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549章 肃宗明皇帝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宁元年(公元323 年,癸未年)

正月的时候,成汉那边的李骧和任回跑去攻打台登,结果晋朝的将军司马玖战死了,越巂太守李钊和汉嘉太守王载一看形势不妙,就献出自己管的郡投降成汉了。

二月庚戌日,晋元帝被埋在了建平陵。

三月戊寅朔日,朝廷改年号啦。

饶安、东光、安陵这三个县可遭老罪了,发生火灾,七千多家被烧没了,一万五千人也因此丢了性命。

后赵来搞事情,攻打彭城和下邳,徐州刺史卞敦和征北将军王邃没办法,只能退到盱眙防守。这卞敦是卞壸的堂兄。

王敦这家伙一心想着篡位,就暗示朝廷来征召自己,皇帝没办法,只能亲手写诏书召他。到了夏天四月,朝廷还给王敦加了不少特权,又是黄钺、班剑,奏事不用报自己名字,入朝也不用小步快走,还能佩剑穿鞋上殿。王敦接着把驻地挪到姑孰,在湖那里屯兵,朝廷又让司空王导当司徒,王敦自己兼任扬州牧。王敦打算造反,王彬可劲儿劝他别干这糊涂事。王敦一听就变脸了,还使眼色让手下人抓王彬。王彬一脸严肃地说:“你去年才杀了哥哥,现在又要杀弟弟吗!”王敦这才住手,不过把王彬打发去当豫章太守了。

后赵王石勒派人来和慕容廆套近乎,想结交友好,结果慕容廆直接把使者抓住送到建康去了。

成汉的李骧等人又去进攻宁州,宁州刺史王逊(就是褒中壮公)派将军姚岳等人去抵挡。双方在螗蛄即蛄艘徽蹋成汉军队被打得屁滚尿流。姚岳一路追到泸水,成汉的兵为了过河,你争我抢的,结果淹死了一千多人。姚岳觉得路太远了,不敢过河,就撤回来了。王逊因为姚岳没追到底,气得不行,拿鞭子抽他,气过头了,连帽子都崩开了,然后就死翘翘了。王逊在宁州待了十四年,威望那是杠杠的,州里的人就拥立他儿子王坚来处理州府的事儿。朝廷知道后,就下诏任命王坚为宁州刺史。

广州刺史陶侃派兵去救交州,结果还没赶到呢,梁硕就把龙编给拿下了,还想抢刺史王谅的符节,王谅不给,梁硕干脆把人家右臂砍了。王谅也硬气,说:“死我都不怕,砍条胳膊算啥!”结果过了十多天就死了。

六月壬子日,皇帝把妃子庾氏立为皇后,还让皇后的哥哥中领军庾亮当了中书监。

梁硕占了交州后,又凶又残暴,大家都不喜欢他。陶侃就派参军高宝去收拾他,把梁硕给斩了。朝廷一看,下诏让陶侃兼任交州刺史,还给他升了官,叫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没过多久,吏部郎阮放请求去当交州刺史,朝廷答应了。阮放到了宁浦,碰到高宝,就请高宝吃饭,结果饭桌上埋伏士兵想杀高宝。高宝的手下反击,阮放赶紧跑,这才捡回一条命,最后到了交州。没过多长时间,阮放就生病死了。这阮放是阮咸的族子。

