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彻底收服了“军工格物科”那群帝国最顶尖的匠师之后,苏晓晓并没有急于推进“合金钢”与“标准化火药”的量产。

她很清楚,这些,都只是“术”的层面。

而想要让这个古老的帝国,真正地从根基之上,焕发出全新的、可持续的强大生机,她必须去触碰那个,更深层次的,关于“道”的问题。

当晚,御书房。

当苏晓晓将她在军工科的所见所闻,以及那些国之重匠们,因固有的“经验主义”思维而走了无数弯路,最终在她的“科学理论”点拨下,才如梦初醒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讲述给南渊钰听时。

这位年轻的帝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晓晓,朕明白了。”南渊钰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锐利光芒,“光有一两个天才,是不够的。光有一两件神兵利器,也是不够的。”

“没错。”苏晓晓看着他,无比郑重地说道,“陛下,墨公他们,已是这个时代,‘匠’之领域的巅峰。但即便是他们,也需要我,来为他们推开那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可我,不可能永远留在他们身边。”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现在最大的困境是,有‘匠’,而无‘官’!这些国之重匠,即便做出天大的功劳,在如今的朝堂体系之下,也终究只能是一个‘匠人’。他们无法进入帝国权力的中枢,去参与决策,去主导和推动,整个国家的技术变革。”

“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必须,给他们,也给未来,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名’!”

“此事,恐怕比你平定南疆,还要难。”南渊钰深以为然,他的眉头,紧紧地蹙了起来,“祖宗之法,科举取士,早已深入人心。让一群……在文官集团眼中,摆弄着‘奇技淫巧’的匠人,与那些十年寒窗的读书人,同列朝堂,其阻力,朕……难以想象。”

……

三日后,文华殿。

一场只有寥寥数位一品大员参与的、非正式的“小朝会”上,南渊钰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份阻力,是何等的巨大与坚韧。

他没有直接提出“增设格物科”,而是以一种极为委婉的方式,进行试探。

“众爱卿,朕近日观我朝匠作营中,颇有一些心思活络、于国有大功之人。朕在想,是否可在我朝官制之中,稍作变通,择其最优者,授以官职,以彰皇恩,亦可激励天下匠人之心?”

话音刚落。

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出身于顶级千年世家“博陵崔氏”的崔翰,便立刻出列,躬身行礼。

“陛下爱才之心,天下共鉴,实乃万民之福。”

他先是恭恭敬敬地,送上了一顶高帽,随即,话锋一转。

“然,祖宗之法,不可轻改。我朝开国至今,便定下‘士、农、工、商’四民之序。士者,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农者,以勤恳耕种为本分。工、商虽亦于国有益,然其道,终究在‘器’,而非‘道’。若轻易以官爵授之,恐将乱了纲常,使天下人心浮动,人人皆去逐末而忘本,长此以往,国基,或将动摇啊!陛下!”

他这一番话,引经据典,站在“治国大道”的制高点上,充满了“为国为民”的恳切,让人,根本无法反驳!

紧接着,吏部尚书,中书令,几位同样出身世家的阁臣,也纷纷出列附和,言辞恳切,逻辑严密,用一张看不见的大网,将南渊钰这个看似微小的提议,软软地,却又牢不可破地,给顶了回去。

那不是公然的对抗。

那是一种,浸润了数百年官场文化,如同棉花里藏针般的、整个文官体系的集体“软抵抗”!

南渊钰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想要撼动这个庞大而又古老的利益集团,是何等的艰难。

……

当晚,御书房。

听完南渊钰有些恼火地,述说完白日里的一切,苏晓晓却是微笑着,为他斟上了一杯清茶。

“陛下,急不得。”

她柔声劝道:“他们反对,并非因为他们愚蠢,不知变通。而是因为,我们的这个提议,真真正正地,触动了他们赖以生存、赖以自傲的……根基。对于这样的对手,用皇帝的权力去强行镇压,只会让他们更加团结。到时候,阳奉阴-违,怠政懒政,我们新政所遇到的阻力,只会更大,贻害无穷。”

“那……依你之见?”南渊钰的火气,也渐渐平息了下来。

苏晓晓的眼中,闪烁着如同狐狸般狡黠而又智慧的光芒。

“堵,不如疏。”

她微笑着说:“既然,他们认为,他们所尊崇的‘圣人之道’,是治理天下唯一的真理。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全天下的百姓一个机会,来当众,辨一辨,看一看。”

“看一看,究竟,是他们那高高在上的‘经义之道’,更能安邦定国。还是我们这脚踏实地的‘格物之学’,更能让这个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南渊钰的呼吸,微微一滞:“你是说……”

“没错。”苏晓晓站起身,走到他的身边,声音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我提议,以皇家的名义,就在那天下士子云集的国子监之内,举办一场,史无前例的——”

“——【经义与格物,孰为立国之本】的全国大辩论!”

“届时,”她不给南渊钰任何思考的时间,迅速抛出了她那充满了“阳谋”味道的规则,“我们让国子监和翰林院,共同推举出五名,他们认为最能言善辩、学问最精深的大儒才子,作为‘经义派’的代表。”

“而我,则会亲自,从皇家理工学堂、军工格物科,乃至全天下的能工巧匠之中,选拔出五名,‘格物派’的代表。”

“辩论的最终胜负,”她看着南渊钰,说出了最核心,也最致命的一条,“不由你我,不由满朝文武裁决。而是由,一百名,从京城之中,最普通的百姓、商人、士兵、农夫之中,随机抽选出的‘百人评审团’,来用他们手中的木牌,投出他们心中,最真实的那一票!”

当听到“百人评审团”这几个字时,南渊钰瞬间,便明白了苏晓晓这个“阳谋”的,恐怖之处!

这,根本不是一场学术辩论!

这,是要将那些高高在上的“圣人之言”,直接拖下神坛!放到最广大的、最朴素的民心面前,去进行最直接、最残酷的公开审判!

何其毒辣!又何其……高明!

“好!好!好!”南渊钰抚掌大笑,“朕的皇后,果然,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

计划已定,一场看不见的、更为庞大的舆论之战,却先于那场辩论会,悄然地,在京城的街头巷尾,打响了。

短短数日之内,一份,名为《京城时报》的、印刷精美,却只卖一文钱的奇特“报纸”,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这份报纸上,没有任何艰涩难懂的圣人文章,也没有任何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

它上面刊登的,尽是些,普通百姓,最关心,也最看得懂的东西。

今日的头版,是墨家传人,耗时一月,研制出的“新式龙骨水车”的详细图解,据说,能让农田灌溉的效率,提升整整五成!

明日的头条,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算学士子,通过对星辰轨迹的精密计算,竟精准地,预测出了下一次京城附近可能出现的“地龙翻身”的大致时辰与方位!引得司天监震动!

甚至,还有一篇,以一块铁的视角,写出的名为《一块铁的涅盘之旅》的拟人故事,用最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它,如何从一块深埋地下的普通矿石,历经千锤百炼,最终,变成了皇后娘娘那无敌舰队之上,一片无坚不摧的“血纹钢甲”的传奇经历。

一份份报纸,如同一颗颗石子,投入了京城这片平静的湖面,激起了越来越大的涟漪。

它在用一种,最温和,却又最有力的方式,向整个社会,传递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

那些曾经被读书人,嗤之以鼻的“格物之学”,并非“奇技淫巧”。

而是能让大家吃饱饭、穿暖衣、住上更坚固的房子,乃至于,能在天灾人祸面前,保住性命的……

救世之学!

一场席卷整个帝国,旨在颠覆千年思想的巨大风暴,已然,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