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247章 钢铁巨兽的孕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椹川海军基地的夜晚从未如此明亮。探照灯的光柱如同巨人的手臂,划破夜空,将巨大的船台区域照得亮如白昼。

自邓贤视察并提出那些革命性的建议后,这里已经已经持续了数十个不眠之夜。

冯启帆站在设计室的巨型绘图板前,眼球布满血丝,西装外套随意搭在椅背上,白衬衫的袖口卷到了手肘。

他手中的铅笔在图纸上飞速移动,不时停下来用三角板和量角器仔细测量。

\"斜角甲板与主甲板的夹角定为9度!\"

冯启帆喃喃自语着,像是在与图纸对话。

\"这个角度既能保证降落安全性,又不会过多影响舰体结构强度。\"

旁边,年轻助手抱着一摞刚计算完的数据表快步走来。

\"冯工,流体力学模拟结果出来了,斜角甲板在30节航速下产生的湍流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冯启帆听后点了点头,看着手中的图纸开口说道:\"告诉模型组,明天我要看到1:100的水槽测试模型。\"

设计室另一角,一群工程师正围着一台刚从德意志国进口的机械式计算器。

机器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吐出长长的数据纸带。

有人在黑板上写满复杂的微分方程,计算着新设计的应力分布。

\"左舷延伸部分需要额外的支撑结构。\"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推着老花镜。

\"这里,还有这里,必须增加纵向加强筋。\"

窗外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雨点猛烈敲打着玻璃窗。

但没有人抬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工作和图纸上。

只有当一个惊雷炸响时,才有人下意识地抖了一下,然后又立即沉浸回工作中。

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数周。

邓贤的建议如同投下了一颗思想炸弹,彻底颠覆了海军设计院的传统思维。

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流线型舰岛...每一个概念都需要从头研究和验证。

凌晨三点,冯启帆终于直起酸痛的腰背,揉了揉太阳穴。

他走到窗前,看着雨幕中依然忙碌的船台。那里,工人们正在连夜浇筑新的地基,为即将开始的航母建造做准备。

\"冯工,喝杯咖啡吧。\"

助手递来一个搪瓷杯,里面是浓得几乎像沥青的液体。

冯启帆接过杯子,啜了一口,苦涩的味道让他精神稍振。

\"小王,你说大帅怎么会想到斜角甲板这种设计?我查遍了所有国外的海军期刊,没有任何类似的概念。\"

助手听后也是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但脸上却带着崇拜的神色:\"大帅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听说空军那边也收到了大帅的建议,全是前所未闻的先进理念。\"

雨声中,远处传来蒸汽锤有节奏的撞击声,那是工人们在加固船台基础。

冯启帆望着窗外,突然感到一种历史参与感——他们正在创造的,可能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

冯启帆带着通宵完成的新设计方案,来到龙破武的办公室。

海军司令同样眼圈发黑,显然也是彻夜未眠。

\"司令!新方案基本完成了。\"

冯启帆将厚厚一叠图纸铺在了宽大的办公桌上。

\"斜角甲板设计经过计算和模拟,完全可行。这是结构加强方案,这是水动力学测试结果...\"

龙破武仔细翻阅着图纸和数据,不时提出尖锐的问题:\"斜角甲板的强度能否承受舰载机降落的冲击?\"

\"对航速和稳定性的影响有多大?\"

\"建造工期会增加多少?\"

冯启帆一一作答,显然做足了准备。

最后,他还补充道:\"根据大帅的建议,我们还预留了未来安装雷达的位置和结构支撑,蒸汽弹射器的研究也已经立项。\"

龙破武沉默片刻,终于重重一拍桌子:\"好!就按这个方案办!我立即向大帅汇报,申请追加预算和资源。让设计院要尽快完成详细设计,船台已经准备好了,不能再拖延。\"

\"是!\"

冯启帆听后立正敬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当冯启帆离开后,龙破武站在办公室的巨幅海图前,久久不语。

作为老海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设计的革命性意义。如果真能实现,华南海军将一跃成为世界海军技术的领导者,而非追随者。

他拿起专用电话:\"接儋耳州钢铁厂,我要和周慕云总工通话。\"

电话接通后,龙破武直接说道:\"周工,我们需要一批特种钢材,强度要比现有产品提高30%,这是技术指标...\"

他对着话筒念出一系列复杂的数据。

\"能否在三个月内完成研发和试生产?\"

听筒里传来周慕云的声音:\"龙司令,您这要求可不低啊。不过既然是大帅亲自关注的项目,我们就算不吃不睡也会完成任务!\"

类似的对话在不同地方同时发生。

儋耳州机械厂接到了精密液压系统的订单,用于未来航母的舵机和弹射器;无线电研究所接到了开发舰载通信设备的要求;甚至远在赣州的钨矿也接到了提高高品质钨铁产量的紧急命令...

整个华南的工业体系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为航母工程全速运转。

一周后,在龙破武的亲自监督下,航母龙骨铺设仪式简单而隆重地举行。

没有过多的庆典活动,只有实干家们坚定的目光和紧紧的握手。

当第一根巨型钢梁被吊装到位,工人们开始进行铆接作业时,巨大的撞击声在椹川湾回荡,仿佛一个新时代的心跳声。

冯启帆站在高处,看着这一切,对身边的助手说:\"记住今天,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助手轻声问:\"冯工,您觉得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冯启帆目光坚定:\"必须成功。因为大帅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就是我们付出多少努力的问题了。\"

不远处,几个穿着便装的外国专家也在观摩这一场景。

其中一位德意志国船舶工程师对同伴低声说:\"难以置信,华国人竟然在尝试如此先进的设计。如果成功,世界海军格局将为之改变。\"

他的同伴,一位大英的海军退役军官,听后也是点头附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理念来自他们的统帅邓贤。这个人到底什么来头,怎么会对海军装备有如此超前的见解?\"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转折正在这里发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航母的建造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双班倒的工人们像蚂蚁一样在巨大的舰体骨架上来回忙碌;工程师们随时解决着建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质量监督员严格检查每一道工序...

邓贤偶尔会悄然来到工地,不惊动任何人,只是远远地看着那逐渐成型的钢铁巨兽。

没有人知道,当他看到这个时代的工人们正在将他那个世界的概念变为现实时,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

有时,他会提出一些细微的调整建议:某个舱室的布局可以优化以提高效率;某种管线的走向可以调整以便于维修;甚至建议在舰体内部涂装一种新型防腐涂料...

这些建议总是让工程师们茅塞顿开,然后迅速被落实到建造中。

夜幕降临,椹川海军基地依然灯火通明。

电焊的火花如同节日的烟花,在夜空中闪烁;铆接枪的撞击声如同激昂的鼓点,奏响着工业化的交响曲。

在这片繁忙的景象中,一个深蓝色的梦想正在钢铁与汗水的孕育中逐渐变为现实。而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