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茶中往事,笔下姻缘 > 第234章 坚持寻转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火苗在炉膛里跳动,锅底温度显示六十九度。沈知意把新一批茶青倒进锅里,左手扶锅柄,右手执铲,眼睛盯着茶叶翻滚的状态。

小林站在记录板前,笔尖悬在纸上。陈阳蹲在灶边,手搭在柴堆上,随时准备添火。蒸汽从壶嘴喷出,打湿了沈知意的袖口,她没去擦。

第一片叶子卷曲时,她压低铲子角度。第二片变色,她调小半格火力。翻炒速度比之前慢了一拍,动作稳定。

十八分钟过去,铲子轻碰锅沿,一片茶叶飞出来,落在灶台上。她没停手,继续翻炒。

二十分钟整,茶出锅,倒在竹匾上摊晾。茶叶颜色均匀,香气内敛。装袋,编号五号样。

四人围桌而坐。热水注入杯中,茶叶舒展。茶汤澄澈,泛着浅金光泽。

沈知意端起杯子,慢慢放下。她的眼睛盯着杯底。

银丝出现了。比之前更清晰,从叶柄延伸出一小段,像被风吹直的细线。

小林猛地站起来:“这次比昨天长!”

陈阳伸手碰杯子:“温度还没降,纹路还在动!”

那线条忽然晃动,断成两截,缓缓沉入茶底。

房间里很静。

小林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

陈阳摸了摸额头,全是汗。

沈知意放下杯子,走到灶台前。她拿起炒锅的备用铲,放在阳光下看了看。

然后转身,把新一批茶青放进锅里。

火重新燃起来。

沈知意说:“这一锅,我全程来。”

小林低头看记录本:“主料不动?”

“不动。”她说,“只加五厘野菊丝。”

陈阳问:“万一还是断呢?”

“那就再试。”她说,“一锅一锅来。”

水开了。蒸汽打湿她的袖口,她没管。

裴砚是这个时候来的。他站在院门口,手里提着一个布包。没说话,只是看着灶台方向。

沈知意抬头看了他一眼,没停下动作。

裴砚走近,把布包放在石桌上。打开,是一包晒干的桂花,还有一小瓶密封的露水。

“李婆婆说,清明前三天的露水,配桂花,能稳香。”他说。

沈知意点头:“谢谢。”

裴砚没走,站到一边看着她炒茶。火光映在他脸上,一闪一闪。

第一片茶叶卷曲,她压铲。第二片变色,她调火。动作没有一点迟疑。

裴砚忽然说:“你昨晚写手稿了吗?”

沈知意手一顿。

“写了。”她说。

“阿斑睡着了。”他说,“以前你写的时候,它都醒着。”

沈知意没回头。

“也许这茶要的不是控制。”裴砚说,“而是自然发生。”

他说完,拿起空布包,走了。

沈知意没叫他。

她把茶倒进竹匾,晾好,装袋,编号六号样。

回到石桌前,她拿出一张纸,画了个表格。横栏写:一号样、二号样、三号样、四号样、五号样、六号样。竖栏分三项:口感、纹路、反应。

小林走过来:“要现在记吗?”

“现在。”她说。

小林开始填:“一号样,口感清润,无纹路,无反应;二号样,薄荷重,无纹路,不适;三号样,微涩,纹初现,闪即散;四号样,清爽带甘,纹再现,断;五号样……”

他顿了一下:“口感柔和,纹明显,延展一段,后断裂。”

陈阳说:“至少出现了两次。”

沈知意在“反应”栏写下:“饮者未觉异样”。

她把表格撕下来,贴在墙上。墙上有四个陶罐,分别贴着一号到四号标签。她又拿出两个空罐,贴上五号、六号。

“以后每试一次,都要存样。”她说,“不管结果如何。”

小林点头:“我会记全数据。”

陈阳说:“辅料不能再乱加了。我们得守住‘本源’的规矩。”

沈知意说:“主料不变,工艺不变,只调野菊丝量。每次加五厘,最多三次。”

小林问:“如果三次都不行呢?”

