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豆子主持的那场“经济学”公开课,如同一场迅猛而深刻的思想风暴,在短短数日内彻底荡涤了大宁帝国朝野上下数千年的“财富迷思”。
“看不见的手”、“劣币驱良”、“国家信用”、“宏观调控”……
这些充满“格物”智慧却与治国大道息息相关的新词,通过旁听的王公大臣与富商巨贾之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遍京城每个角落。
一时间,“谈经济”成为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最时髦、最“体面”的社交活动。
……
京城琉璃厂,最大的“翰墨轩”书局内。
“掌柜的!掌柜的!”一位穿着华贵、显然是国公府管事的中年人正一脸焦急地对书局老板嚷嚷,“我问你!那张尚书在大学讲的‘经济学’,可有抄录的‘讲义’售卖?”
“哎哟,李大总管!”书局掌柜肥头大耳,满脸精明相,此刻却苦笑着迎上,“您已是今日第一百零八位询问此事的贵客了!”
“您这不是为难小的吗?”他无奈摊手,“那可是‘皇家大学’内由‘当朝尚书’亲口讲的‘不传之秘’!我等凡夫俗子岂能轻易得见?”
“那……一点办法也无了?”李总管脸上满是失望。
“唉……”他长叹一声,“不瞒您说,我家小公爷自从听了他同窗转述几句‘劣币驱良’的皮毛后,便如着魔般日夜关在书房苦思冥想。”
“昨日竟魔怔到将府中所有下人的月钱都换成‘足色良币’,还说此举是为维护‘侯府之信用’!”
“您说,这叫什么事啊?”
“哈哈哈哈!”
书局内爆发一阵“同道中人”的会心大笑。
“李总管,你家小公爷还算好的!”一位同样求购“讲义”未果的富商抚须笑道,“我那犬子才真是走火入魔!”
“他听了‘看不见的手’之论后,天天守在我家米铺前观察米价起落,还神神叨叨说什么‘米价非我等所能定,乃供需之关系也’!”
“前几日京中有谣言称北境将再次用兵,他竟力排众议不许我囤积粮食,说什么‘此乃扰乱市场,必遭天谴’!”
“气得我差点拿家法伺候他!”
……
类似对话在京城每个角落不断上演。
张豆子与其颠覆性的“经济学”已成为时代最耀眼的新星。
然而,正因其传播多来自一知半解的“旁听者”口耳相传,
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民间流传中渐渐“变味”与“失真”。
甚至有些投机之辈打着“经济学”幌子开设“速成学堂”,招摇撞骗,敛取钱财。
……
当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乱象呈报到内阁首辅张小山案头时,
他知道,是时候为这门新学正本清源、立言传世了。
……
“豆子。”
安国公府内书房,张小山看着因连日备课讲学而清瘦不少的幺弟,眼中满是欣慰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
“你这次做得很好。”
“你以一人之力,不仅为我的‘新税法’扫清最后一道‘思想’障碍,
更为我大宁开启一扇通往‘现代国家治理’的全新大门。”
“此功不在任何开疆拓土之下。”
“谢谢三哥夸奖。”张豆子谦逊一笑。
“但是,”张小山话锋一转,将关于“民间乱象”的密报推到他面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问’亦如此。”
“如今你这‘经济’之学名满天下,然在民间多有谬传、误解之处。长此以往,恐这‘济世良方’的‘屠龙之术’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念成‘害人’的歪经。”
张豆子闻言眉头紧锁。
“三哥所虑极是。”
“此事亦是我近日最忧心之处。”
“我虽有心将其系统整理成册,然一则近日忙于户部与大学两边之事分身乏术,二则……”
他苦涩摇头,“我终究只是‘术者’,擅长具体的‘算计’与‘推演’。
若要将其升华至传之后世的‘立言’高度,我自觉德行与文采尚有欠缺。”
“呵呵,”张小山听完却笑了。
“你啊你。”他指着过于“谦虚”的弟弟,“还是太年轻。”
“此事何须你我操心?”
“你可忘了咱家那位早已‘不问世事’的老神仙?”
……
半个月后,
一份由张豆子亲自整理誊抄、厚达数百页的《经济学讲义》初稿,
与一封由张小山亲笔恳请父亲斧正、作序并赐名的家书,
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千里之外的青石村。
……
当元圣张大山在那悠然自得的田园书房收到这份凝聚幺子毕生心血的“惊世之作”时,
他那双看透世事沧桑的深邃眼眸忍不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花三日三夜,将讲义从头到尾品读不下十遍。
其间,他时而抚须微笑,时而拍案叫绝,
更时而因某个精妙论断陷入长久沉思。
“好……好啊……”
当他看完最后一页,长舒一口气,脸上洋溢发自内心的欣慰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骄傲。
“臭小子……真没给我这当爹的丢脸!”
他未对其中任何内容做一丝修改。
他知道,这部理论框架虽源自他,
但所有血肉、筋骨与充满“东方智慧”的灵魂,皆属于名叫“张豆子”的天才!
他唯一需做的,是为这即将光耀千古的“不朽圣典”赐予一个匹配其伟大地位的名字!
他缓缓走到书案前,亲自研墨铺纸,提起那用得充满“风骨”的狼毫。
沉吟半晌后,在洁白宣纸上龙飞凤舞写下两个充满东方气魄与王者胸怀的篆字!
——《国富论》!
……
此书一经定稿,
皇帝宁宣宗下达最高旨意,
由皇家格物大学出版社以最精密的“活字印刷术”日夜赶印百万册!
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颁行天下!
一时间,整个帝国洛阳纸贵!
《国富论》彻底取代“四书五经”,成为时代最炙手可热的第一显学!
皇帝再次下旨,
将此书列为帝国所有“为官者”的必读圣典!
自此,凡科举、大考、官员晋升,皆需加试“经济”一科!
不通此道者,终身不得入主一方!
……
“经济学”自此正式成为与“儒学”“格物学”并驾齐驱的帝国第三大显学!
其作者,户部尚书张豆子,
也被后世所有研究“财富”与“国家”之道的学者共同尊为……
……无可争议的“东方经济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