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东瀛新农
东瀛都护府的大阪田地里,秋风吹过稻田,泛起金色的波浪。傅忠雄正用格物院新造的标准化农具 —— 灵州熟铁打造的镰刀,收割水稻,刀刃锋利,割稻又快又省力。他笑着对身边的王老实说:“王大哥,这新镰刀真是好东西!前七卷咱们用木柄铁刃的镰刀,一天割一亩地就累得不行,如今这新镰刀,一天能割两亩,还不费力气!”
王老实手里拿着新的播种机,正往地里播撒青稞种 —— 这播种机是按赵正画的图纸造的,能均匀撒种,比手工撒种省种子,还能提高发芽率。“这播种机也好用!前几年在灵州,俺们手工撒种,一亩地要三斤种子,如今用这机器,两斤就够了,还长得匀。”
不远处,赵江雪正带着格物院的工匠,给东瀛百姓讲解新农具的用法。她手里拿着一本汉文和倭文对照的《新农具使用手册》,上面画着镰刀、播种机、水车的使用步骤,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能看懂。“这水车是蒸汽驱动的,一天能浇二十亩地,比人工浇水快十倍。你们要是遇到问题,就看这本手册,或者去民生坊找工匠,他们会来修。”
一个白发老倭人接过手册,连声道谢,手里还捧着新收的青稞穗:“谢谢公主!这新粮种、新农具,让俺们今年的粮产比去年多了三成!俺们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也不用怕武士来抢粮了!”
赵江雪笑着说:“这是新帝和太上皇帝的心意。大明和东瀛,如今是一家人,大明的好东西,都会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此时的东瀛都护府衙内,苏琬琬正和都护核对民生账册。册页上记着:“今年东瀛粮产比去年增三成,百姓存粮够一年,新造民生坊五处,互市贸易额增四成。” 苏琬琬笑着说:“这都是新农具、新粮种的功劳。前七卷太上皇帝打下东瀛,是为了护百姓;如今新帝推广新农具,是为了让百姓过得更好。”
都护点头,手里拿着百姓送来的感谢信,上面用汉文写着 “大明恩,百姓记”:“百姓们都念着大明的好,有的百姓还学着写汉文,说要去大明太学读书,学更多的好东西。”
消息传到京城,赵正正在格物院看新的农具图纸。赵江月拿着东瀛的民生奏报赶来,笑着说:“父亲,东瀛的粮产又增了!傅忠雄和王老实还说,要给您送新收的青稞和水稻,让您尝尝东瀛的新粮。”
赵正接过奏报,翻到百姓感谢信的部分,眼中满是欣慰:“这就好。朕当年东征东瀛,不是为了征服,是为了让东瀛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如今新农具、新粮种让他们受益,朕也就放心了。”
柳萱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件东瀛百姓送的手工刺绣,上面绣着大明的民生犁和东瀛的水稻,寓意 “大明东瀛一家亲”。“五郎,你看,这是东瀛百姓的心意。他们都知道,大明是真心为他们好。”
赵正接过刺绣,放在桌上,看着窗外的格物院 —— 工匠们正忙着造新的蒸汽机车,铁轨延伸向远方,蒸汽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这盛世,不仅是大明的盛世,更是天下百姓的盛世,民生的种子,如今已在大明、在东瀛、在南洋生根发芽,长出了希望的果实。
(第三百七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