陈安在南安把后赵征西将军刘贡给围住了,休屠王石武从桑城带兵跑去上邽救刘贡,两人合起来把陈安打得大败。陈安带着剩下的八千骑兵,跑到陇城躲起来。到了七月,后赵主刘曜亲自出马围攻陇城,还另外派人去围上邽。陈安一次次出城迎战,每次都输。后赵右军将军刘干去攻打平襄,把城打下来了,陇上各个县一看,都投降了。陈安留下杨伯支、姜冲儿守陇城,自己带着精锐骑兵突围,跑到陕中去了。刘曜派将军平先等人去追。陈安左手挥着七尺大刀,右手舞着丈八蛇矛,敌人靠近了,刀矛一起上,一下子能弄死五六个人,离得远就左右开弓,边跑边射箭。平先也很猛,跟陈安搏斗,交手三次,就把陈安的蛇矛给抢了。正好天晚了,雨下得特别大,陈安把马扔了,和手下藏到山里。后赵兵找了半天,啥也没找着。第二天,陈安派石容去打探后赵兵的情况,结果被后赵辅威将军呼延青人抓住了。呼延青人问陈安在哪,石容死都不说,呼延青人一生气就把他杀了。雨停了之后,呼延青人顺着脚印找,在山涧拐弯的地方找到了陈安,把他给斩了。陈安平时对将士们挺好的,跟大家同甘共苦,他死了之后,陇上的人都挺想他,还给他编了首《壮士之歌》。杨伯支把姜冲儿杀了,献了陇城投降;另一个将领宋亭把赵募杀了,献上邽投降。刘曜把秦州姓杨、姓姜的这些大族两千多户迁到长安。氐族、羌族一看这形势,都送了人质请求投降。刘曜就封赤亭羌的首领姚弋仲为平西将军,还封了个平襄公。

皇帝害怕王敦太嚣张,想拉郗鉴当外援,就封郗鉴为兖州刺史,让他都督扬州江西的军事,镇守合肥。王敦一看,这可不行,就上表让郗鉴当尚书令。八月,朝廷下诏让郗鉴回来,郗鉴路过姑孰的时候,王敦跟他聊起西晋那些人,王敦说:“乐彦辅那就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仔细想想,他哪能比得上满武秋呢!”郗鉴可不乐意了,说:“彦辅道德风范很平和,当年愍怀太子被废,他能做到温和又坚守正义。满武秋可是个失节的人,哪能跟彦辅比!”王敦说:“当时情况危急嘛。”郗鉴说:“大丈夫就该生死都扛着。”王敦听了这话不高兴,就不再跟郗鉴见面,还把他扣下,不让他走。王敦的手下都劝王敦杀了郗鉴,王敦没听。后来郗鉴回了朝廷,就跟皇帝商量怎么收拾王敦。

后赵中山公石虎带着四万步兵和骑兵去打安东将军曹嶷,青州好多郡县一看这架势,都投降了,石虎就把广固围起来了。曹嶷没办法,出城投降,被送到襄国给杀了,他手下三万多人也被活埋了。石虎还想把曹嶷剩下的人都杀了,青州刺史刘征说:“你留我在这是管老百姓的,人都杀光了,我还管谁去!我干脆也回去得了!”石虎这才留了男女七百口人给刘征,让他镇守广固。

后赵主刘曜从陇上往西去攻打凉州,派手下将领刘咸在冀城打韩璞,呼延晏在桑壁攻打宁羌护军阴鉴,刘曜自己带着二十八万士兵在黄河边扎营,营地排出去一百多里地,金鼓敲得震天响,连河水都像烧开了一样。张茂在黄河边守着的那些地方,一看这阵仗,都望风而逃。刘曜还放话,说要从好多地方一起渡河,直接打到姑臧去,凉州这边一听,都吓坏了。参军马岌劝张茂亲自出去迎战,长史汜祎一听就火了,要砍了马岌。马岌说:“汜公就是个死读书的,就会抓点小毛病,根本不考虑国家大事。明公父子想为朝廷杀刘曜都想了好些年了,现在刘曜自己送上门来,远近的人都盯着明公呢,您得展现出诚信和勇气,不辜负秦、陇百姓的期望。虽然咱实力比不上他,但这形势也不能不出去啊。”张茂一听,说:“有道理!”就出城到石头驻扎。张茂问参军陈珍:“刘曜带着三秦的人,气势汹汹地打过来了,这可咋整?”陈珍说:“刘曜兵是多,可精锐没几个,大多是氐族、羌族凑一块儿的乌合之众,他们内部关系也不咋地,而且他在崤山以东还有麻烦事呢,哪能不管自己的大麻烦,跟咱们在这死磕河西之地啊!要是二十天他还不退兵,我带几千弱兵,也能给明公把他抓住。”张茂一听乐了,就派陈珍带兵去救韩璞。后赵的将领们都争着要过河,刘曜说:“咱们看着声势大,其实有三分之二的人是被咱吓来的,中军又累又乏,不好使。现在咱就按兵不动,用咱的声威吓唬他们,要是过了中旬张茂还不送投降的表章来,算我对不起你们。”没过多久,张茂就派人来称臣,献上的马、牛、羊、珍宝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刘曜就封张茂为侍中,都督凉、南北秦、梁、益、巴、汉、陇右、西域杂夷、匈奴这些地方的军事,还封他为太师、凉州牧,封凉王,加授九锡。

