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赶慢赶,车队抵达凤阳时已是华灯初上。王卓视察过后,前来禀报:“陛下,一切都安排妥当,明日已在明皇陵附近空地摆下流水席,大宴三日。凤阳父老,皆可携家带口前来赴宴,沐浴陛下恩德。”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好!场面不必过于精细,但饭菜油水一定要足,肉管够!别让乡亲们背地里说咱朱元璋当了皇帝,回了老家还小气!”
“陛下放心,”王卓应道,“菜品虽不比宫宴精巧,但鸡鸭猪羊俱全,油水充足。此外,还为凤阳所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准备了一份四色礼:五斤白糖、五斤精盐、两斤茶叶、两斤点心。”
朱元璋闻言却皱起了眉头:“这礼品……是否太过寒酸了些?咱的乡亲,一辈子能见咱几回?”活脱脱一副“暴发户”嘴脸。
侍立一旁的朱高炽立刻心领神会,上前一步道:“皇爷爷仁德!孙儿以为,可将礼品份额翻一倍,再额外每位老人加赏十个银元,方显天家恩厚。”
朱元璋这才舒展眉头,露出笑意:“嗯,就照太孙说的办。”
王卓见气氛融洽,试探着开口:“陛下,秦王殿下……一直在凤阳闭门悔过。得知陛下驾临,希望能觐见一面,当面请罪……”
话未说完,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耐烦地打断:“提那个丢人现眼的孽障做什么?没得败坏咱的好心情!让他安心悔过,不必来见!”
王卓识趣地不再多言。
次日一早,数十口大锅同时烹煮,鸡鸭鱼肉香气混合着蒸腾的热气,飘出三里地去。凤阳百姓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涌入席间,场面比过年还要热闹几分。
朱元璋高坐主桌,由同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作陪。朱高炽则以孙辈身份,亲自侍立在旁,为老人们布菜斟酒。见太孙殿下亲自伺候,这些老乡亲一个个受宠若惊,哆哆嗦嗦地就要站起来。
“都坐着!”朱元璋大手一按,声音洪亮,“今天不论国礼,只叙乡谊!在座的都是咱的长辈,咱大孙就是各位的晚辈,伺候长辈是应当的!”他又对朱高炽道:“大孙,给各位长辈们斟酒!”
话虽如此,当朱高炽捧着酒壶过来时,老人们还是一个接一个麻利地站了起来,双手捧着酒杯,连道“不敢”。等朱高炽一一斟满,朱元璋这才满脸堆笑地招呼:“都站着干嘛?坐,坐,吃菜!就跟咱年轻时在村里吃席一样!”
几杯浊酒下肚,席间气氛逐渐热络。朱元璋拉着老人们的手,问收成,拉家常。老人们也渐渐放开,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家情况,无不夸赞如今光景好了,更交口称赞太孙殿下仁孝,比自家儿孙强多了。尤其感谢官府提供了那神奇的“化肥”,庄稼长势前所未有地喜人,眼看又是一个大丰收。
朱元璋听得心怀大畅,顺势问道:“那乡亲们对朝廷推行的新政,比如那‘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还有官绅一体纳粮,怎么看啊?”
老人们纷纷放下筷子,激动地说:“陛下,这是千古未有的仁政啊!”“以后没了那些苛捐杂税,没了徭役,粮食产量还这么高,再也不用担心有饥荒了。咱们这辈子吃过饱饭的次数,加起来都没有今年多!”
“现在是真舍不得死喽,就怕闭了眼,享不到这福分,不然早就去了,省得给儿孙添累赘……”
朱元璋哈哈大笑,声震席间,带着满满的炫耀拍了拍身旁朱高炽的肩膀:“好日子还长着呢!乡亲们不知道,这些新政啊,多半都是咱这大孙一手规划的!咱也老了,以后这天下就由着他来治理。没想到,他这娃娃搞出来的东西,乡亲们都还满意!”
此言一出,满座老人更是感动不已,纷纷离席跪地,高呼:“太孙仁德!陛下圣明!”
朱元璋笑着让大家起身,又道:“今日都是自家人,大家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者觉得官府哪里做得不好,尽管跟咱说!万万不能亏待了乡亲们!”
或许是酒意上了头,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大着胆子说道:“陛下,别的都挺好!就是……就是听说朝廷要在咱凤阳修什么‘铁路’?这可千万使不得啊!咱凤阳是陛下龙兴之地,龙脉所在!这在地上刨开那么大沟壑,铺上铁条,没得坏了风水,惊扰了龙脉啊!”
这话一出,直接把朱元璋噎住了,脸上的笑容僵了僵。
一旁的朱高炽见状,立刻温声解释:“老人家,您看,大家现在用的化肥,凤阳这边官府是定下五斤粮食换一斤。可若是修通了铁路,运输便捷,成本大降,说不定将来,大家只需两斤粮食,就能换到一斤化肥了。这省下的粮食,可都是实实在在的进项啊。”
老人们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互相看了看,低声议论起来。若真如此,那这“铁路”似乎……也不是不能修?方才说话那老者也讪讪地坐下了,不再言语。
刚按下葫芦,又起了瓢。另一个老头借着酒劲又道:“陛下,太孙,还有一事……让女娃娃们也去上学,这……这有点伤风败俗吧?女娃嘛,早晚是别人家的人,花钱供她们念什么书?在家帮着做做家务,到了年纪嫁人多好,还能省下一份钱粮。”
朱高炽听得满脸黑线,心中暗叹这帮老乡真是什么都敢说,却还得耐心解释:“老人家,您换个角度想。若是您家里将来娶回来的儿媳妇、孙媳妇,识文断字,不仅能写会算,帮您打理家业田产,将来还能更好地教导家里的儿孙,让他们更聪明,更有出息。这难道不是一桩美事吗?”
那老头听了,歪着头琢磨了半天,小声嘟囔了一句:“理是这么个理……可别人家的女娃上学就行了,咱自己家的还是不上好,能省则省嘛……”
朱高炽:“……” 他彻底败下阵来,无奈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脸上笑容不变,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复杂。他举起酒杯,朗声道:“好了好了,今日只喝酒,不再谈论政事!来,咱敬各位乡邻一杯!”
宴席在看似热烈的气氛中继续,但朱高炽心中明白,皇爷爷这“轻车简行”想要听到的“真话”是听到了,而这“真话”背后,是比修建铁路、改革税制更加盘根错节的,千年积沉下来的观念壁垒。
要移风易俗,让新的思想真正扎根于这片皇权起源的土壤,前路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