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 > 第511章 扩大生产,满足需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1章 扩大生产,满足需求

天刚亮,我站在西坡试验田边,看着北角那片紫糯稻刚冒出来的嫩芽。晨风拂过,泥土的气息混着新翻的土腥味扑面而来。周大林蹲在沟边的小米地块旁,正拿尺子量苗距,听见脚步声回头看了眼。

“云姐,出苗齐整,比预估快了半日。”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

我点点头,没说话,转身往加工棚走。昨夜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我正盯着烘干机图纸发愣。【能量值更新:当前余额1050】——那是第一批客户复购结算后自动入账的奖励。我立刻兑换了《生产流程优化模块》,生成了一份详细的扩产执行方案。

顾柏舟已经在棚里等我了,手里拿着铁锹和一卷麻绳。“东头那块荒地清得差不多了,下午就能开始打地基。”

“不等了。”我把打印出来的规划图铺在桌上,“今天就开始改建。新加工区要分三块:初加工区、烘干区、包装区。每区之间留足通道,方便搬运。”

他低头看图,眉头微皱。“人手不够。”

“我知道。”我拿起笔,在角落划了个圈,“招工的事我来办。先从邻村找有经验的,工钱按件计,干得多拿得多。另外设奖惩条目,连续三日无差错,额外加五文。”

他抬头看我一眼,“真要这么干?”

“不然呢?”我说,“新品上市后订单翻了四倍,靠现在这棚子,三个月也交不完货。”

话音刚落,李商人掀帘进来,肩上搭着布袋,脸上带着汗意。“镇上几家铺子又催货了,问能不能提前发一批富硒小米。”

我把规划图推过去,“你看这个。新场地三天内动工,十日内必须投产。两台智能烘干机,一台我已经用系统预支能量值兑换了,今天就能运到;另一台还得靠你帮忙。”

他扫了眼图纸,眉头一跳。“你说的那个便携式烘干机……能顶多久?”

“撑二十天。”我说,“等邻府那台送来,正好接上。”

他沉默片刻,把布袋放下。“我可以请商队改道,但得加价三成。你要愿意,我现在就写信。”

“写。”我点头,“再附一句:若七日内送达,首批小米优先供应他们三家。”

他嘴角动了下,笑了,“行,这条件够狠。”

正说着,周大林冲进来,手里攥着一张纸。“云姐!第一批试种的紫糯稻检测结果出来了——花青素含量是普通糯米的六倍!药铺说这种品质,市面上根本没见过。”

我接过报告,指尖在数据上滑过。这不是运气,是系统营养液精准配比的结果。可光有好东西还不够,得让人稳定拿到手。

“从今天起,所有工序必须标准化。”我抽出那份刚改好的《悦田记生产作业标准V1.0》,“印刷三十份,每个工位贴一张。重点标出五项红线:水分超标不准进烘干区,颗粒破碎率超百分之二不准装袋,封口温度低于八十度视为无效密封,标签信息缺一项整批返工,质检员未签字不得出库。”

周大林接过手册,翻了几页,声音有点发紧:“可新来的工人都不识字……”

“那就画图。”我说,“每道工序配上简笔画,老员工带新人,一对一教。今天下午申时前,我要看到第一张图文版操作卡。”

他咬了咬牙,“好,我去办。”

顾柏舟一直没说话,直到李商人离开后才开口:“你打算让所有人天天盯着这些规矩?”

“不是盯着,是养成。”我指着棚外那块刚立起来的公示板,“每天中午十二点,把前一日的质检结果挂出去。合格批次打勾,不合格的写明原因,谁负责哪一环,清清楚楚。”

他看着那块木板,忽然问:“要是有人嫌麻烦走了呢?”

“走一个,补两个。”我说,“但我们不能因为怕人走,就把标准放低。”

他没再问,只是默默走出去,开始指挥人搬水泥砖。

中午过后,便携式烘干机由系统传送到位。银白色外壳泛着冷光,底部自带滑轮,接入水源和电源后自动启动。我亲自调试参数,设定温度区间为四十五至五十度,湿度控制在百分之十二以下。试运行半小时,取出样品检测,水分达标,色泽均匀。

“可以用了。”我对围在一旁的工人说,“接下来三天,全员轮班,先把库存的两百石稻谷处理完。记住,每次进料不超过三百斤,超量会导致受热不均。”

有个老农嘟囔:“这么小批量,啥时候能干完?”

“宁可慢,也不能坏。”我说,“你们手里每一粒米,都关系到别人愿不愿意再买第二次。”

傍晚前,第一批按新标准包装的大米封箱完毕。袋子换成了厚实的油纸,外层加了防潮膜,封口压印着“悦田记”字样和批次编号。我亲手抽检了十袋,称重、查密封、核标签,全部合格。

周大林抱着登记本过来,“今天招了八个新工,都是附近村子的,明天一早报到。”

“安排住宿。”我说,“棚后那排空屋收拾出来,每人发一套工服和洗漱用具。晚饭加个荤菜,让他们知道,来了就是一家人。”

他顿了顿,“有个叫吴嫂的,以前在粮行做过分拣,手特别快,就是脾气直,说话冲。”

“只要按规矩办事,话难听点不怕。”我合上记录本,“让她当小组长,带新人。”

天快黑时,顾柏舟走过来,手里提着饭盒。“吃了再忙。”

我没接,“你去看下新场地的地基,排水沟挖得够深吗?春雨季快到了,不能积水。”

他站着没动,“你盯了一整天,嗓子都哑了。”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说,“这不是赌,是算过的。系统给的数据不会骗人,我们每一步都有依据。”

他叹了口气,把饭盒放在桌上,“那你也得吃饭。”

我终于停下笔,抬头看他,“等这批货准时发出,我陪你去林婶家吃顿安稳饭。”

他点点头,转身走了。

我打开饭盒,饭已经凉了。刚夹起一筷子菜,周大林急匆匆跑进来,手里举着一块新做的标签样稿。

“云姐,这个批次码旁边,要不要加个说明?比如‘本批紫糯稻种植周期四十五天’之类的?”

我接过一看,思索片刻,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从播种到封袋,全程可查**

写完最后一笔,烘干机突然发出一声轻响,指示灯由黄转绿,第一轮作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