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34

静观其变即可。陈登目光深邃,糜氏早为吴侯在徐州布下暗棋,各郡县要害皆在掌握。那支神出鬼没的暗卫,便是明证。

想起陆七当初如鬼魅般现身陈府的场景,陈圭不禁倒吸凉气:竟是糜氏?当年他们举族投效时,多少人笑其自贬身价......

话音未落,他自己先怔住了。当年糜氏不惜以嫡女为妾也要攀附吴侯,如今看来竟是深谋远虑。更令人心惊的是——吴侯早在数年前就已落子徐州,这等远见卓绝的韬略,当真可畏可怖。

难道......陈圭声音发紧,吴侯那时便已算尽今日之势?

廊下风过,竹影婆娑。两代智者的衣袂在暮色中轻轻摇曳。

陈圭心中震惊不已:“若此事为真,吴侯之谋略远比我所想更为深远!”

陈登闻言稍怔,细想之前与陆风的对话,猛然察觉吴侯当初所言暗藏深意,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父亲!或许确实如此!吴侯早在彼时便已开始谋划全局,甚至更早!”

东莱的迅猛发展绝非偶然,必是多年步步为营的结果。可吴侯当年何以敢如此布局?须知彼时**尚在,他随时可能调离东莱。然而他仍义无反顾——唯一解释,便是他笃定自己绝不会被调任!

反观其任南阳太守时,南阳未见显着变化,投入亦远逊东莱。两相对比,意图昭然。

“能效忠此等人物,实乃我陈家之幸!”陈圭目光灼灼看向陈登,“元龙,此事你做得极对!当机立断方能赢得吴侯青睐,陈家未来便托付于你了!”言语间满是欣慰。

陈登含笑颔首:“孩儿当时亦曾犹豫是否先请示父亲,但机不可失——唯有当面效忠,方能显我赤诚。如今看来,确是走对了一步!”

人生抉择如同岔路,一步之差,命运殊途。

此刻,陈圭忽又想起一事,目光骤凝。

江东秘闻录

建安三年冬,广陵陈氏府邸内灯火通明。陈元龙轻抚短须,目光灼灼道:吴侯已有明断,来年此时当取徐州,前后不过三月之差。

若此时便举族相投,反倒不合吴侯心意。他指尖轻叩案几,由我陈氏为内应,取徐州如探囊取物。

堂下熏香袅袅,陈登忽而笑道:纵使吴侯现在相召,某亦要婉拒。立功良机千载难逢,岂能轻弃?他眼中精光闪动,他日要在吴侯帐下与荀公达、戏志才比肩,此番功业尤为紧要。

铜灯爆了个灯花,映得他面容忽明忽暗。横竖君臣名分已定,在陆将军心中也留了好印象,早晚出仕并无差别。

陈汉瑜老怀大慰,击节赞叹:吾儿当真堪当大任了!

陈登连忙躬身:父亲过誉。唇角笑意却掩不住。他素来持重,倒不至于得意忘形。

话锋忽转:儿归来时听得消息,徐州正与袁公路交战?他眉头微蹙,年前才促成的袁陶刘联盟,共伐庐江九江,怎生突变至此?

莫非陶恭祖竟是汉室忠臣?见袁术僭越称帝,故而...

陈圭拄杖长叹:还不是涿郡刘玄德惹的祸端?老人家须发皆颤,仗着有关张两个万人敌,便不知天高地厚!半月前硬是向陶谦借兵,非要讨伐逆贼...

(岁首吉祥话已删)

第三〇一回 陶谦大限将至?(其四)

陶谦出人意料地应允了。然而刘关张兄弟并未展现传闻中的实力,遭袁术麾下大将纪灵率三十万军队连续击溃,一路败退至徐州边境。危急关头陶谦方醒悟,火速调遣援兵接应刘备,将敌军阻挡在徐州境外。

当前战局陷入僵持!纪灵短期内难以突破徐州防线,而徐州兵马同样无力进击豫州。

胜负关键在于双方的后勤供给能力。

谁先耗尽粮草军械,谁便落败。

这方面陶谦实则占据上风——徐州物产丰饶,且昔年黄巾之乱未重创此地,粮草储备更为充足。若论持久战,袁术绝非陶谦敌手。

竟是如此!

陈登听罢恍然:原来是刘关张三人领军?这就难怪了!

可惜刘备徒有虚名,征讨袁术不过是为博取声望与地位罢了。

他们低估了袁术的重视程度——三十万大军压境,纵使关羽张飞骁勇善战,十倍兵力差距下岂能力挽狂澜?

确实如此。

陈圭深表赞同:初见刘备时,我便识破其伪善本质。所谓仁德谦恭皆是伪装,此人野心绝非等闲。

仁义岂是空谈?父亲能洞悉其本质实属高明。

陈登冷笑道:他们互相消耗正合我意。最好两败俱伤,届时主公夺取徐州便能事半功倍。

有理。

陈圭颔首,忽又蹙眉道:然最近陶谦病体每况愈下...为父担心这老朽撑不过今年。若真如此,他极可能将徐州托付于刘备!

字数:1070

若当真如此,对陈氏一族与吴侯而言怕都不是什么好事吧?

比起陶谦那老狐狸,刘备可要难缠得多。

倘若真让他得了徐州,势力必会急速扩张。

到那时恐怕会给吴侯带来不少麻烦。

儿却以为此事无碍!

