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禄山非常愤怒,自知跟他没什么可谈的了,便命人绑了颜杲卿吊在天津桥柱上,下令肢解并吃他的肉,然后问道:

“你服不服?”

颜杲卿依旧破口大骂他是逆贼,随后叛军钩断了他的舌头,安禄山再说:“看你还能骂吗?”

随后当着颜杲卿的面,将儿子颜季明、幼子颜诞、侄子颜诩等一家老小三十余口尽皆剐刑处死,分肉啖之。

而颜杲卿虽遭遇酷刑,却依旧骂不绝口,最后在含糊不清的骂声中遇害,终年六十五岁。

......

天幕下的各朝时空的观众们,被颜杲卿举家殉国就义的故事所感染垂泪,堂堂中华之丈夫,居然死得如此凄惨。

昏君误国!忠臣横死!

诸夏人自古以来就信仰祖宗崇拜,祖先、英雄即是人们歌颂的载体。

这个文明在陷入危难时,从来不缺为民举义,为国举忠的仁人志士。

“恭送颜太守啊!”

“若没有昏君奸臣在世,这样的忠良怎么可能会惨死啊!”

“颜杲卿生不逢时啊!倘若他是太宗朝的人,定然不会这样泯灭在青史里。”

“天下自古以来,明君才能治太平,可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皇帝就是昏君!”

“以人治人?何以致太平?”

春秋时期

夫子望着天幕淡淡散去的画面,怔怔失神。

“子渊!”

“子渊师兄!”

座下一阵嘈杂的喧闹声将夫子拉回了现实,“怎么了?吵吵闹闹的......”

夫子眼帘微微垂下,待到看清发生了什么后,立马坐不住了:“颜回!你怎么了!”

原是天幕上颜氏满门的悲惨结局放映完后,坐在草席上颜回头晕脑胀,眼冒金星,再也支撑不住身体,直直向地上倒去。

被众人搀扶起的颜回声音虚弱,向诸位师兄弟道了一声抱歉,随后看向夫子,无语泪流。

“子渊......这是何苦呢!”夫子嘴巴干涩,想要开口宽慰。

颜回却摆了摆手,虚弱的面庞上忽然焕发一抹红润,眸子也变得光亮,欣慰道:

“老师,我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我一生的追求......”

“我在我的子嗣后代身上,看见了!”

“回,甚慰!”

「王承业抢了颜杲卿的功劳,张通幽因为他的兄长辅佐安禄山,便一直在宰相杨国忠面前说颜杲卿的坏话,所以朝廷并没有封赠颜杲卿。」

「不过,朝廷的赏赐对于他还重要吗?」

天幕上解说的声音渐渐淡去,背景音乐声逐渐拉到一个平缓的节奏里,适时一群儿童诵读声从中响起,而音乐声愈低,画面愈清,诵读声愈大,直至展现出几个学生抱着书在绿茵草地上背书的场景: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刚为颜杲卿死后无所得更愤怒的各朝先辈们,正欲开口大骂那昏君李隆基,随后就让天幕新的变化勾起了心思。

儿童是天真、纯洁的代表。

孩子们的诵读声将各朝古人们的兴趣拉去,只听得那首诗歌开头略显平和,未加一丝修饰,却以难得朴素中,似蕴含着一股极为雄厚的力量。

仅是一个起调,就将愤怒的观众们渐渐平息,心神也随之而去。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秦朝

刚刚的嬴政同样为那不幸枉难的忠良感到气愤,但孩童的诵读声又将他的心神安抚。

听到熟悉的典故时,脸色才有所缓解。

崔杼弑君......

赵盾弑君......

泱泱中华地,自古以来便有崇尚祖宗气节,膜拜英雄人物,记载青史传承的习俗。

天地自有浩然气,你的孽,当世无人能平,却有千秋青史为之秉正!

什么是史官?什么是华夏正气?

当听到后世的孩童仍在歌颂诸夏古人先贤们的事迹,嬴政的心被彻底的抚平:

还好,那安禄山终究未能成事。

还好,那意图掠我子民的胡贼未有一人成事!

还好,我华夏族终究是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了!

咸阳宫里,一众文武大臣也忍不住跟着孩子们的声音,用手打着拍子,跟着哼唱。

嬴政欣慰之后,便看到了赵盾典故之后的那句诗,眉头莫名的一跳,心里奇怪:

在秦张良椎......?

秦是我大秦吗?嗯......前面的两个典故是按先后顺序的,据朕所知,汉在秦后,所以这个秦就是朕的秦......

奇怪,这个典故朕怎么从未听说过?

在秦张良椎......莫非,我的后代也做了残害忠良的事儿?

嬴政想到这里,心里也愈发愤怒。

殿中跟着大家一起哼唱的扶苏莫名打了个寒颤。

扶苏:?

孤怎么感觉,谁在骂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