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倒计时归零的瞬间,林晚指尖在控制台边缘轻轻一顿。她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那组旋转的立方体图形缓缓隐去。全息屏恢复成初始界面,数据流重新滚动,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但她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转身离开科研区,脚步未停。走廊灯光平稳,映出她清晰的影子。回到主控大厅,她直接走向市场监控终端,调出过去六小时内的公共信息流。苏悦正坐在副席翻阅记录,抬头看见她进来,立刻递过一份简报。
“刚发现的。”苏悦声音压低,“三个不同平台出现了相似内容,措辞不一样,但逻辑走向一致——都在暗示我们最近的市场干预行为不正常。”
林晚接过平板,快速浏览。帖子来自本地生活论坛、匿名问答社区和一个小型资讯聚合站,发布者互不关联,Ip地址分散在城市南北两端。内容看似普通:有人提出疑问,为何某些商品价格波动总是提前被预测?有没有可能背后有组织在操控供需?
问题本身合理,语气也平和。可当林晚将几条信息并列分析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每篇帖文的核心句式结构几乎相同,关键词出现顺序高度重合,像是同一段思维被复制后稍作修改再发布。
她点开其中一条评论区。已有数百条回复,多数持怀疑态度,但也有不少人附和,认为“看不见的手”确实存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支持观点的账号注册时间集中在近两周,社交互动极少,发言模式单一。
“这些账号不是水军。”林晚放下平板,“它们不像程序生成,也不像人为操控。更像是……被人‘提醒’了该说什么。”
苏悦皱眉:“你是说,有人在引导舆论方向?”
林晚没有回答。她想起科研室里那段自动生成的回应信号,还有那个不断旋转又回到原点的立方体。那种感觉不是对抗,也不是隐藏,而是一种冷静的注视。
她打开权限通道,接入舆情追踪系统,启动三级响应协议。屏幕上立即弹出多个动态窗口,分别标记着高风险传播路径、异常情绪曲线和跨平台联动节点。
“设专项组。”她说,“用行为识别模型筛出发帖人的心理特征。重点查最近三天内情绪起伏剧烈、认知表述突变的个体。”
苏悦点头记下,随即补充:“已经有两家媒体在联系我们要采访,问我们对‘市场透明度’的看法。”
“先不回应。”林晚盯着实时图谱,“现在任何公开表态都可能成为对方利用的素材。”
她调出门禁系统的最后记录——b-7区域东侧检修梯,凌晨一点十八分,保洁员刷卡进入。这个时间点与科研室第一次信号中断相隔不到四十分钟。巧合太多,已不能称之为巧合。
她闭了闭眼,集中精神。片刻后睁开,目光落在苏悦脸上。
“你去联系其中一个发帖人,安排线下访谈。我要见他。”
半小时后,一名年轻男子被带到后勤接待室。他是某条评论的发布者,职业是自由插画师,无任何组织背景。面对询问,他显得困惑:“我就是随口一提,觉得这事挺奇怪的。你们真有问题?”
林晚站在单向玻璃外观察。她看到对方说话时眼神自然,肢体放松,没有撒谎的迹象。但她仍走进房间,在他对面坐下,直视他的眼睛。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刹那间,她捕捉到一丝异样——不是具体的念头,而是一种残留的波动感,像是某种频率还在脑中回荡。那感觉熟悉得令人心寒:7.8赫兹,正是科研室检测到的起始频率。
她收回视线,心跳微微加快。
这不是洗脑,也不是控制。而是某种信号直接植入了意识层面,让人误以为那是自己的想法。
“你最近睡眠怎么样?”她问。
“还行吧。”男子挠头,“就是总做同一个梦,梦见我在写东西,但不知道写给谁看。”
林晚起身,走出房间。她立即下令封锁所有涉及相关Ip的物理终端位置,并通知安保部门暂停常规巡检,改由远程设备接管。
回到主控大厅,她召集市场团队骨干开会。会议只持续了十分钟。
“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谣言。”她说,“是认知入侵。那些言论不是被人制造出来的,而是被‘种’进去的。我们的应对方式必须改变。”
“怎么改?”
“不辟谣。”林晚说,“我们不跟着他们的节奏走。现在要做的是重建判断基准——用可验证的事实链,把公众的认知拉回现实轨道。”
她批准发布一组脱敏后的市场运行摘要,包含交易量、价格浮动区间和第三方审计结果。同时决定启用备用信源机制,暂停对外新闻推送,改为内部闭环验证。
“另外。”她看向苏悦,“你准备一段非公开视频,讲你加入联盟以来的经历,重点是你亲眼见证的数据变化和决策过程。不要煽情,只要事实。”
苏悦点头:“什么时候发布?”
“等需要的时候。”林晚说,“不是为了说服所有人,而是为了让还能思考的人,手里有东西可以依靠。”
命令下达后,大厅陷入短暂安静。技术人员各自返回岗位,监控界面不断刷新。林晚坐回中央席位,目光停留在舆情图谱上。红色预警点仍在缓慢扩散,但新增速度已经减缓。
她的手指轻敲扶手,节奏稳定。
就在这时,加密通讯灯亮起。她接通,耳机传来一声短促提示音。
“b-7区域东侧检修梯附近温差异常,持续上升零点六度,已超出环境自调节范围。”
她没有动。
“调无人巡检球。”她低声说,“远程勘察,不要触发警报。”
指令发出后,她依旧坐着,视线未离屏幕。图谱上的波动忽然出现一次微小塌陷,像是某个节点瞬间失活,又迅速恢复。
她注意到,在那片区域,原本密集的匿名账号发言量减少了百分之四十。不是停止,是减少。
仿佛对方也知道,被盯上了。
她伸手按下另一个键,连接监察后台,将最新一轮舆情样本打包发送至隔离分析区。同时在日志备注栏写下一行字:**信号可通过潜意识载体传播,建议切断非必要公共接口。**
苏悦从后方走来,低声问:“接下来怎么办?”
林晚看着屏幕上缓缓移动的巡检球画面,走廊空无一人,地面平整,墙壁干净。
“等。”她说,“看它会不会露出痕迹。”
巡检球继续前行,镜头平稳推进。距离检修梯还有五米时,摄像头表面突然蒙上一层薄雾,图像开始扭曲。技术员快速切换备用频段,画面恢复清晰。
就在那一瞬,林晚看清了梯口边缘的地砖——有一道极细的划痕,呈弧形,像是被什么物体轻轻拖过。
她正要开口,监控台另一侧响起警报声。
一条新信息冲破防火墙,出现在主屏右下角的小窗口:
“你不该让苏悦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