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 第272章 那座岛 已经不远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渭水码头的晨雾还未散尽,蒸汽轮船的烟囱已喷出滚滚白烟,像一条条白色的巨龙盘旋在水面上。嬴政站在码头最高处的望台上,望着三十艘巨轮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父皇。”

扶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沉稳。嬴政没有回头,只是“嗯”了一声。

扶苏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船队:“儿臣知道,父皇是想亲眼看着那座岛沉下去。”

嬴政的指尖顿了顿,终于转过身。晨光落在他脸上,鬓角的几缕银丝格外显眼:“你怎么知道?”

“因为儿臣也想。”扶苏的目光清澈而坚定,“梦里的血火太真,不亲眼看着隐患根除,终究难安。”他顿了顿,语气更恳切了些,“咸阳有儿臣坐镇,六部奏章每日快马送来便是。父皇此去,既是监军,也是给将士们鼓劲——有陛下亲征,谁还敢懈怠?”

嬴政看着儿子挺拔的身影,忽然想起他刚启蒙时,攥着毛笔在沙盘上歪歪扭扭写“秦”字的模样。时光过得真快啊,这孩子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你不怕朝臣非议?”嬴政问,“说朕擅离职守,轻举妄动。”

“非议?”扶苏笑了笑,眼底闪过与嬴政如出一辙的锐利,“等父皇带着捷报回来,那些非议只会变成赞歌。再说,有淳于越博士领头整理典籍,有李斯大人主持政务,儿臣再从旁协助,咸阳乱不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李斯带着几位老臣匆匆赶来,见嬴政还在望台上,连忙拱手:“陛下,船队已准备就绪,蒙将军催问是否启程。”

嬴政望着李斯鬓边的白发,忽然道:“李大人,朕想随船队走一趟。”

李斯愣了愣,随即躬身:“陛下圣明。有陛下亲征,将士们必士气大振。咸阳诸事,臣定会打理妥当,绝不让陛下分心。”

其他老臣也纷纷附和,连最守旧的博士官也点头:“沉岛关乎万世基业,陛下亲往,方能彰显大秦决心。”

嬴政这才真正松了口气,拍了拍扶苏的肩:“那咸阳就交给你了。”

“儿臣定不辱命。”扶苏躬身相送,看着嬴政的身影消失在登船的踏板上,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千钧。

蒸汽轮船缓缓驶离码头时,赵姬正站在主舰的甲板上,看着咸阳城的轮廓渐渐缩小。猫小统蹲在她肩头,绿眼珠映着波光:“没想到嬴政会来。”

“他不来才奇怪。”赵姬笑了笑,“那梦里的痛,他比谁都记挂。”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嬴政披着玄色披风走过来,风掀起他的衣袂:“阿母看,这船比梦里黑精灵的铁船如何?”

赵姬望着甲板上忙碌的士兵,看着炮位上闪着冷光的霹雳弹,语气笃定:“强十倍。”

船队驶入黄河时,张良拿着测风仪走上甲板。他穿着青色布衣,手里的铜制仪器随着风向转动,指针在刻度盘上微微颤动。

“张先生,今日风向如何?”负责掌舵的夏侯婴大声问道。他已将蒸汽轮船的操作摸得熟透,只是对海上的风浪仍有些忌惮。

张良看着天边的卷云,又摸了摸船舷的湿度:“午时会起南风,风力三级,适合航行。但傍晚可能有阵雨,需提前收帆,加固甲板上的器械。”

夏侯婴将信将疑,却还是吩咐下去:“按张先生说的做!把霹雳弹的木箱再捆三道绳!”

傍晚时分,天空果然阴沉下来,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甲板上。士兵们庆幸提前做好了准备,看着那些被帆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器械,都对张良赞不绝口。

“张先生真是神了!”樊哙蹲在厨房门口,啃着刚出炉的麦饼,“这都能算准,比草原的萨满还灵!”

张良正在记录水文数据,闻言笑了笑:“不是神,是观云色、测水流罢了。你看这雨丝斜着落,说明风从东南来;浪头比午时高半尺,是气压在变。”他指着远处的水鸟,“它们飞得低,也是因为空气潮湿,翅膀沉。”

韩信凑过来看他的记录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风向、流速、水温:“这些数据有用吗?”

“大用。”张良指着一处标记,“此处水流湍急,暗礁多,下次再来就能避开。航海不是碰运气,是靠积累。”

船队进入东海时,遇到了第一次险情。那天清晨,海面上突然起了浓雾,能见度不足十步,连船头的灯火都只能看见一团模糊的光晕。

“怎么办?”舵手慌了,蒸汽轮船的速度快,万一撞上暗礁,后果不堪设想。

蒙恬正要下令停船,张良却拦住他:“不能停!雾中停船更容易被暗流带偏。”他爬上了望塔,仔细听着周围的声音,又让士兵把测深锤扔进海里。

“锤绳放了七丈才到底,说明此处水深足够。”张良喊道,“按罗盘方向继续行驶,保持半速!听着浪声——若有暗礁,浪撞上去会发闷;开阔水域的浪声更清!”

