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248章 蓝天梦初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椰城的天空从未如此繁忙。

各种型号的飞机不断地起飞、降落,发动机的轰鸣声从黎明持续到黄昏。

邓贤的视察和指导给空军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系列革命性的飞机设计和技术研发全面展开。

在飞机制造厂的实验车间内,周志开工程师正站在一个全尺寸木制模型前。

这是根据邓贤的建议设计的全金属单翼战斗机的全尺寸模型,代号疾风。

\"蒙皮厚度可以再减少0.5毫米!\"

周志开用手指敲击着模型的机翼表面。

\"采用应力蒙皮结构后,整体强度反而可以提高。\"

旁边的德意志国专家汉斯·米勒教授点头赞同:\"是的,关键是要优化内部桁架结构。我建议在这里和这里增加加强框。\"

米勒教授是郑文君高薪从德意志国聘来的空气动力学权威,起初对来华国工作犹豫不决,但看到邓贤提出的技术规划后,立刻被吸引过来。

车间另一头,一群工程师正围着一个奇特的装置——这是可收放起落架的实验原型。

通过液压系统,起落架可以收入机翼内部,显着减少飞行阻力。

\"锁定机构还不够可靠。\"

机械工程师看后皱着眉头说道:\"在振动环境下容易意外解锁。\"

\"改用机械-液压双保险系统如何?\"

一位年轻的华国助手想了想后,开口提出自己的想法。

\"同时增加一个安全指示灯,飞行员可以确认起落架状态。\"

这个建议得到了采纳,团队立即开始修改设计。

与此同时,发动机车间里正在对疾风-II型发动机进行台架测试。

这是根据邓贤的建议增加了机械增压器的新型发动机,旨在提高高空性能。

当工程师启动测试台时,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仪表盘上的指针剧烈摆动。突然,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响起,接着是零件碎裂的声音。

\"停机!紧急停机!\"测试主任大喊着。

烟雾从发动机中冒出,技术人员迅速上前检查。

结果显示,增压器的叶片在高转速下发生了断裂。

\"应该是材料强度不够。\"

经验丰富的德籍工程师卡尔·施密特判断道。

\"需要采用更高强度的合金,同时重新设计叶片的形状。\"

挫折没有让团队气馁。

他们知道,技术突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新材料订单立即被发出,设计团队开始重新计算叶片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在机场跑道上,试飞员们正在熟悉新型飞机。

高天成是空军中最出色的飞行员之一,他刚刚完成猎鹰-IA的试飞任务,正在与地勤人员交流飞行感受。

\"爬升率比之前提高了15%。\"

高天成一边脱下飞行帽一边说着。

\"但在5000米以上高度,动力明显下降。\"

\"等新型增压发动机研发成功,高空性能会大幅改善。\"

地勤队长与高天成交谈着,同时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数据。

\"大帅还要求我们研究封闭式座舱,你怎么看?\"

高志航想了想:\"虽然会失去一些开阔视野,但长途飞行会更舒适,而且有利于高空飞行保暖。我支持这个改进。\"

这时,一阵特别的引擎声由远及近。所有人抬头望去,只见一架外形流畅的单翼机正在进场降落——那是疾风战斗机的原型机,虽然还装着固定起落架,但已经展现出与双翼机完全不同的气象。

\"看那流畅的线条。\"

高志航见后眼中闪着光。

\"这才是未来的战斗机。\"

原型机平稳降落后,试飞员刘粹刚爬出座舱,被工程师们立即围住。

\"感觉如何?\"

\"操控性怎么样?\"

\"速度达到预期了吗?\"

刘粹刚摘下飞行眼镜,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太棒了!虽然功率还不如双翼机,但阻力小得多,速度反而更快!而且横滚速率提高了至少40%!\"

这个消息让整个团队欢呼起来。

邓贤提出的全金属单翼设计理念正在被验证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航空研究院内,另一个小组正在研究邓贤提出的另一个概念——喷气推进。

基于邓贤描述的基本原理,他们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实验装置。

当启动装置时,一股微弱的气流从尾部喷出,推动整个装置向前移动了几厘米。虽然距离实用化还遥不可及,但第一次实验的成功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希望。

\"根据大帅描述的原理。\"

项目负责人向周志开汇报着。

\"我们需要解决高温材料、压气机设计和燃烧室效率三大难题。\"

周志开凝视着那台简陋的喷气装置,仿佛看到了未来:\"成立三个小组分别攻关这些问题。即使需要十年时间,也要坚持研究下去。\"

另一边,陈纳德正在训练新一批飞行员。

他采用了极其严格的美式标准,淘汰率高达40%。那些被淘汰的学员往往泪洒机场,但留下的人都成为了精英苗子。

\"空战不仅仅是飞行技巧的比拼。\"

陈纳德在战术课上向众人讲解着飞行要点。

\"更是能量管理和态势感知的较量。总是保持高度优势,选择最适合的时机发起攻击...\"

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些理论对他们来说既新颖又实用。

训练中最令人兴奋的是实弹射击课程。在 coastal 靶场,飞行员们驾驶着挂载训练炸弹的飞机,对海上标靶进行俯冲轰炸练习。

\"注意俯冲角度!\"

\"投弹后立即拉起!\"

教官通过无线电指导着。

海面上炸起一道道水柱,有些命中目标,有些则偏差甚远。

每次命中都会引来指挥塔内的一阵欢呼。

高天成是命中率最高的飞行员之一。

他有一种天生的空间感和时机把握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投弹的最佳瞬间。

\"这家伙是个天才。\"

陈纳德见后对林肖说道。

林肖点头:\"等新型飞机量产,我们会组建一支精英飞行队,由高志航担任队长。\"

日落时分,一天的飞行训练结束。地勤人员开始对飞机进行检修和维护;工程师们回到设计室继续改进设计;飞行员们则聚集在简报室,回顾今天的飞行数据。

在机场边缘,一群刚被淘汰的学员默默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他们眼中含着泪水,依依不舍地看着那些依然停放在跑道上的飞机。

高天成看后走过去,拍了拍其中一个年轻人的肩膀:\"不要灰心,地面同样需要人才。或许你更适合做飞行指挥或工程师。\"

年轻人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真的吗?我还能留在空军?\"

\"当然!\"

高天成给予他一个微笑道:\"大帅说过,现代空军是一个系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你的航空知识不会白学。\"

这个消息很快传开,被淘汰的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安排到了地勤、指挥、维修等岗位。

邓贤的人才理念正在得到全面落实——不浪费任何一个人的潜力。

夜幕降临,但机场依然忙碌。检修探照灯将飞机照得通明,地勤人员正在为明天的试飞做准备;设计室里灯火通明,工程师们正在为解决技术难题而熬夜工作。

周志开和米勒教授站在窗前,看着这一幕景象。

\"真是难以置信!\"

米勒教授感慨的用德语说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按照这个速度,五年内华国航空技术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周志开自豪地回答:\"这是因为我们有大帅的指引,有全国的支持,还有像您这样的专家帮助。\"

远处,一架夜间训练机正在起飞,红色的航行灯在夜空中闪烁,如同希望的信号,预示着华国空军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