陈登此番却持不同见解:父亲未免低估了吴侯麾下兵马的强悍!

况且也莫要过分抬举刘关张三人。他们武艺虽强,但也要看跟谁比。主公帐下赵云、黄忠、典韦,乃至许褚、甘宁诸位将军,哪个不比他们强横?

故而儿觉得不足为虑。

当然,若陶谦真将徐州让与刘备,我陈氏也当速速投效,展现价值,从刘备手中谋取实权,待来日...

比起老奸巨猾的陶谦,反倒是刘备更容易对付。

陈圭闻言诧异:吴侯麾下竟有如此多猛将?赵云、典韦倒也罢了...

他早听闻过这二人威名,能与吕布战成平手,显然非同小可。

想来黄忠、许褚等人也绝非等闲。

正是。

陈登向父亲解释道:其实吴侯麾下最强的当属黄忠将军。据暗探禀报,黄将军的武学修为已达无上武圣之境。

无上武圣?这不是武道传说吗?当真有人能达到?

陈圭面露骇色。

他一直以为这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罢了。

千真万确。

陈登颔首:初闻此事时,儿也不敢相信。但确实属实!更有传言说,吴侯的武功造诣犹在黄忠之上...

什么?

陈圭闻言双目圆睁,难以置信道:吴侯比黄忠还强?难道他也...这怎么可能?他才二十出头吧?

二十余岁就能达到这等传说中的境界?

吴侯不仅武艺超群,各方面能力都极为出众!

就算是天赋异禀之人,也不该强到如此地步。

但事实如此!吴侯确实是百年难遇的奇才。这般人物若不能成就霸业,才真是匪夷所思!陈登笑言道。

他确信自己的抉择正确无疑。

确实如此。陈圭颔首,内心仍难平静。这次陈家算是押对了宝。

陈圭忽然想起一事,向陈登问道:听闻踏入无上武圣之境能大幅延长寿元,不知真假?

对年过半百的陈圭而言,长寿的 ** 实在难以抗拒。

此事...陈登略显迟疑,孩儿也不太清楚。日后可向主公或荀攸请教。不过吴侯看起来异常年轻,约莫二十出头。

由此可见,父亲所言或许不假。能达到无上武圣境界,确实可能获得更长寿命。

这并非毫无依据。要知道,超一流宗师级武将就能保持数十年气血不衰,更何况绝世大宗师?无上武圣能延寿也就说得通了。

半月后,兖州书院正式开课。

开学当日,数以万计的学子从各地奔赴兖州任城郡应考。其中不少人是为拜在郑玄门下求学而来。

此外,还有许多士族豪强的庶出子弟和寒门学子。这些家族虽仍敌视陆风,却也不妨让庶出子弟前来试探,为将来多留条后路。

这些庶子无关紧要,权当作闲来一着。

其中自然也有忌惮吴侯实力的考量。

当日,兖州书院首度招生,5000学子涌入,

引得四方诸侯侧目,

各自盘算,心思暗涌。

“子翼兄当真气魄不凡!只是这般教化之法,往后士族怕是要衰微了!”

曹操一眼洞穿陆风的谋划——

意在打破士族对学识与仕途的垄断。

此事于曹操反倒有利,他甚至思忖,若此法成效显着,日后击败陆风亦可效仿。

袁绍、袁术、刘表之流却嗤之以鼻,

认为陆风耗费心力栽培庶子寒门,远不如他们直接招揽士族俊才来得划算。

两月后,

任城郡太守府内,

陆一气喘吁吁冲入政事厅:“公子!幽州密报,卢植将军病危!”

“怎会?”

陆风霍然起身,急问:“老师素来康健,何以突发不测?”

卢植于他恩深义重,岂能不惊?

陆一答道:“医者查验,似因忧思成疾,兼染重风寒,加之袁绍屡屡逼迫所致。”

“袁绍?”陆风眸色骤冷,“他如何逼迫卢师?”

“这个……”陆一迟疑道,“袁绍多次邀卢将军出山未果,便打压范阳卢氏。若非暗卫周旋,卢氏早遭不测。袁绍甚至遣 ** 害卢夫人,以胁迫就范!”

“卢植将军对大汉的赤诚之心公子您最清楚,眼见社稷倾颓,难免忧思成疾。”

这确实情有可原。

“唉!”

陆风闻言叹息道:“恩师何苦如此?我必须亲自前往探望,为他医治!”

说罢便要命人备船经水路赴幽州。

“主公且慢!”

荀攸急忙劝阻道:“幽州战事正酣,公孙瓒与刘虞交战已夺取大半疆域。此前我等与公孙瓒结怨,主公岂能轻入险地?”

“确实不妥!”

戏志才亦进言道:“恳请主公三思!不妨派遣暗卫携灵药前往医治,再将卢植将军全家秘密接至东莱。届时主公可当面开解,兼有蔡邕先生等人相助,更利于卢植将军调养。”

绝不能让陆风此时涉足幽州。

“还请主公慎重!”

荀攸再次劝诫。若公孙瓒得知陆风入境,必遣重兵截杀。

“也罢。”

见二人态度坚决,陆风意识到自己考虑欠妥,只得应允。

“呼——”

戏志才与荀攸如释重负。主公从谏如流,实乃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