蒙恬虽然心里没底,却选择相信张良,对舵手道:“按张先生说的做!”

船队在浓雾中缓缓前行,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听着海浪的声音。忽然,了望塔上的士兵大喊:“左前方有浪声发闷!”

张良立刻喊道:“左转三度!快!”

舵手猛地转动方向盘,蒸汽轮船发出“嘎吱”的声响,艰难地改变方向。片刻后,浓雾中隐约露出一块黑黢黢的礁石,离船身不过数丈远。

“好险!”夏侯婴擦了擦冷汗,“张先生这耳朵,比鹰眼还灵!”

雾气散去时,嬴政站在甲板上,看着远处的礁石,对张良道:“张先生立了大功。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张良躬身:“臣不求赏赐,只求陛下将来能在沿海设观测站,记录气象水文,让往来船只都能平安。”

嬴政点头:“准。等沉岛回来,朕就下旨,在琅琊、会稽等郡都设观测站,让你主持其事。”

船队继续前行,张良的名声越来越响。他总能提前预知风暴,避开暗流,甚至能根据洋流变化找到最短的航线。

“张先生,你看这云像不像鱼鳞?”嬴季曼拿着画板,指着天边的云彩问道。她跟着虞姬在医疗舱帮忙,闲时就喜欢画画。

张良抬头望去,眼中闪过一丝凝重:“这是‘鱼鳞天’,预示着三天后有大风。传令下去,加固船帆,检查锚链,把所有能收的器械都收进舱内!”

士兵们不敢怠慢,立刻行动起来。三天后果然起了风暴,巨浪像小山一样拍打着船身,蒸汽轮船在波峰浪谷间颠簸,仿佛随时会散架。

“蒸汽机压力过高!”公输般在机房大喊,“再这么颠下去,气缸要爆了!”

“降速!关两个气缸!”蒙恬下令,声音在风暴中几乎听不清。

赵姬扶着摇晃的栏杆,看着甲板上的士兵们死死抓住炮身,任凭雨水浇透全身。韩信正指挥大家把备用的锚链抛下去,增加船的稳定性;虞姬带着侍女们在医疗舱准备伤药,随时待命。

“阿母,进舱吧!”嬴政的披风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却坚持守在甲板上。

“哀家没事。”赵姬的声音很稳,“将士们都在淋雨,哀家岂能躲在舱里?”

就在这时,张良顶着狂风爬上了望塔,用望远镜观察着云层:“风暴中心快过去了!往东南方向行驶,那里有片低压区,能避开最强的风力!”

舵手拼尽全力转动方向盘,蒸汽轮船艰难地改变航向。又过了一个时辰,风浪果然渐渐小了,天边甚至透出一丝阳光。

“成了!”樊哙第一个欢呼起来,忘了自己还在淌水。

士兵们也跟着欢呼,劫后余生的喜悦冲淡了疲惫。嬴政走到张良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若不是张先生,咱们怕是真要折在这儿了。”

张良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道:“是将士们同心协力,船够结实,这才顶住了风暴。”他望着远方的海面,语气变得郑重,“不过陛下,这只是开始。越靠近那座岛,海况越复杂,我们得更小心。”

嬴政点头,目光望向东方,那里的海平面与天空相接,隐约可见水汽氤氲。他知道,他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夕阳西下时,船队在一处平静的海湾抛锚休整。士兵们升起篝火,烤着刚捕捞的海鱼,香味弥漫在甲板上。赵姬看着大家围坐在一起谈笑,脸上虽带着疲惫,眼神却很亮。

“明天就能看到那座岛了。”猫小统蹭了蹭她的手心。

“嗯。”赵姬望着跳动的火焰,“让大家好好歇歇,养足精神。”

嬴政走过来,递给她一块烤鱼:“阿母尝尝,樊哙的手艺确实不错。”

赵姬接过鱼,看着远处星空下起伏的海面,忽然道:“政儿,你说后世会记得我们今日做的事吗?”

“会。”嬴政的声音很肯定,“他们会说,是大秦的皇帝和太后,为他们清除了东海的隐患,让他们能安安稳稳地打渔、行船,不必再怕那些黑精灵。”

远处传来周勃的箫声,这次吹的不是《无衣》,而是一首轻快的曲子,像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期许。赵姬听着箫声,看着身边的人——嬴政沉稳的侧脸,蒙恬擦拭兵器的专注,张良记录星象的认真,还有那些年轻的面孔,韩信、虞姬、嬴诗曼……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

她忽然笑了,觉得这一路的颠簸都值了。

夜色渐深,篝火渐渐熄灭,只有灯塔的光芒在海面上闪烁。蒸汽轮船静静地泊在海湾里,像一头蓄势待发的巨兽,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那座岛,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