杨难敌听说陈安死了,吓得够呛,跟弟弟杨坚头往南跑到汉中去了,后赵镇西将军刘厚追上去,抢了不少东西才回来。后赵主刘曜让大鸿胪田崧当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守仇池。杨难敌向后赵送了人质,又向成汉请求投降,成汉安北将军李稚收了杨难敌的贿赂,没把他送到成都。后赵兵一走,李稚就把杨难敌放回武都,杨难敌就占着险要地方,不听成汉的了。李稚后悔得不行,赶紧请求去讨伐杨难敌。成汉皇帝李雄派李稚的哥哥侍中、中领军李琀和李稚从白水出兵,征东将军李寿和李琀的弟弟李玝从阴平出兵,去打杨难敌。大臣们都劝李雄别这么干,李雄不听。杨难敌派兵抵抗,李寿和李玝前进不了,可李琀和李稚倒是一路打到下辨。杨难敌派兵截断他们的退路,从四面围攻。李琀和李稚深入敌境,没人支援,都被杨难敌杀了,死了好几千人。李琀是李荡的大儿子,又有才能又有声望,李雄本来想让他当继承人呢,听说他死了,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内核解读】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是东晋初年一个充满动荡与变数的年份。这一年,各方势力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政权更迭、军事冲突、权谋算计交织上演,勾勒出一幅乱世图景,也为我们洞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百态提供了鲜活样本。

皇权与权臣的生死较量

东晋朝廷内部,晋明帝与权臣王敦的矛盾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王敦“谋篡位”的野心昭然若揭,他通过“讽朝廷征己”的手段试探皇权底线,最终获得“黄钺、班剑,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几乎架空了晋明帝的权力。这种权臣逼宫的戏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屡见不鲜,根源在于门阀士族制度下皇权的弱化与士族势力的膨胀。

王敦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的举动,进一步巩固了军事割据地位,而他对王彬的“欲收之”与最终“乃止”,既暴露了其残暴本性,也暗示了士族内部派系制衡的微妙关系。王彬那句“君昔岁杀兄,今又杀弟邪!”的怒斥,不仅是个人勇气的展现,更折射出士族家族内部在权力斗争中的撕裂与痛苦。

晋明帝并非坐以待毙,他试图借助郗鉴的力量对抗王敦,“拜鉴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却因王敦的忌惮而被迫调整。郗鉴在姑孰与王敦的对话堪称精彩,面对王敦对“乐彦辅”与“满武秋”的不当评价,郗鉴以“彦辅道韵平淡,愍怀之废,柔而能正。武秋失节之士,安得拟之!”的鲜明态度,展现了士大夫的气节。而“丈夫当死生以之”的宣言,更是将这场言语交锋上升到了道德与价值观的层面,也让王敦“恶其言”却“不从”杀之,反映出权臣在舆论与道德约束下的有限妥协。