“那就换思路。”她说,“但现在,先走完这条路。”

她转身走向灶台。

第六批茶青已经在盆里等着。她伸手抓了一把,放进锅里。

火苗跳动。

锅温六十九度。

她左手扶锅,右手执铲,开始翻炒。

小林站到记录板前,笔尖落下。

陈阳蹲在灶边,手搭在柴堆上。

沈知意低着头,眼睛盯着茶叶。

第一片叶子卷曲,她压低铲角。

第二片变色,她调小半格火力。

翻炒速度稳定,节奏一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炒到第十五分钟,锅边传来一声轻响。是铲子碰到了锅沿。

一片茶叶飞出来,落在灶台上。

她没停手。

继续翻炒。

第十八分钟,茶叶开始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混着野菊和竹心的气息。

她没加快也没减慢。

第二十分钟整,茶出锅,倒在竹匾上。

茶叶色泽深绿偏褐,香气不张扬,但持久。

装袋,编号六号样。

冲泡时,四人都没说话。

热水注入,茶叶舒展。

茶汤呈淡金色,比前几次更透亮。

沈知意端起杯子,慢慢放下。

她盯着杯底。

银丝出现了。

这一次,它从叶柄出发,沿着主脉延伸,形成一条完整的细线,持续了近十秒。

然后,中间微微颤动,断成两截,沉入茶底。

小林呼吸变重:“它连上了!”

陈阳盯着杯子:“整整一条线!不是碎片!”

沈知意没说话。

她把茶渣倒进第六个陶罐,写下:“六号样:纹成线,后断”。

她走到墙边,拿起笔,在表格的“纹路”栏补上:“完整银线,持续约十秒,后断裂”。

小林看着她:“我们离成了不远了。”

陈阳说:“是不是再减一点薄荷?或者加点桂花?”

沈知意摇头:“不动主料。也不加新成分。”

“那怎么办?”小林问。

“继续。”她说,“下一锅,野菊丝再加五厘。”

陈阳皱眉:“会不会太浓?”

“试试。”她说,“只有试过才知道。”

她转身走向灶台。

第七批茶青已经备好。

她伸手抓了一把,放进锅里。

火重新燃起来。

锅温六十九度。

她左手扶锅,右手执铲,开始翻炒。

小林走回记录板前,笔尖落下。

陈阳蹲在灶边,手搭在柴堆上。

沈知意低着头,眼睛盯着茶叶。

第一片叶子卷曲,她压低铲角。

第二片变色,她调小半格火力。

翻炒速度稳定,节奏一致。

炒到第十六分钟,屋外传来一声猫叫。

阿斑从屋檐跳下来,蹭到沈知意脚边。

她没低头看,继续翻炒。

铲子划过锅底,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茶叶在热力下慢慢卷曲,颜色逐渐加深。

第十九分钟,香气开始变得柔和,带着一丝甜意。

沈知意没调火。

第二十分钟整,茶出锅,倒在竹匾上。

茶叶颜色均匀,香气内敛却不散。

装袋,编号七号样。

冲泡时,四人都屏住呼吸。

热水注入,茶叶舒展。

茶汤澄澈,泛着浅金光泽。

沈知意端起杯子,慢慢放下。

她的眼睛盯着杯底。

银丝出现了。

这一次,它从叶柄出发,沿着主脉延伸,形成一条完整的细线。

线体比刚才更粗,持续时间更长。

十秒过去,它没有断裂。

十五秒,依然完整。

二十秒,线体微微颤动,但没有断开。

二十五秒,才缓缓下沉,融入茶底。

小林猛地站起来:“它没断!”

陈阳伸手碰杯子:“线一直连着!”

沈知意没动。

她看着那条银线消失在叶底,慢慢放下杯子。

她把茶渣倒进第七个陶罐,写下:“七号样:纹成线,持续二十五秒,未断”。

她走到墙边,拿起笔,在表格的“纹路”栏写下:“完整银线,持续二十五秒,未断裂”。

小林看着她:“成了?”

沈知意没回答。

她转身走向灶台。

第八批茶青已经在盆里等着。

她伸手抓了一把,放进锅里。

火苗跳动。

锅温六十九度。

她左手扶锅,右手执铲,开始翻炒。

铲子划过锅底,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茶叶在热力下慢慢卷曲,颜色逐渐加深。

沈知意低着头,眼睛盯着茶叶。

第一片叶子卷曲,她压低铲角。

第二片变色,她调小半格火力。

翻炒速度稳定,节奏一致。

小林站到记录板前,笔尖落下。

陈阳蹲在灶边,手搭在柴堆上。

阿斑蹭在沈知意脚边,尾巴轻轻摆动。

火光映在她脸上,一闪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