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幼虫蜕壳时的草原晨光

小幼虫孵化后的第三天,草原上迎来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丝细密地落在帐篷顶,发出沙沙的声响,叶澜和萧汀却早早守在观察盒旁,眉头紧锁地盯着里面。

“它怎么不动了?”萧汀用指尖轻轻点了点透明盒壁,语气里满是焦急。观察盒里的小幼虫蜷缩在粪球碎屑旁,通体雪白的身体泛着淡淡的黄,比起前两天的活跃,此刻安静得有些反常。

叶澜立刻拿出法语版《昆虫记》,飞快地翻到幼虫成长的章节,指尖在书页上滑动:“你看法布尔说‘La larve se détache périodiquement de sa peau pour grandir’(幼虫会定期蜕皮来生长),会不会是要蜕皮了?”她指着其中一段文字,“你看这里,蜕皮前幼虫会停止进食,身体颜色变深,和它现在的样子一模一样!”

萧汀凑近观察盒,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真的!它的皮肤看起来皱巴巴的,好像里面有新的身体在蠕动!”

两人正说着,叶之澜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轻轻坐在他们身边。怀孕23周的她,孕肚又明显了些,动作也愈发轻柔。“别着急,蜕皮是幼虫成长的必经过程,就像你们小时候换牙一样,是长大的标志哦。”她低头看着观察盒,眼里满是温柔,“予安、予宁,你们看,小甲虫宝宝要长大啦,你们也要像它一样,在妈妈肚子里好好成长呀。”

萧凡则在一旁整理工具,闻言补充道:“法布尔在书里提到,幼虫蜕皮需要稳定的湿度和安静的环境,‘Lexuviation nécessite une humidité stable et un environnement calme’,这场雨刚好能保持泥土湿润,对它蜕皮很有帮助。”

接下来的一整天,叶澜和萧汀都寸步不离地守在观察盒旁。他们特意在帐篷里拉上了薄窗帘,避免强光照射,还按照法语版《昆虫记》里的提示,用小喷壶每隔两个小时就给观察盒里的泥土喷一点水,保持湿度在65%左右。

傍晚时分,雨渐渐停了,草原上弥漫着清新的草香。突然,萧汀激动地大喊:“动了!它动了!”

众人立刻围了过来。只见小幼虫慢慢伸直身体,背部的皮肤裂开了一道小小的口子,紧接着,它用力扭动着身体,一点点从旧皮里钻出来。新蜕出的身体更加洁白,体型也比之前大了一圈,蠕动起来格外灵活。

“太神奇了!”叶澜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4月25日,下午5点30分,幼虫第一次蜕皮,耗时20分钟,蜕皮后体长从3毫米增长到5毫米,符合法布尔‘La taille augmente après chaque exuviation’(每次蜕皮后体型都会增长)的描述。”

萧汀则拿着画笔,认真地画下了蜕皮前后的对比图,还在旁边标注上法语单词:“旧皮(vieille peau)、新身体(nouveau corps)”,模样格外认真。

接下来的十天里,小幼虫又先后蜕了两次皮,体型越来越大,颜色也从雪白渐渐变成了淡黄色,身体上的环节也越来越清晰。叶澜和萧汀发现,每次蜕皮后,幼虫的进食量都会明显增加,原本小小的粪球碎屑,没过多久就被它啃食得所剩无几。

“我们得给它准备更多的食物了!”叶澜看着空荡荡的观察盒,提议道,“而且法布尔说‘La larve a besoin de fumier frais pour se développer’(幼虫需要新鲜的粪便来成长),我们应该给它准备不同年龄段的牛粪,看看它更喜欢哪种。”

萧汀立刻点头:“好!我们可以分三组实验,分别用新鲜的牛粪、放置了一天的牛粪和放置了三天的牛粪,看看它吃哪种最多!”

第二天一早,在萧凡的帮助下,两个孩子收集了三种不同的牛粪,分别放在观察盒的三个角落,还在每个角落都放了一个小小的计数器,用来记录幼虫在各个区域停留的时间。

实验开始后,幼虫先是在新鲜牛粪旁停留了下来,大口大口地啃食着,整整停留了两个小时;接着又爬到放置了一天的牛粪旁,吃了一个小时;最后来到放置了三天的牛粪旁,只停留了十分钟就离开了。

“结果很明显!”叶澜兴奋地说,“幼虫最喜欢新鲜的牛粪,这和法布尔的记录一致!而且我们还发现,它对放置时间久的牛粪兴趣不大,这说明新鲜牛粪的营养更丰富,更适合它成长!”

萧汀则在笔记本上写下:“幼虫食物偏好实验:新鲜牛粪(2小时)> 放置1天的牛粪(1小时)> 放置3天的牛粪(10分钟),验证了‘新鲜粪便对幼虫生长的重要性’。”

叶之澜看着两个孩子的实验记录,眼里满是赞许:“你们不仅验证了书本上的知识,还通过实验得到了更详细的数据,真是太厉害了!其实,科学研究就是这样,既要尊重前人的成果,也要有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就在幼虫第三次蜕皮后的第五天,叶澜和萧汀又有了新的发现。那天早上,他们发现幼虫不再进食,而是在观察盒的角落里,用粪球碎屑和泥土搭建起一个小小的土室,把自己包裹在里面。

“它这是要做什么?”萧汀疑惑地问,“难道是生病了?”

叶澜立刻翻出法语版《昆虫记》,找到对应的章节:“不是生病!你看法布尔说‘La larve se transforme en chrysalide après avoir construit une cellule de terre’(幼虫建造土室后就会化蛹),它这是在为化蛹做准备呢!”

