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巡抚府

“刘大人,这公文告示也发出去一天了。怎么就没人来换啊?”何知府焦急地在巡抚衙门里踱来踱去,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刘巡抚坐在太师椅上,双手交叉放在膝头,目光深沉地盯着地面。他轻叹一声,缓缓开口:“别急,也许明天人会多一点。”然而,他的语气中却透着一丝无奈和隐忧。昨天他们署名的公文告示已经张贴出去了,可是一大早只有寥寥几人前来换取童生功名,甚至连生员功名都无人问津。要知道,秀才可以见官不跪,这是多么诱人的特权!为了这个功名,一般的富户家庭不惜砸下重金购买,更何况秀才功名除了田亩免税外还能进京赴考,成为仕途的敲门砖。

“怎么会这样呢?”何知府停下脚步,满脸困惑,“难道这些富户都不想要功名了吗?”

刘巡抚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更多的人响应号召,用粮食换取功名;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这种做法被朝廷知晓后引来弹劾。但眼下,城中的粮仓几乎见底,百姓嗷嗷待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恐怕整个舟航城都会陷入绝境。

“也只能这样了。”何知府最终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得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

“大人,知府和巡抚已经张贴了告示。可是应者寥寥……”小六轻声禀报道,神情中带着几分担忧。

胡天罡皱起眉头,略显惊讶:“不会吧。这城中的富户连功名都不在意了吗?”他本以为江南文风鼎盛,即便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买个功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对于富户来说,花钱买个体面的身份总比让人当成贱户要强吧。

“大人,据我观察,这告示一出后,各家富户都出现了赵、钱、孙三家的家丁。然后他们的老爷就紧接着出门了。”小六自从告示张贴以来,一直密切注视着各大家族的动静,想看看是否有人愿意拿着赈灾粮去找官府换功名。

胡天罡闻言沉默片刻,嘴角浮现出一抹苦笑:“看来,这刘洵礼在这舟航城中的势力果然通天啊……知府的号召力还不如他的一句话。”他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对手,同时也明白这场博弈远比想象中复杂。

“那大人,现在怎么办?”小六小心翼翼地问道,眼神中流露出些许不安。

胡天罡思索良久,忽然扬起嘴角笑道:“不管了。这买卖功名的罪名我都背了,后面的事我也懒得再管下去。现在该轮到何知府和刘巡抚这两个主官出力了。”

小六愣了一下,急忙劝道:“大人,你真不出手吗?如果他们两人有主意,就不会到现在这个田地了!”

“嘿,小六,你是关心则乱啊。”胡天罡轻轻拍了拍小六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坚定,“这舟航城的富户不肯拿粮买功名,并不代表其他地方的人也不买啊。江南道受灾的只有三府之地,还有其余四府的富商呢!”

小六听罢怔住了,随即忍不住吐槽道:“大人啊,你是糊涂了吧。这何知府的公文到其他府根本没用啊!”

胡天罡假装生气地瞪了小六一眼:“你这小子胆子不小嘛!敢这么说话?等着挨打吧!”说完,又故作严肃地补充道:“你忘了刘伯谦是谁?他可是江南道的巡抚!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他还配当这个官吗?”

小六恍然大悟,挠了挠头笑道:“原来还能这么玩啊!”

时间转眼到了第三天。

“刘大人啊,这都三天了……这换粮的还是没几个啊!”何知府的声音带着浓浓的焦虑,他来回走动,仿佛脚下的地板能给出答案。

“好了,好了,你别晃了,晃得我眼花。”刘巡抚虽然嘴上抱怨,但心里同样焦急万分。他没想到自己和何知府联名发出的告示,竟然只换来了区区五十石粮食。这让他双眼一黑,满心苦涩——为了救民于水火,他已经抛下了自己的官声,冒着被人参的风险,结果换来的粮食连城中居民吃一天都不够。

“好,你让李、上官、王三家来一下,我们商议一下。”刘伯谦长叹一口气,决定另辟蹊径。

“他们三家来又能做什么?他们已经把粮卖得差不多了,加上粥铺,恐怕剩下的粮也不多了。”何知府疑惑地抬起头,似乎对这个提议并不看好。

“你有所不知,这三家虽然是当地的富户,但他们的关系网广得很。也许他们手中粮不多,但他们认识的人中可能藏有不少粮。”刘伯谦胸有成竹地解释道。

不久之后,李员外、上官员外和王员外便匆匆赶到巡抚衙门。

“刘大人……何大人……”三人依次向两位官员行礼。

“三位,现在你们粮仓中的粮是否还够?”刘巡抚开门见山地问道。

三人互相看了看,最后由王员外上前一步叹息道:“大人,不瞒您说。自从得到胡人带来的一百石粮食后,我们一直在低价售粮和施粥。坚持这几天下来,胡人带来的粮已经所剩无几。如果胡人再不回来,我怕连一个星期都撑不过去了。”

听到这里,刘伯谦点了点头,表情愈发凝重。“嗯,和我所想差不多。正因为如此,我和何大人才公示用功名换粮……可是,换的人实在太少了。”

本来听到功名换粮的消息,三人脸上闪过一丝喜色,但很快又恢复了失望的神色。

“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富户是不是蠢?做生意是做人的生意!如果舟航的人都给饿死了,也不知道他们把货卖给谁!”何知府气愤地脱口而出,言辞直白而犀利。

此话一出,上官员外的脸顿时涨得通红。他心中暗自惭愧,这次售粮他只是为了从何知府手中获取一些酿造酒的配额,所以并未全力以赴。如今被何知府当众斥责,脸上火辣辣的烧得难受。

“大人,说得对……”李员外和王员外连忙点头附和,试图缓和气氛。

“大人,我粮库中还有一百多石粮食,我愿意拿出来。”上官员外咬了咬牙,终于开口表态。

“你还存着粮?我就说你小子不老实!”李员外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不满。

“行了,行了。李老爷,现在上官老爷都拿出来了,你就别气了。”王林笑了笑,替上官员外解围。以上官员外的性格,能拿出一百石粮已经很不容易了。

然而,刘伯谦却摇了摇头,淡淡一笑:“就算一百石粮,对眼前的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善。”

“那怎么办?”三人脸色同时黯淡下来,眼中写满了无助。

“我这里还是那个办法,卖功名。只是需要诸位配合我。”刘伯谦郑重地看着三人说道。

“刘大人,我们配合?要我们怎么配合?”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满腹狐疑。

“我需要你们去城中各家大户家中劝说。告诉他们,如果城里的百姓全都死光了,他们还能把东西卖给谁?就算这一次赚再多的钱,可以后十年他们又能赚什么?”刘伯谦语气铿锵有力,试图唤醒这些富户的良知。

“这话有用?”三人半信半疑,显然对这种方法持保留态度。

“这话不可能说动所有商家,但我相信会有不少人明白其中的后果。”刘伯谦冷静分析道,“能拉拢一个是一个。”

“就算是这样,这些大户也不可能把全部的粮食拿出来啊。我们的粮食还是不够。”何知府插话道,语气中充满忧虑。

“这只是第一步。”刘伯谦眯起眼睛,像是做出了某种重大决定。

“我的第二步,就是江南道未受灾的几府之地。”

“刘大人,你不能这样做!如果把功名卖往江南道全道……朝廷一定会喝斥。大人的前途……”何知府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只能无奈地低下头。

“好了,这些我都知道。”刘伯谦摆摆手,笑容中带着几分悲壮,“我都这一把年纪了,早就应该致仕了。这就算我在任上为百姓做的最后一件事吧。反正一府之地的功名是卖,一道之地也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