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80章 冬麦返青与春备衔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0章 冬麦返青与春备衔接

晨雾带着融雪的湿气,漫过蓟州的冬麦田。王阿福蹲在样田旁,小心翼翼拨开覆盖的干草 —— 经过半月严寒,气温终于回升至零度以上,积雪开始融化,冬麦苗已冒出一寸高的嫩芽,嫩绿的叶片在晨雾中微微颤动,这是 “返青期” 的关键信号。按北宋《农桑辑要》记载的 “冬麦返青管护法”,需及时清理残雪、追施 “返青肥”,还要防治 “返青期蚜虫”,确保苗株稳健生长。

“大家先清理麦田里的残雪,尤其是麦垄间的积冰,别冻伤嫩芽!” 王阿福高声部署,汉契农户们已带着木耙、竹筐在田边列队。汉人农户陈老栓用木耙轻轻推开麦株旁的积雪,动作轻柔得像呵护婴儿:“这嫩芽刚冒头,脆得很,积雪压久了会弯,” 他对身旁的契丹农户耶律娜说,“你看这株,积雪化了就直起来了,得赶紧把剩下的雪清完。” 耶律娜点头,用竹筐捡拾田间的碎冰,筐底垫着干草,防止冰块划伤苗株。

归降的耶律石推着 “返青肥车” 在田间穿梭,车上装的是腐熟的羊粪与草木灰混合肥 —— 这种肥料氮钾含量高,既能促进根系生长,又能增强抗寒能力。“每株苗旁撒一小撮,别撒在叶片上,” 他边撒边指导农户,“撒完用土盖一下,肥料融得快,苗长得也壮。” 农技师林小满则在样田布置 “蚜虫监测卡”,用羊油浸泡过的纸片插在田埂边:“这卡能吸引蚜虫,若卡上蚜虫超过五只,就要用艾草灰防治 —— 去年泗州用这方法,蚜虫防治率达九成五。”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刚清理完积雪的麦田上。王阿福检查苗情,嫩芽已普遍长至一寸二,叶片翠绿鲜亮,没有冻伤迹象。“接下来要浇一次‘返青水’,用望川渠的温水,” 他对农户们说,“浇水要匀,别淹了苗株,浇完后再松一次土,让土壤透气。” 农户们纷纷拿起陶壶浇水,晨雾中的水珠落在嫩芽上,折射出细碎的光,仿佛撒了一地的绿宝石。

午间的日头渐暖,幽州城外的 “储粮全域盘点现场” 一片忙碌。王晏之带着周仓与六州储粮官,正在对燕云六州的储粮进行 “冬末盘点”—— 按北宋 “官储盘点制度”,需逐窖核对粮食数量、检验粮食品质,分类统计 “军粮”“民粮”“种子粮”,还要清理霉变、虫蛀的粮食,确保春耕前储粮数据准确无误。

“涿州储粮窖,军粮五万石,民粮三万石,种子粮两万石,粮食品质甲等,无霉变!” 周仓高声宣读盘点结果,储粮官们在《全域储粮册》上逐一记录,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粮堆翻动的 “簌簌” 声交织。陈老栓作为农户代表,也参与了盘点 —— 他用 “粮探子” 插入粮堆,拔出后闻了闻:“这粟米还带着新粮的香味,储存得真好,” 他对王晏之说,“家里的存粮也按官府的方法,用草木灰防潮,一点没坏。”

耶律娜则带着部落妇女,负责 “种子粮筛选”—— 将储粮中的 “良种” 挑出来,单独储存,这些种子将用于春耕播种。“良种要颗粒饱满、色泽光亮,没有虫蛀痕迹,” 她边挑边说,手里的竹筛上下晃动,瘪粒与杂质落在筛下,留下的全是圆润饱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明年播种,肯定能长出壮苗。” 午间的阳光照在种子堆上,金黄的麦粒泛着暖光,仿佛已能看到来年的丰收。

盘点至黄昏,结果终于统计完成:六州共储粮四十五万石,其中军粮十五万石、民粮二十万石、种子粮十万石,粮食品质均达甲等,霉变率不足千分之一。“比预期多储了三万石,这是汉契农户丰收与节约的成果,” 王晏之欣慰地说,“种子粮已单独封存,春耕前会分发给各州县,确保播种需求。”

