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永徽铁路
京城至通州的铁轨旁,秋阳洒在锃亮的熟铁上,泛着暖光。郑阿福带着渔民向导队,正用测深木改装的水平仪最后一次校准铁轨,木头上的红漆刻度被摩挲得发亮 —— 这是他前七卷探礁时练熟的手艺,如今用来确保铁轨平整,连一丝偏差都不肯放过。“都仔细些!这铁轨要是歪了,火车跑起来要出大事!” 他嗓门洪亮,震得旁边的工匠们都直起了腰。
不远处,李木匠正指挥着工匠们固定火车头的锅炉,灵州熟铁打造的锅炉壳上,还留着锻打的纹路。“太上皇帝说了,这锅炉压力得稳住,每刻钟都要查一次!” 他手里攥着扳手,时不时敲敲锅炉,听着里面的蒸汽声,像在听一首熟悉的曲子。
张阿婆早早带着粥铺伙计赶来,陶瓮里的青稞粥冒着热气,旁边还摆着刚烙好的青稞饼。“孩子们,火车要开了,先喝碗热粥垫垫!” 她笑着给工匠们盛粥,眼神却不住往火车头那边瞟 —— 前七卷她坐过漕船,坐过马车,却从没见过 “不用马拉的铁车”,心里满是期待。
辰时三刻,赵正与赵江月并肩走上站台,身后跟着柳萱与赵江雪。赵正看着眼前的 “龙号” 火车,车头雕刻着祥云纹样,车厢上贴着 “永徽铁路” 的标识,忽然想起穿越前坐高铁的场景,眼眶微微发热:“江月,这火车开起来,大明的日子,就真的不一样了。”
赵江月点头,目光扫过站台下的百姓 —— 有扛着粮袋的农民,有推着布车的织户,还有像张阿婆一样好奇的老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父亲,这铁路不仅是运粮运货,更是让百姓看到希望 —— 大明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进步。”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火车缓缓启动。张阿婆坐在靠窗的位置,手紧紧抓着窗框,看着窗外的景物飞快后退,忍不住惊呼:“好快!比马车快多了!这要是去通州,以前得走大半天,如今半个时辰就到了!”
车厢里的百姓也纷纷议论起来。苏州织户李大姐捧着新织的棉布,笑着说:“以后俺们的布运到京城,再也不用怕漕船耽误,火车一天能跑好几趟,生意肯定越来越好!”
郑阿福坐在车头旁,帮着工匠们观察铁轨,时不时用测深木敲敲车轮:“稳!真稳!前七卷在东海探礁,最怕遇到暗礁,如今这铁轨铺得平,火车跑起来比船还稳!”
火车抵达通州站时,站台上早已挤满了百姓。周老栓带着灵州的农民,捧着新收的青稞,等着用火车运到京城:“俺们灵州的青稞,以前运到京城要十天,如今两天就能到,再也不用怕发霉了!”
赵正走下火车,看着百姓们围着车厢欢呼,忽然对赵江月说:“江月你看,这就是朕想看到的盛世 —— 百姓有粮吃,有活干,能坐着火车走亲访友,能靠着新法子过好日子。”
赵江月握住父亲的手,眼中满是坚定:“父亲放心,儿臣定让这铁路铺遍大明,让蒸汽的声音,传到每一个州县,让每一个百姓,都能享受到进步的好处。”
夕阳西下时,“龙号” 火车载着百姓和货物,缓缓驶回京城。铁轨旁的百姓还在挥手,张阿婆的粥铺伙计推着空瓮,嘴里哼着新编的歌谣:“铁车跑,快如飞,运粮运布不费力,大明百姓笑开颜……”
(第三百七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