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79章 冬麦防冻与雪地御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9章 冬麦防冻与雪地御袭

晨雾裹挟着碎雪,将蓟州的冬麦田染成一片素白。王阿福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快步走向田埂旁的 “样田监测点”—— 昨夜气温骤降至零下七度,远超冬麦耐受的零下五度临界值,按林小满的预判,需立刻启动 “冬麦防冻预案”。此刻,汉契农户们已按通知带着干草、麻绳在田边集结,归降的耶律石推着装满 “保温毡”(用羊毛与粗布缝制)的牛车,车辙在雪地上留下两道深痕。

“大家按地块分片,先将样田的防冻措施做好,再推广到整片麦田!” 王阿福高声喊道,手里展开《冬麦防冻手册》,“第一步,用干草覆盖苗株,厚度要够三寸,能遮住全部幼苗;第二步,用麻绳将干草捆成‘草垄’,防止被北风刮走;第三步,在田埂四周堆‘雪障’,阻挡寒风直接吹袭麦田。”

晨雾中,农户们迅速行动。汉人农户陈老栓带着儿子,将干草均匀铺在自家麦田里,每铺完一行就用麻绳轻轻捆扎:“这干草要铺得松些,别压实了,不然苗株会闷坏,” 他边说边示范,“捆绳也别勒太紧,留些空隙透气。” 契丹农户耶律娜则带着部落妇女,在田埂堆雪障 —— 她们用木锨将散雪堆成两尺高的雪墙,雪墙内侧拍实,外侧留些坡度,既能挡风又不易坍塌。

林小满蹲在样田旁,小心翼翼地拨开干草查看苗情:“还好发现及时,苗株只是轻微冻伤,叶片边缘有些发黄,覆盖干草后能慢慢恢复,” 他对王阿福说,“还要在样田旁点燃‘熏烟堆’—— 用潮湿的艾草和麦秆混合点燃,产生的烟雾能驱散寒气,提高局部温度。” 王阿福立刻让人在样田四角各点燃一个熏烟堆,晨雾中,淡蓝色的烟雾缓缓升腾,与碎雪交织在一起,田埂旁的温度渐渐升高了两度。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覆盖着干草的麦田上。王阿福检查防冻措施落实情况,陈老栓的干草铺得均匀,捆扎牢固;耶律娜的雪障整齐规范;熏烟堆的烟雾持续不散。“接下来要安排专人值守,每两时辰检查一次干草和熏烟堆,” 他对农户们说,“若气温继续下降,要再加铺一层干草,确保冬麦安全越冬。” 农户们纷纷点头,午间的阳光虽然微弱,却给这片被冰雪覆盖的麦田带来了希望。

午间的日头渐暖,涿州的储粮窖突然传来 “窖内返潮” 的消息 —— 王晏之带着周仓和工匠们匆匆赶到时,守窖的农户正焦急地站在窖口:“今早开窖取粮,发现窖壁有些渗水,底层的麦粒有点发潮,” 农户指着窖内,“还好发现得早,只有少量麦粒受影响。”

按 “储粮防潮预案”,王晏之立刻下令:“先将受潮的麦粒搬到窖外晾晒,摊在竹席上,厚度别超过三寸,让阳光充分照射;再在窖内点燃‘干燥炭盆’—— 用木炭和生石灰混合,既能吸收潮气又能提高窖内温度;窖壁渗水处要凿开小沟,填入‘防潮棉’(用麻布包裹石灰和干草制成),阻断渗水路径。”

工匠们迅速行动,周仓带着人将受潮麦粒搬上窖口,耶律石则负责在窖内摆放干燥炭盆:“这炭盆要放在窖的四角,离麦粒三尺远,防止炭火烤坏粮食,” 他边摆边说,“还要定期翻动炭盆里的石灰,让它充分吸收潮气。” 午间的阳光照在晾晒的麦粒上,麦粒表面的潮气渐渐蒸发,散发出淡淡的麦香。