黄昏的风带着暖意,吹得居庸关的 “边境联防总结会” 现场旗帜猎猎作响。李二郎与哈桑、耶律帖木儿,还有各哨卡队长围坐在沙盘旁,正在复盘冬季联防情况 —— 从冬防部署到雪地御袭,共处置辽军小股袭扰三次,均成功驱离,未造成人员伤亡,防御工事完好率达百分之百,流动侦查队传递情报及时率达九成八。

“耶律帖木儿部落的牧民在雪地陷阱设置、地形侦查上立了大功,” 李二郎指着沙盘上的北风谷,“三次袭扰中,冰雪陷阱均发挥了关键作用,要给予表彰 —— 奖励羊五十只、粟米十石,分给参与联防的牧民。” 耶律帖木儿起身致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燕云也是我们的家园,守护边境是本分。”

哈桑则总结防御不足:“夜间巡逻的信号传递还不够快,下次可在巡逻路线上设置‘烽火台’,每十里一座,用不同颜色的火光传递情报 —— 红光代表紧急,白光代表正常,” 他顿了顿,“还要给巡逻队配备‘雪地靴’(鞋底钉铁掌,防滑),这次有两名士兵因鞋底打滑摔伤,要吸取教训。”

李二郎最后部署 “春备联防调整”:“冬季即将结束,春季草原返青后,辽军骑兵机动性会增强,要提前在‘野狼谷’‘黑风洞’增设‘观察塔’,派两名斥候常驻;联防演练从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半月一次,重点演练‘骑兵拦截’与‘信号传递’,为春季防御做好准备。”

会议结束时,黄昏的余晖已染红天际,居庸关的箭楼在夕阳下勾勒出雄伟的轮廓,巡逻队的马蹄声渐渐远去,留下一片安宁。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围坐在沙盘旁,复盘当日的冬麦返青、储粮盘点与联防总结,还启动了 “春耕筹备衔接” 工作。“冬麦返青管护顺利,苗情稳健;储粮盘点结果良好,种子粮充足;联防总结到位,春备调整方案可行,” 范仲淹对众人说,“接下来要重点抓春耕筹备 —— 种子分发、农具检修、水渠疏浚,确保三月初春耕能顺利启动。”

王阿福汇报春耕农具准备情况:“改良割麦刀、脱粒木枷已检修完毕,还新打造了两百台扬谷扇车;各州县的农具作坊已开始赶制‘春耕点播器’,预计二月底能完成五千件。” 王晏之补充种子分发计划:“十石种子粮将在二月中旬分发给六州,每州按播种面积分配,还要派农技师下乡指导‘浸种处理’—— 用温水浸泡半日,再拌防虫药粉,提高发芽率。”

李二郎则表示联防会全力保障春耕:“春耕期间,巡逻队会重点巡查春耕区周边,防止辽军小股袭扰;各哨卡也会协助农户看管农具、种子,确保春耕不受影响。” 范仲淹点头,在沙盘上标记出春耕区与联防重点区域:“燕云的治理,就是这样一季接一季、一环扣一环,只要汉契同心、产防协同,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冬麦田里,农户们已开始松土,嫩芽在晨雾中又长高了一截;幽州的储粮窖旁,周仓正将盘点册封存,种子粮堆得整整齐齐;居庸关的观察塔工地,工匠们已开始搭建木架,巡逻队的马蹄声在晨雾中渐行渐远。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生机盎然。冬麦的嫩芽向着阳光生长,储粮窖里的粮食等待着播种,边境的防线守护着安宁 —— 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冬末,也是从冬季稳防向春季耕耘过渡的关键时节。在虚构的人物群像中,汉契百姓携手管护冬麦、盘点储粮、总结联防,共同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这正是大宋北疆长治久安的最好保障。

这场冬麦返青、储粮盘点与联防总结,是燕云治理从 “冬季实战” 向 “春备衔接” 的关键一步。它将农业生产的季节延续、民生保障的物资清算、边境安全的经验沉淀紧密结合,形成了 “护麦备春、盘粮安民、总结固防” 的完整闭环。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云已做好万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为新一年的繁荣发展拉开序幕,书写着民族融合与边疆繁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