场团队推出第二期“真实声音”视频。主角是一位盲人程序员,他靠着联盟开源的语音辅助系统完成了软件开发,并找到了工作。视频最后,他对着镜头说:“我不是被同情的人,我是靠本事吃饭的。”

当晚,热搜前十中,三条与联盟相关。两条是负面话题,一条是那位盲人程序员的采访片段。后者播放量最高。

林晚起身活动肩颈,太阳穴的疼痛又隐隐浮现。她今天还没用过“心灵洞察之镜”,但她知道不能再碰了。强行突破三次限制的代价太大。

苏悦递来一杯温水:“明天怎么办?他们肯定还有动作。”

“等。”林晚接过杯子,目光落在大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等他们再出手,我们就再铺一层事实。”

凌晨一点,系统捕捉到新一轮水军活动。数百个新账号涌入社交平台,试图用更极端的言论带节奏,指责联盟“伪装善良”“收买穷人立人设”。

林晚调出这些账号的注册信息,发现全部通过同一代理服务商完成实名认证。她标记Ip段,转交调查小组备案,未作公开揭露。

“留着。”她对苏悦说,“这是以后打官司的证据。”

第二天上午九点,第三期“真实声音”上线。这次是一位退休医生,他在疫情期间依靠联盟搭建的远程会诊平台,为山区老人提供诊疗建议。视频里,他翻着厚厚一叠患者感谢信,笑着说:“老了,还能帮上忙,挺好。”

播放量攀升的同时,某大型教育机构宣布恢复与联盟的合作谈判。理由是:“公众认知正在回归理性。”

林晚坐在主控台前,手中拿着最新一期的舆情简报。报告显示,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正面评价占比首次超过负面。

苏悦站在她身旁,低声说:“我们赢了?”

林晚看着屏幕右下角的一条新消息提示,没有回答。

那是来自一个匿名用户的私信链接,标题写着:“我知道你们没见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