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 第276章 潼关烽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自成兵临潼关的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把,瞬间点燃了整个中原战局。天下人的目光,无论是龙椅上的崇祯,还是各方拥兵自重的将帅,亦或是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都死死盯住了这座千年雄关。

洪承畴的反应比预想的更为迅猛果断。他留下偏师牵制高迎祥在河南的残部,亲率关宁铁骑等精锐,日夜兼程,直扑潼关。他深知,潼关若失,陕西不保,中原门户洞开,他这个五省总督也就当到头了。

几乎在李自成前锋开始试探性攻击潼关东门的同时,洪承畴的大军也赶到了关西。两股当世最强的力量,如同两股汹涌的洪流,狠狠地撞击在潼关这座古老的礁石上。

战报如同雪片般,通过各种渠道,断断续续地传到相对平静的张家庄。

“……李贼部攻势甚猛,驱饥民在前,精兵继后,昼夜不停,关东箭楼已失一座……”

“……洪督师以车营结阵,火器齐发,逆贼死伤枕籍,然其部众悍不畏死,反复冲阵……”

“……有传言,李贼麾下谋士牛金星、宋献策皆在军中,似有长期围困之意……”

“……关内粮草尚足,然军心略有浮动,恐久守生变……”

胡瞎子派出的精锐夜不收,冒险抵近侦察,带回了更多细节。潼关攻防战之惨烈,远超之前张家庄的任何一场战斗。李自成部作战灵活,手段狠辣;洪承畴部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双方围绕着这座雄关,进行着意志、资源和智慧的终极较量。

张家庄总务堂内,沙盘上的潼关区域被反复标注、修改。张远声、李岩、赵武等人围在沙盘前,神色凝重地分析着每一份传来的情报。

“李自成这是倾力一击了。”李岩指着沙盘上代表李自成部的标识,“其主力尽出,志在必得。若让其拿下潼关,整合了高迎祥的残部,其实力将瞬间膨胀,绝非高迎祥可比。”

“洪承畴也不是易与之辈。”赵武盯着代表官军的蓝色小旗,“关宁铁骑天下闻名,火器营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一仗,有的打。”

“无论谁胜谁负,对我们而言,都是巨大的威胁。”张远声沉声道,“李自成胜,则猛虎入室;洪承畴胜,则朝廷兵威正盛,下一个要剿的‘匪’,未必不会是我们。”

他看向李岩:“李先生,以你之见,我们当如何自处?”

李岩沉吟良久,缓缓道:“潼关大战,非旬日可决。此乃我庄最后,也是最好的发展时机。当务之急,仍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趁各方无暇北顾,全力壮大自身。”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向张家庄北面:“贺人龙与田见秀在耀州对峙,无力他顾。我们可趁机,将实际控制范围向北悄悄推进,占据一些险要山头、废弃寨堡,构建外围预警防线。同时,加紧与北面那些尚在摇摆的小股势力联络,许以利益,将其纳入我庄影响范围,或至少使其不敢与我为敌。”

“对内,”李岩继续道,“宋先生的‘齿轮深耕犁’已证明效用,当加速推广,提升今冬明春的垦荒和耕作效率,积蓄更多粮食。军工生产更不能停,尤其是‘虎蹲炮’若能量产,我军野战、守寨能力将大增。”

“另外,”李岩目光深邃,“我们或可再行‘借势’之策。洪承畴与李自成在潼关死斗,高迎祥困守西安,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可再派密使,接触高迎祥麾下那些意志不坚的将领,或西安城内对高迎祥不满的士绅,陈明利害,或许……能有机会,兵不血刃,拿下西安!”

“拿下西安?”赵武倒吸一口凉气,随即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西安,关中核心,若能占据,张家庄便真正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

张远声心脏也是猛地一跳。这个提议太大胆了!但仔细一想,却并非完全没有可能。高迎祥新败,内部不稳,外有强敌,若操作得当,未必不能成事。

“此事……需从长计议,万分谨慎。”张远声压下心中的波澜,“眼下,先按李先生前策执行。向北拓展,深化内政,加强军备。至于西安……胡瞎子,让你的人,想办法摸清西安城内如今的详细情况,尤其是高迎祥与其麾下诸将的关系,以及城内粮草、布防。”

“明白!”胡瞎子领命。

就在张家庄紧锣密鼓地利用这宝贵的战略窗口期时,潼关方向的战局再次发生变化。

李自成似乎察觉强攻损失太大,改变了策略,开始分兵绕道,试图切断潼关与后方的联系,同时派游骑四出,劫掠粮道,动摇关内军心。而洪承畴则针锋相对,利用骑兵优势,不断出击,清剿李自成的分兵,护住粮道。

战争的规模在扩大,形式也更加复杂。

烽烟不仅笼罩了潼关,也开始向周边蔓延。一些零星的战斗和溃兵,已经开始出现在距离张家庄不算太远的区域。

韩猛加派了西面的巡逻队,神色严峻地对张远声道:“团练,潼关的大战,恐怕快要波及到我们了。最近西面出现的溃兵和探马越来越多,有些……甚至穿着官军的号衣。”

张远声站在庄墙上,向西远眺。虽然看不见潼关,但他仿佛能听到那远方的战鼓与喊杀,能闻到那随风飘来的淡淡硝烟。

山雨欲来风满楼。而这一次,风已满楼。

他收回目光,看向庄内。新的“齿轮深耕犁”正在田间试用,工匠坊的炉火正旺,士兵们操练的呼喝声依旧响亮。

无论外面的风雨多大,他必须为这片土地,撑起一片天。

“传令下去,西面防线,警戒等级提到最高。”他平静地下令,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