王晏之检查窖壁渗水处,工匠们已凿开小沟,填入防潮棉:“还要在窖外挖‘排水渠’,将窖周围的积水引到远处的排水沟,” 他对周仓说,“以后每天开窖通风半个时辰,通风时要在窖口挂‘防风帘’,别让寒气和潮气一起进来。” 周仓点头,立刻让人挖排水渠,午间的阳光虽然短暂,却为储粮窖的防潮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黄昏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得居庸关的预警哨卡响起急促的牛角号 —— 辽军小股骑兵突袭边境 “北风谷”,这是冬季防御部署后的首次实战应对。李二郎接到消息时,耶律帖木儿带着五十名牧民已按预案出发,他们熟悉北风谷的地形,要先利用冰雪陷阱迟滞辽军,为边军增援争取时间。

“哈桑,你带百名边军,携带神臂弓和破冰斧,从左侧山道包抄;我带五十名边军,从正面驰援;耶律蛮,你带二十名归降辽兵,假装是‘辽军逃兵’,混入袭扰的骑兵中,摸清他们的人数和意图,” 李二郎快速部署,“记住,以驱赶为主,尽量不杀伤,避免激化矛盾。”

黄昏的余晖中,李二郎的队伍抵达北风谷口时,耶律帖木儿的牧民们已成功触发两处冰雪陷阱 —— 五名辽军骑兵掉进陷阱,马匹被尖木刺划伤,其余骑兵不敢贸然前进,在谷口徘徊。“放箭警告!” 李二郎挥下令旗,神臂弓手们齐射,箭矢落在辽军骑兵前方的雪地上,溅起一片雪雾。

耶律蛮则带着归降辽兵,假装慌张地冲向辽军:“将军,我们是黑山城的逃兵,大宋边军太多了,快跑啊!” 辽军骑兵首领半信半疑,正犹豫间,哈桑的队伍从左侧山道冲出,神臂弓手再次齐射,辽军骑兵见状,知道寡不敌众,带着掉进陷阱的同伴仓皇撤离。

战斗结束后,李二郎让人检查冰雪陷阱:“两处陷阱都发挥了作用,只是尖木刺的数量还不够,下次要多埋些,” 他对耶律帖木儿说,“还要在陷阱旁设置‘绊马索’,让辽军骑兵更难逃脱。” 耶律帖木儿点头,黄昏的风虽然寒冷,却吹不散联防队胜利的喜悦。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围坐在沙盘旁,复盘当日的冬麦防冻、储粮防潮与雪地御袭情况。“冬麦防冻措施落实到位,样田苗情稳定,已安排专人值守;储粮窖的返潮问题已解决,受潮麦粒晾晒后恢复干燥,” 王晏之汇报,“后续要加强对储粮窖和冬麦田的日常监测,确保冬季民生保障不出问题。”

李二郎补充雪地御袭的情况:“辽军小股骑兵约五十人,目的是试探我军冬季防御部署,被击退後往黑山城方向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他指着沙盘上的北风谷,“已加固冰雪陷阱,增设绊马索,巡逻队也增加了夜间巡逻频次,确保边境安全。”

范仲淹最后总结:“冬季是治理的关键时期,既要保障冬麦安全越冬、粮食储存完好,又要防范辽军小股袭扰,” 他顿了顿,“要继续发挥汉契协同的优势,农户互助管护冬麦,军民协同守护边境,让燕云百姓安稳过冬,为来年的春耕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冬麦田里,值守的农户正检查干草和熏烟堆,样田的苗株已恢复生机;涿州的储粮窖旁,周仓正打开通风帘,让窖内空气流通;居庸关的巡逻队已踏上新一天的征程,雪蹄马的马蹄踏过雪地,留下整齐的脚印,在晨雾中延伸向远方。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宁静。冬麦在干草的保护下安然越冬,储粮窖里的粮食干燥安全,边境的防线坚固如初 —— 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冬天,也是治理成果接受实战检验的季节。在虚构的人物群像中,汉契百姓携手防冻、固粮、御袭,共同为燕云的冬季安稳努力,这正是大宋北疆长治久安的最好保障。

这场冬麦防冻、储粮防潮与雪地御袭,是燕云治理从 “冬季筹备” 向 “冬季实战” 的关键一步。它将农业管护的应急处置、民生保障的风险应对、边境安全的实战防御紧密结合,形成了 “防冻保苗、固粮安民、御袭稳边” 的完整体系。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云已具备应对冬季各种挑战的能力,朝着 “四季安稳、持续繁荣” 的目标稳步前进,书写着民族融合与边疆繁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