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鱼灼音:领航时代浪潮,铸就企业传奇(续)

传承与创新:让“槐香”代代传的“新密码”

如果说绿色发展是“槐香”的生存底色,产业链共荣是“槐香”的成长根基,文化出海是“槐香”的世界舞台,那么“传承与创新”就是“槐香”能跨越风雨、代代相传的“核心密码”。鱼灼音今年已经72岁,虽然依旧每天到公司办公,依旧会去种植基地查看槐花长势,但他心里始终清楚,企业要走得远,不能只靠一代人的努力,必须做好“传承”,更要敢闯“创新”,让年轻人接好班,让老品牌焕新颜。

在“传承”这件事上,鱼灼音最看重的,是“匠心”与“初心”的传递。他常说:“‘槐香’的根,是‘匠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工制茶技艺,不能丢;‘槐香’的魂,是‘初心’——让更多人吃到天然的槐花产品,让跟着我们干的人过上好日子,不能忘。”为了传承手工制茶技艺,企业专门成立了“非遗传承工作室”,由老周等5位拥有30年以上制茶经验的老匠人担任“传承导师”,面向企业内部员工、农业院校学生、甚至海外爱好者,开展免费的技艺培训。

工作室的培训没有“速成班”,只有“慢功夫”。学员要先学“认槐花”——分辨不同品种槐花的特点、判断槐花的最佳采摘时间,哪怕是同一棵槐树上的槐花,也要分清“顶梢花”“侧枝花”的区别,因为顶梢花香气更浓,适合做花茶,侧枝花口感更绵,适合做糕点;再学“采槐花”——采摘时只能用手指轻捏花柄,不能扯断枝条,以免影响来年生长,每天的采摘时间只能在清晨6点到8点,因为这段时间槐花的露水未干,香气最足;最后学“制茶”——从“晒花”“炒花”“揉花”“烘干”,每一个步骤都要亲手操作,老匠人会站在旁边手把手指导,炒花时要把握火候,火太旺会炒焦花瓣,火太弱会锁不住香气,揉花时要控制力度,力度太大容易揉碎花瓣,力度太小无法形成条索,学员往往要练习3个月以上,才能做出合格的槐花茶。

25岁的李阳是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就来到“非遗传承工作室”学习,跟着老周学了整整一年,才算是“出师”。他说:“刚开始觉得手工制茶很简单,后来才知道,每一个小步骤里都有讲究。有一次我炒花时火候没控制好,炒出来的槐花又苦又涩,老周没骂我,只是让我把炒坏的槐花留着,再对比好的槐花,告诉我差在哪。现在我能独立做出合格的槐花茶了,但老周说,‘合格’只是开始,要做到‘出彩’,还得再练几年。”如今,李阳不仅能熟练掌握手工制茶技艺,还把自己学的茶学知识融入其中,比如通过检测槐花的含水量,调整晒花的时间,让制茶效率更高,品质更稳定。老周看着李阳的成长,很是欣慰:“以前总担心这手艺没人学,现在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来,还能给手艺添新东西,这手艺就能传下去了。”

除了传承技艺,鱼灼音更注重“初心”的传递。他会经常给公司的年轻人讲“槐香”的故事——30年前,他带着几户农户种槐树,靠一辆自行车走村串户卖槐花糕,遇到过产品卖不出去的困境,遇到过原材料短缺的危机,但不管再难,他从来没降低过产品品质,从来没拖欠过农户的货款。有一次,公司新来的一批大学生问鱼灼音:“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都靠‘网红营销’‘低价竞争’赚钱,我们为什么还要坚守‘天然’‘诚信’,这么做会不会太慢了?”鱼灼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他们去了河北邢台的种植基地,让他们看看农户们拿到碳汇分红时的笑容,让他们尝尝刚采摘的新鲜槐花。回来的路上,鱼灼音说:“‘快钱’或许能赚一时,但‘诚信’和‘责任’才能赚一辈子。我们做的是‘槐花生意’,更是‘良心生意’,守住初心,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从那以后,公司的年轻人都把“初心”记在心里:研发团队在开发新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天然”,哪怕成本高,也不用添加剂;采购团队在收购槐花时,哪怕市场价格上涨,也不会压低农户的收购价;销售团队在推广产品时,不会夸大功效,只会如实介绍产品的特点。去年,有个经销商建议公司推出“低价槐花茶”,用部分槐花梗代替槐花,降低成本,还能抢占低价市场,销售团队直接拒绝了,他们说:“爷爷说过,不能砸了‘槐香’的牌子,更不能对不起信任我们的消费者和农户。”

如果说“传承”是让“槐香”守住根本,那么“创新”就是让“槐香”跟上时代。在鱼灼音的支持下,小林牵头成立了“创新研发中心”,聚集了食品研发、数字技术、品牌设计等领域的20多名年轻人,他们带着新想法、新技术,给“老品牌”注入了新活力。

