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平三年除夕丑时,平原城西门的火光照亮夜空时,距平原郡仅百里的冀州渤海郡边境营地里,袁谭正披着狐裘,与部将围炉饮酒。

营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斥候甲胄上还沾着未化的雪沫,闯入帐中跪地嘶吼:“将军!平原城遇袭!城头已燃起烽火!”

袁谭手中的酒盏“哐当”砸在案上,酒液溅湿了锦袍。

他猛地起身,腰间佩剑“呛啷”出鞘:“定是雁门军,赵剑竟然在除夕动手!

传我将令,即刻点兵,随我驰援平原!”

半个时辰后,两千袁军骑兵和三千步兵在营前集结,随后踏着积雪,朝着平原城方向疾驰。

袁谭一马当先,马鞭不断抽打马臀。他深知平原城是冀州通往青州的门户,若丢了此地,自己在袁绍麾下的地位必将动摇。

正月初一黎明,袁谭大军抵达清河渡口,前方突然传来马蹄声的轰鸣。

很快,雁门大军五百轻骑挡住了道路。

屈鹰手中大刀直指袁军,高声喝道:“袁谭,此路不通!我家主公已占平原城,劝你速速回营,免得白白送死!”

袁谭挥剑指屈鹰:“不过五百,也敢拦我?给我杀!”

袁军骑兵催动战马,如潮水般涌出。

屈鹰带五百骑如散星般策马而出,却不直冲袁军,而是借着滩涂沟壑绕至大军侧翼。

箭矢破空声骤然响起,袁军阵尾的战马猝然受惊,嘶鸣着撞向队列,几面旌旗应声倒地。

袁谭骑兵拍马紧追,却始终摸不到敌军衣角。

袁谭见状,大怒,刚要下令,屈鹰突然收弓,故意让坐骑踉跄了一下,装作气力不支的模样,挥手下令:“撤!入苇荡暂避!”

“给我追!”袁谭大声命令。

“将军,恐有埋伏!”副将出声提醒。

袁谭怒斥:“小小芦苇荡能有多少伏军!全军追击,踏平此荡!”

五千兵马如黑云压境,盾阵在前、长戟在后,踏着清河浅滩的泥水向芦苇荡推进。

前锋盾兵举着三层厚盾逼近时,才发现芦苇荡里横亘着一道暗褐色的鹿角屏障。

碗口粗的枣木削成尖桩,一半深深钉进河底淤泥,一半露出水面,桩尖还裹着晒干的芦苇,隐约泛着黑油光。

“踏过去!”袁军将领挥刀喝令,前排士兵踩着泥水扑向鹿角。

尖桩戳穿靴底,桩尖勾住盾沿,在后面的人涌上来时,将同伴挤向尖桩,惨叫声在芦苇荡里此起彼伏。

直到正午,袁军在付出百余人的代价后,才挑开一段鹿角。

可不等他们冲过缺口,守军又将拒马推了过来,两根长木架起的框架上,钉满三寸长的铁棘,底部坠着沙袋,一落地便牢牢卡在泥里。

袁军试图用长戟挑开拒马,却被芦苇丛中射出的弩箭射中,数百士兵掉进水里,溅起的泥点混着血水,糊满了拒马的铁棘。

待到日头偏西,袁军又在付出两百多具尸体的代价后,勉强将拒马撕开一道两丈宽的缺口。

可不等他们冲进去,却被守军从芦苇丛中甩出的火油瓶砸中,火舌在四处蔓延,瞬间将缺口变成一片火海。

袁谭不得不撤出芦苇荡,简单安营扎寨。

二日天刚亮,袁军换了方向,集中兵力猛攻芦苇荡东侧的窄道。

这里水浅泥稀,鹿角密度较低,却是屈鹰故意留出的陷阱。

当数千袁军举着圆盾冲来时,才发现窄道上早已立起三道拒马。

第一道是轻便拒马,专门迟滞脚步;第二道裹着铁皮,能挡住盾牌撞击;第三道则是埋在泥里的暗拒马,只露出寸许长的铁棘,让人防不胜防。

“用木板搭桥!”袁谭命令道。

士兵将木板刚一落地,竟被拒马的铁棘戳穿,木屑飞溅中,守军从芦苇丛里甩出的火油瓶砸在木板上,火舌瞬间窜起。

“绕过去!”袁军将领嘶吼着。

袁军迅速向拒马侧面绕行,不料,许多士兵踩进泥里的陷坑时,坑底的刺木瞬间刺穿脚底,惨叫声在芦苇丛里传出老远。

午后,袁军终于在付出四百多伤亡后,冲破了两道拒马。

刚靠近第三道防线,屈鹰率军冲了出来,与袁军在拒马前厮杀了起来。

激战一番后,袁军又不得不撤军休整。

第三日的芦苇荡,血腥味混着腐臭味弥漫在空气中。

袁军还剩三千多,士兵们眼里满是疲惫,却仍在将领的呵斥下,举着盾牌冲向拒马。

这一次,他们学乖了,先派弓箭手对着芦苇丛乱射,再让步兵扛着湿柴,想用水浇灭火油,强行拆除拒马。

屈鹰看着敌军一点点逼近,突然下令:“撤去前两道拒马,引他们进来!”

守军迅速拉动绳索,将前两道拒马拖到两侧,只留下最后一道裹着油布的拒马横在核心阵地前。

袁军以为守军已无力抵抗,欢呼着冲了进来,却不知两侧的芦苇丛中早已埋伏好手持火把的士兵。

“点火!”屈鹰一声令下,火把纷纷扔进芦苇丛,火舌瞬间窜起,将袁谭军困在中间。

当袁军冲出火海时,屈鹰带着所有守军冲了出来,两军迅速展开了殊死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