“化蛹?就是变成像蝴蝶蛹一样的东西吗?”萧汀眼睛一亮。

萧凡走过来,笑着解释:“没错,化蛹是圣甲虫从幼虫变成成虫的关键阶段。法布尔在书里形容这个过程是‘la magie de la transformation’(蜕变的魔法),我们接下来要更加小心地观察,不能打扰到它。”

接下来的日子里,叶澜和萧汀每天都会定时观察土室的变化。他们发现,土室的颜色慢慢变深,从淡黄色变成了深褐色,而且越来越坚硬。为了能更清楚地观察到里面的变化,两个孩子还在萧凡的帮助下,用透明的塑料片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观察窗”,贴在土室的一侧。

七天后的一个清晨,叶澜和萧汀像往常一样来到观察盒旁,透过“观察窗”,他们惊喜地发现,土室里的幼虫已经变成了一个黄褐色的蛹,蛹的形状和成年圣甲虫有些相似,隐约能看到翅膀和腿部的轮廓。

“哇!真的变成蛹了!”萧汀激动地跳了起来,“和书里画的一模一样!”

叶澜赶紧记录:“5月7日,上午8点,幼虫化蛹完成,蛹呈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符合法布尔‘La chrysalide est de couleur brun clair et a la forme de ladulte’(蛹呈浅褐色,形态与成虫相似)的描述。”

叶之澜靠在萧凡的肩头,看着观察盒里的蛹,轻声说:“予安、予宁,你们看,小甲虫宝宝正在经历一场神奇的蜕变,它会在蛹里慢慢长出翅膀和硬壳,然后变成一只真正的圣甲虫。生命真是太奇妙了。”

在蛹期的日子里,叶澜和萧汀并没有闲着。他们自主设计了一个“蛹期环境影响实验”,准备了三个相同的观察盒,分别放在帐篷里阳光充足、阴凉通风和温度较低的三个地方,每个盒子里都放置了一个相同的蛹,每天记录三个盒子里的温度和湿度,观察不同环境对蛹发育的影响。

“我们要看看,温度和湿度是不是会影响蛹的羽化时间!”叶澜在实验计划里写道,“法布尔说‘La durée de la chrysalide dépend de la température et de lhumidité’(蛹期的长短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我们要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点!”

实验进行到第十天,他们发现,放在阳光充足地方的蛹,颜色变得更深了,而且透过蛹壳,能隐约看到里面翅膀的颜色;而放在温度较低地方的蛹,变化则不明显。

“看来温度越高,蛹的发育速度越快!”萧汀兴奋地说,“我们记录的数据显示,阳光充足的盒子里温度平均25c,阴凉通风的22c,温度较低的20c,现在只有25c的蛹有明显变化!”

叶澜点点头,补充道:“而且湿度也很重要,我们保持三个盒子的湿度都在60%左右,这样就能排除湿度的影响,确定是温度在起作用!”

萧凡看着两个孩子的实验报告,眼里满是骄傲:“你们的实验设计很科学,控制了变量,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更准确。这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你们已经掌握了精髓!”

蛹期的第二十天,草原上的阳光格外明媚。叶澜和萧汀刚来到观察盒旁,就听到里面传来轻微的“咔嚓”声。他们赶紧凑近一看,只见黄褐色的蛹壳裂开了一道缝,一只小小的圣甲虫正从里面慢慢爬出来。

“羽化了!羽化了!”两个孩子激动地大喊起来。

这只刚羽化的圣甲虫,鞘翅还是柔软的,颜色是淡淡的褐色,随着它慢慢伸展身体,鞘翅的颜色渐渐变深,变成了深褐色,还泛着淡淡的光泽。它在观察盒里慢慢爬行,时不时停下来梳理自己的触角和翅膀,模样格外可爱。

“太神奇了!从一颗小小的卵,到幼虫,再到蛹,最后变成圣甲虫,这真是一场奇妙的旅程!”叶澜眼睛里闪着泪光。

叶之澜走过来,轻轻抱住两个孩子:“是啊,这就是生命的力量。予安、予宁,你们看,小甲虫宝宝终于长大了,你们也要像它一样,勇敢地成长,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

萧凡拿出相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我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从圣甲虫做粪球、筑巢、产卵,到幼虫孵化、蜕皮、化蛹,再到成虫羽化,我们完整地观察了它的生命周期,还发现了很多法布尔没详细记录的细节。”

叶澜和萧汀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要把这些都整理成研究报告,还要制作科普展板,让更多人知道圣甲虫的秘密!”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都在忙着整理研究成果。叶澜和萧汀合作,把所有的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绘画作品都整理好,还尝试着把重要的发现翻译成简单的法语短句,写在笔记本的旁边。叶之澜则提议,在科普展板上加入“予安予宁的甲虫日记”板块,把孕期里和两个宝宝分享的观察趣事都写进去,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探索的乐趣。

夕阳西下,草原的天空被染成了绚烂的橙红色。观察盒里,刚羽化的圣甲虫正慢慢爬行,适应着新的身体;帐篷里,叶澜和萧汀趴在桌上,认真地绘制着科普展板的草图;叶之澜靠在萧凡身边,轻轻抚摸着孕肚,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法语版《昆虫记》摊放在桌上,书页上的文字仿佛与帐篷里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关于生命、成长与探索的美好画卷。而那些小小的法语单词,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也在予安、予宁的生命里,悄悄埋下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