在产品创新上,研发团队不再局限于“花茶”“糕点”等传统品类,而是围绕“槐花”的特性,开发出更多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新物种”。针对年轻人“养生但怕麻烦”的特点,推出了“槐花速溶茶粉”——采用低温冻干技术,保留槐花的香气和营养,不用冲泡,直接用温水就能冲饮,还能搭配牛奶、咖啡,做成“槐花拿铁”“槐花奶绿”,上市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养生标配”,首季度销售额就突破了1500万;针对年轻人“喜欢新奇口味”的需求,研发出“槐花益生菌软糖”“槐花燕麦脆”,把槐花与益生菌、燕麦结合,既有槐花的清香,又有营养,软糖还做成了槐花的形状,粉白相间的模样格外讨喜,上线后在电商平台的“零食热销榜”上稳居前十,甚至有不少家长把软糖当作“健康零食”买给孩子;针对年轻人“注重场景化消费”的习惯,还推出了“槐花露营套装”,里面包含便携装槐花茶、槐花饼干、可降解槐花纤维餐布,刚好满足2-3人的露营需求,去年夏天露营热潮时,这套产品一度卖断货,不少用户在评价里说:“带着槐花香去露营,连风都是甜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研发团队还把“槐花”与“美妆”结合,开辟了新的产品线。团队发现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湿、舒缓功效,便联合化妆品研发机构,经过8个月的反复试验,推出了“槐花护肤系列”,包括槐花爽肤水、槐花面膜、槐花护手霜,所有产品都以“槐花提取物”为核心成分,不含酒精、香精等刺激性物质,包装采用极简的白色设计,印着淡淡的槐花图案,主打“天然温和”的卖点。产品上线前,团队邀请了500名敏感肌用户进行试用,90%以上的用户反馈“保湿效果好,不刺激皮肤”。正式上市后,槐花面膜凭借“敷完皮肤水润不紧绷”的口碑,短短半个月就售出10万片,甚至有美妆博主专门做了“槐花面膜测评”,视频播放量超过200万,带动整个护肤系列销售额突破800万。小林说:“以前大家只知道槐花能吃、能喝,现在我们让槐花能‘用’,既拓展了产品边界,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槐花的价值。”

在技术创新上,“槐香”把数字技术融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老产业”搭上了“数字化快车”。在种植端,团队给20个核心种植基地的槐树都装上了“智能监测仪”,监测仪能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温度等数据,数据会同步传输到“智慧种植云平台”,农户和企业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能查看。如果土壤湿度低于标准值,平台会自动发送提醒,农户点击手机就能启动智能灌溉系统;如果监测到病虫害迹象,平台会根据数据匹配防治方案,指导农户精准使用生物防治药剂。在山东临沂的种植基地,农户老陈以前每天要围着20亩槐树林转好几圈,查看长势、浇水施肥,累得腰酸背痛,现在有了“智能监测仪”,他坐在家里就能管理槐树林,还能通过平台学习种植技术。老陈说:“以前种槐树靠‘看天吃饭’,现在靠‘数据吃饭’,不仅省了力,槐花的产量还提高了10%,质量也更稳定了。”

在加工端,企业引进了“智能分拣设备”,解决了传统手工分拣效率低、标准不一的问题。新鲜采摘的槐花运到车间后,会先通过“视觉识别系统”——设备上的摄像头能精准分辨槐花的大小、颜色、完整度,还能检测出混入其中的杂质,然后通过机械臂进行分拣,把符合标准的槐花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不符合标准的槐花则会单独分拣出来,用于制作槐花肥料或槐花纤维。以前20个工人一天才能分拣5吨槐花,现在智能设备一天能分拣20吨,效率提高了4倍,分拣标准也更统一。而且,设备还会把每一批槐花的分拣数据记录下来,上传到“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槐花的分拣时间、等级标准,吃得更放心。

在销售端,团队打造了“私域流量运营体系”,通过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社群等渠道,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企业会在公众号上推送槐花种植故事、养生知识、新品资讯,还会定期举办“线上互动活动”,比如“槐花食谱征集”“晒出你的槐花生活”,参与活动的消费者有机会获得槐花茶、槐花糕点等礼品;工作人员会把购买过产品的消费者添加到企业微信,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推荐产品,比如给喜欢养生的消费者推荐槐花速溶茶粉,给喜欢零食的消费者推荐槐花益生菌软糖;社群里还会定期组织“老用户品鉴会”,提前让老用户试用新品,收集反馈意见,用于优化产品。去年年底,企业推出“槐花年货礼盒”前,先在社群里邀请1000名老用户试用,根据老用户提出的“礼盒分量太轻”“品种不够丰富”等意见,调整了礼盒的规格和内容,礼盒正式上市后,短短一个月就售出5万盒,成为年货市场的“黑马”。

传承与创新从来不是“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在“槐香”,老匠人坚守手工制茶技艺,年轻人用数字技术优化流程;老品牌守住“天然、诚信”的初心,新团队用创新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有一次,“非遗传承工作室”的老周和“创新研发中心”的李阳因为“制茶工艺”产生了分歧——李阳建议在手工制茶的“烘干”环节,采用低温烘干设备,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更好地保留槐花的营养,老周却不同意,他觉得“手工烘干靠的是经验,能把握火候的细微变化,设备烘干没有‘匠心味’”。两人争执不下,便找鱼灼音评理。鱼灼音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让他们做了一次“对比实验”:老周用手工烘干槐花,李阳用低温烘干设备烘干槐花,然后邀请消费者和农户品尝、评价。结果显示,两种方式烘干的槐花在香气、口感上相差不大,而设备烘干的槐花在营养保留上更有优势,效率也更高。最后,鱼灼音说:“匠心不是‘守旧’,是守住技艺的核心;创新不是‘丢根’,是为技艺添新活力。我们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手工炒花、揉花,保留技艺的精髓,再用设备烘干,提高效率和品质,这样既传承了匠心,又跟上了时代。”