多政权并立下的军事混战

这一年的军事舞台上,多方势力犬牙交错,战争成为常态。成汉政权的扩张势头凶猛,李骧、任回寇台登,逼降越巂太守李钊、汉嘉太守王载,后又进攻宁州。王逊虽在螗蛄贾战中大败成兵,但因姚岳“不穷追”而“冠裂而卒”,这位“威行殊俗”的刺史以极端方式落幕,既体现了乱世中将领对战机的极致追求,也暴露了军事指挥体系中的严苛与残酷。王逊死后“州人立其子坚行州府事”,则反映了地方势力对权力传承的惯性维护。

后赵石勒的扩张同样咄咄逼人,“寇彭城、下邳”迫使徐州刺史卞敦退保盱眙;中山公石虎更是以四万步骑击曹嶷,“坑其众三万”,展现了游牧民族政权的残暴征服手段。而石虎在刘征“无民焉牧”的劝谏下“留男女七百口配征”,又显示出征服者在统治需求面前的现实考量——单纯的杀戮无法维持长期统治,必须保留基本的生产人口。

前赵刘曜的军事行动则更具战略复杂性。他先围陈安于陇城,最终“获安于涧曲,斩之”。陈安“左挥七尺大刀,右运丈八蛇矛”的勇战形象,与他“善抚将士,与同甘苦”的治军风格形成对比,死后被陇上人作《壮士之歌》缅怀,反映出乱世中人们对勇武与仁爱的双重期盼。平定陈安后,刘曜“徙秦州大姓杨、姜诸族二千馀户于长安”,这一举措既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也是充实京畿、巩固统治的常规手段。

刘曜西击凉州的行动更显权谋。他以二十八万大军“列营百馀里,金鼓之声动地”,却采取“按甲勿动,以吾威声震之”的心理战术,最终迫使张茂“遣使称籓”。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既体现了刘曜的军事智慧,也暴露了前赵军队“精卒至少,大抵皆氐、羌乌合之众”的真实实力。而张茂在马岌与汜祎的争议中选择“亲出拒战”,最终却接受称藩,反映了弱小政权在强敌面前的无奈与务实。

地方治理的困境与人性挣扎

地方层面的治理同样充满挑战。广州刺史陶侃遣兵救交州,却陷入权力纠葛——高宝杀阮放未遂,阮放至州后“病卒”,交州的混乱局势折射出地方权力交接中的暴力与无序。梁硕据交州“凶暴失众心”,最终被高宝斩杀,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朴素道理,却也让交州陷入更深的动荡。

杨难敌的生存挣扎则是少数民族首领在大国夹缝中求存的缩影。闻陈安死而“大惧”,南奔汉中又“送任请降于成”,在赵兵退后“据险不服”,最终设伏击杀李琀、李稚,展现了其灵活的生存策略与顽强的反抗精神。而成汉政权内部,李稚因“受难敌赂”而误事,李雄“欲以为嗣”的李琀战死导致“不食者数日”,既暴露了吏治腐败的隐患,也流露了权力传承中的情感纠葛。

乱世中的文化与道德坚守

在战乱与权谋之外,这一年的历史细节中仍能看到文化与道德的微光。王逊在宁州“十四年,威行殊俗”,靠的不仅是武力,更是治理能力与威望的积累;郗鉴在王敦面前坚守气节,以“丈夫当死生以之”的信念对抗强权;石容被呼延青人捕获后“卒不肯言”陈安所在,最终被杀,展现了乱世中的忠义品格;陈安因“善抚将士”而被后人缅怀,证明即使在战乱年代,仁爱与体恤仍能赢得人心。

太宁元年的历史,是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的一个缩影。皇权旁落、军阀割据、民族混战构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而在这乱世图景中,权力博弈的智慧、军事斗争的残酷、生存挣扎的坚韧、道德坚守的微光交织在一起,共同书写了这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它让我们看到,在秩序崩塌的时代,人性的光明与黑暗被极致放大,而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命运,都在推动着历史车轮在动荡中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