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平凡躯壳下的呐喊 > 第438章 你这孩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景辰拿起空碗要去洗,被陈芷雅一把抢了过去:“哥,你歇着,我去就行。”她端着碗往走廊尽头的水房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这几天悬在心头的巨石落了地,连带着空气都变得清甜起来。

水房的水龙头哗哗流着水,陈芷雅一边洗碗一边哼起了歌。隔壁床的老奶奶由护工推着进来打水,看见她这模样,笑着打趣:“小姑娘,啥好事这么乐呵?”

“我妈检查结果出来了,都是老毛病,能治好!”芷雅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水花溅在她手背上,凉丝丝的,心里却暖烘烘的。

老奶奶叹了口气:“那就好,人老了,就怕得治不好的病,拖累儿女。”她看着窗外,眼神悠远,“我家老头子就是走得急,没来得及好好说句话……”

芷雅听着心里发酸,赶紧岔开话题:“奶奶,您这气色看着好多了,再过几天就能出院了吧?”

“快了快了,”老奶奶笑着点头,“等我好了,就让儿子带我去公园遛弯,跟那些老姐妹打打太极。”

两人正说着话,陈芷雅瞥见哥哥从病房里出来,站在走廊的窗边打电话。晨光落在他侧脸上,把他下颌的线条描得格外清晰,他说话时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窗沿,像是在跟人商量什么要紧事。

走近了才听清,他在跟工头请假:“杨经理,我这边还得再耽搁两天……嗯,我妈情况好多了,但我想等她输上液再走……,活我回来一定补上……谢谢您杨经理!”

挂了电话,陈景辰转过身看见妹妹,愣了一下:“洗好了?”

“嗯。”芷雅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哥,你跟哪个说再留两天?”

“嗯,”陈景辰往病房瞥了眼,压低声音,“爸一个人回去我不放心,再说妈刚输上液,我想多盯一天。”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抽出几张百元钞递给妹妹,“这钱你拿着,给妈买点水果,她爱吃草莓,记得挑红的。”

芷雅没接,从自己口袋里摸出手机:“我有钱,上个月工资刚发。”她晃了晃手机,“你那钱留着给,到时候妈妈出院了,你还要送妈妈他们回去,到时候加油和过路费都要用,妈妈住院费我已经交了,等后面不够了,我再缴进去,咱们身上都得备着点。”

兄妹俩推让了半天,最后陈景辰还是把钱塞进了妹妹口袋:“拿着,这是哥的心意。你一个人在这儿照顾妈,也得买点吃的,别总啃面包。”

芷雅鼻子一酸,赶紧别过脸:“知道了。”

回到病房时,父亲正给母亲削苹果,果皮连成一条长长的线,像条红色的蛇。母亲靠在床头看着,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阳光穿过她的白发,在被子上投下细碎的光点。

“爸,削薄点,妈牙口不好。”陈景辰走过去,接过父亲手里的苹果,切成小块放进盘子里,插上牙签递到母亲面前。

母亲叉起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你爸削苹果总这么厚,跟他年轻时劈柴似的,粗手粗脚。”

父亲嘿嘿笑了两声,没反驳,拿起桌上的毛巾给母亲擦了擦嘴角:“你妈就爱挑我毛病,年轻时嫌我不会说话,老了嫌我削苹果不好。”

“本来就是。”母亲嗔怪道,眼角的皱纹却堆得更欢了。

陈景辰看着父母拌嘴,忽然觉得心里很满。小时候总觉得父母是超人,什么困难都能扛过去,直到自己长大了才知道,他们不过是普通人,会累,会疼,会在深夜里为了几毛钱的开销发愁。可就是这两个普通人,用最朴素的爱,把他们兄妹三个拉扯大,把苦日子过出了甜滋味。

护士来输液,针尖扎进母亲手背时,她下意识地缩了一下。陈景辰赶紧握住她的另一只手:“妈,不疼,一下就好。”

母亲闭着眼点了点头,直到护士调好滴速走了,才慢慢睁开眼,看着透明的液体顺着管子滴下来,像断了线的珠子。“这药水贵不贵?”她还是忍不住问。

“不贵,医保能报大半。”陈景辰撒了个谎,他知道这进口药报销比例很低,但看着母亲松了口气的样子,觉得这谎撒得值。

父亲在旁边收拾行李,把带来的换洗衣裳叠得整整齐齐,放进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帆布包上印着“劳动最光荣”五个字,还是二十年前爸爸外出打工时从城里买回来的,边角都磨破了,母亲却总舍不得扔,说“结实,装得多”。

“爸,明天回去先把玉米收了,别等下雨。”陈景辰叮嘱道,“我跟项目请了假,后天再赶回去项目。”

“不用,我一个人能行。”父亲把包拉链拉好,“你在这儿多陪陪你妈,她嘴上不说,心里还是盼着有人在跟前。”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以前总觉得你妈身子骨硬朗,这次才知道,她是硬撑着……”

母亲听见了,在旁边接话:“我哪有那么娇气,你们该干啥干啥,别总围着我转。”话虽这么说,眼角却湿了。

阳光正好,陈芷雅扶着母亲在走廊里散步。母亲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要歇一下,输液管在她手里轻轻晃着,像条透明的带子。走廊里有不少散步的病人,有说有笑的,消毒水味里仿佛也掺了点生气。

“妈,您看那盆绿萝长得多好。”芷雅指着护士站旁边的盆栽,叶子绿得发亮。

母亲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笑了:“比咱家窗台上的那盆精神,回头出院咱也弄一盆。”

“行啊,”芷雅挽着母亲的胳膊,“等您好了,我给您买个大花盆,咱也养得这么旺。”

两人慢慢走着,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母亲忽然说:“芷雅,你哥不容易,你以后找对象,别太挑,找个知冷知热的就行,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芷雅脸一红:“妈,您说这个干啥。”

“我这不是怕你走我的老路嘛。”母亲叹了口气,“我跟你爸这辈子,没享过啥福,就盼着你们能过得舒坦点。”

芷雅没说话,只是把母亲的胳膊挽得更紧了。她知道母亲的意思,那个年代的女人,大多把日子过成了隐忍和付出,可母亲从不抱怨,总说“日子是熬出来的,熬着熬着就甜了”。

回到病房时,陈景辰正趴在床边写着什么,父亲在旁边看着。母亲走过去一看,是张清单,上面列着“买颈椎枕、买鸡蛋、修窗户、收玉米……”密密麻麻写了一整张纸。

“你这孩子,记性比我还好。”母亲笑着说。

“怕忘了。”陈景辰把清单折好放进钱包,“这些都是回去要干的,一样都不能落。”

夕阳西下时,病房里的光线变得柔和起来。父亲给母亲读报纸,陈景辰在旁边整理检查报告,芷雅削着苹果,窗外的麻雀又飞回来了,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唱一首关于团圆的歌。

陈景辰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所谓幸福,或许就是这样——父母在旁,兄妹在侧,阳光正好,岁月安稳。哪怕日子清贫,哪怕前路有风雨,只要一家人的心紧紧靠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能打垮他们。

他拿起手机,给姐姐芷妍发了条微信:“妈情况很好,别担心,你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很快收到了回复:“好,让妈安心治病,钱不够跟我说,我这还有点。”

陈景辰笑了笑,把手机揣回口袋。他知道,这就是家,无论走多远,总有牵挂你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难,总有愿意拉你一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