从那以后,老周和李阳经常一起研究“传统技艺+现代技术”的融合方式,老周把手工制茶的经验分享给李阳,李阳用技术手段把经验转化为标准,比如把“炒花火候”转化为具体的温度、时间数据,让技艺传承更有章可循。现在,“槐香”的手工制茶车间里,既能看到老匠人熟练炒花的身影,也能看到年轻技术员操作设备的场景,传统与现代交织,成了车间里最特别的风景。

鱼灼音看着公司里的年轻人渐渐成长,看着老技艺焕发新活力,心里满是欣慰。有一次,他和小林在公司的“槐花园”里散步,看着满树的槐花,说:“小林,爷爷老了,以后‘槐香’就靠你们年轻人了。记住,不管怎么创新,都不能丢了‘匠心’和‘初心’,这是‘槐香’的根,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长得壮。”小林握着爷爷的手,坚定地说:“爷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守住根、闯新路,让‘槐香’的名字,一代一代传下去。”

责任担当:以“槐香”之力绘就民生暖卷

在鱼灼音的企业哲学里,“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社会的一份子,既要赚钱,更要承担责任”。从带领农户种槐树脱贫,到推动绿色发展守护生态,再到产业链共荣带动更多人增收,“槐香”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责任”二字。风暴过后,鱼灼音更是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不仅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还把温暖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用“槐香”之力,绘就了一幅民生暖卷。

“槐香”的责任,首先体现在“助力乡村振兴”上。这些年,企业在全国28个槐花产区建立种植基地,不仅带动5000多户农户增收,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甘肃定西的“槐花种植扶贫基地”,企业不仅帮农户种槐树,还出资修建了3条灌溉水渠、2条乡村公路。以前,当地农户灌溉槐花要靠人工挑水,来回要走好几里路,水渠修好后,水直接流到槐树林边,农户再也不用辛苦挑水;以前,乡村公路坑坑洼洼,新鲜的槐花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公路修好后,货车能直接开到基地门口,槐花采摘后当天就能运到加工车间,保证了新鲜度。当地村支书说:“‘槐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致富树’,还帮我们修了‘幸福渠’‘小康路’,现在村里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还注重“乡村人才培养”,因为鱼灼音知道,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企业与农业院校合作,在河北邢台、山东临沂等产区设立“乡村种植人才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内容包括有机种植技术、智慧种植方法、农产品营销技巧等,培训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农户免费参加。培训班还实行“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学员在课堂上学完理论知识后,会到企业的种植基地实操,由技术人员现场指导。3年来,企业累计培训乡村种植人才800多人,其中有200多人成了当地的“种植能手”,不仅自己种槐花增收,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在河北邢台,农户小王参加培训班后,学会了智能种植技术,还掌握了槐花病虫害防治的窍门,他不仅把自己的10亩槐树林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主动帮村里其他农户解决种植难题,大家都称他为“槐花专家”。小王说:“‘槐香’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从‘只会种庄稼的农民’变成了‘懂技术的能手’,我也要帮更多人一起致富。”

“槐香”的责任,还体现在“关爱特殊群体”上。企业专门设立了“槐香公益基金”,每年从利润中拿出5%注入基金,用于帮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河南洛阳的槐花产区,企业了解到当地有30多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不仅缺乏陪伴,还面临“放学没人管、作业没人教”的问题,便出资在村里建立了“槐花留守儿童之家”,聘请2名退休教师担任“爱心辅导员”,负责辅导孩子们写作业,还会组织孩子们开展读书、画画、手工等活动;逢年过节,企业工作人员还会带着槐花茶、槐花糕点、书籍、文具等礼品来看望孩子们,陪孩子们一起过节。10岁的小雨是留守儿童,以前放学回家后只能自己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也没人问,自从有了“留守儿童之家”,她每天放学都会去那里写作业,遇到难题就问辅导员,还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小雨说:“在‘槐花之家’,我有人教作业,还有人陪我玩,就像有了第二个家一样。”

对于产区的空巢老人,企业会定期组织“爱心慰问”活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会上门看望老人,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检查身体,还会给老人送米、面、油和槐花茶等生活物资。在山东临沂的一个村子里,82岁的张奶奶独自生活,子女都在外地,企业工作人员每个月都会来看望她,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一次,张奶奶感冒了,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刻带着感冒药上门,还帮张奶奶熬了粥。张奶奶说:“‘槐香’的孩子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经常来看我、照顾我,让我心里暖暖的。”

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企业还在加工车间设立了“残疾人就业岗”,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安排分拣槐花、包装产品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工资待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