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8章 善行得佑,福泽绵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张屠户的凄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阿牛家中悄然发生的、令人欣慰的变化。

那日,阿牛坚决拒绝了张屠户的诱骗后,便去了村子东头的小树林。那里的柴火确实不如后山那般粗壮耐烧,但他勤勤恳恳,花费了大半日功夫,倒也砍够了沉甸甸的一担柴。他将柴火挑到镇上集市,许是因他这柴火来得不易,人也实在,竟也顺利卖了出去,虽然价钱比不上后山的好柴,但凑上家中仅存的几个铜板,总算勉强抓回了一剂郎中开的新药。

阿牛小心翼翼地将药熬好,喂母亲服下。或许是这新药确实对症,又或许是阿牛的孝心感动了上苍,老太太服药的当夜,咳嗽竟真的减轻了不少,睡得也比往日安稳了许多。这让阿牛心中充满了希望。

更让他感到惊奇的事情,还在后头。

自从那次救狐并得到托梦警告之后,阿牛依旧每日上山砍柴,但他谨记梦示,绝不踏足后山范围,只在云雾山前山以及其他公认安全的区域活动。然而,说来也怪,自那以后,他上山砍柴的运气,似乎变得格外好。

有时,他正挥汗如雨地砍着柴,一转身,或许就能在旁边的树根下,发现一丛长势喜人、正是时令的止血草药;有时,他坐下歇息,目光随意一扫,便能看到不远处岩石的缝隙里,静静生长着一株品相颇佳、能卖不少钱的山参;还有时,他下山回家的路上,会在一片寻常的草丛里,捡到一篮子饱满多汁、酸甜可口的野浆果或是几颗罕见的菌菇。

起初,阿牛只当是自己以往不够留心,如今心静了,眼神也好了。但次数一多,他渐渐觉出不同来。这些“意外之财”出现得太过巧合,仿佛总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或者在他必经之路的不远处,静静地等待着他去发现。而且,有几次,他恍惚间似乎瞥见一抹熟悉的红色身影,在远处的林间一闪而过。

阿牛心中明白了。这定然是那只通灵的红狐狸,在暗中帮助他,报答他当日的救命之恩。

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却不知如何回报。每次在山中有所收获,他都会停下脚步,对着山林深处,那片后山的方向,恭恭敬敬地鞠上一躬,心中默念着感谢的话。他并未将这些事的真实缘由告诉旁人,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份来自异类的福泽。

他将采到的珍贵草药,仔细收好,一部分用于给母亲调理身体。说来也神,自从按时服用这些山野灵药,加上阿牛的悉心照料,老太太的病体竟真的一日好过一日。原本蜡黄的脸色渐渐有了血色,剧烈的咳嗽变成了偶尔的轻咳,精神头也足了。半年之后,卧床许久的老人,竟然能在阿牛的搀扶下,慢慢下地行走,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了!这对于阿牛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比捡到任何金银财宝都让他开心。

而那些可以卖钱的山参、野菌等物,阿牛则拿到镇上,换些钱粮,贴补家用。家里的饭桌上,偶尔能看到一点荤腥,母亲的碗里,米粒也渐渐稠密起来。那间破旧的茅草屋,似乎也因为主人脸上日益增多的笑容,而显得不那么寒酸了。

李阿牛至孝、善良、老实肯干的名声,也随着他母亲病体的康复和家境的略微改善,渐渐在四里八乡传扬开来。尤其是他与张屠户截然不同的遭遇,更是成了人们口中“善恶终有报”的活生生例证。

这消息,自然也传到了邻村一个叫翠儿的姑娘耳中。翠儿家境普通,但为人勤快能干,心地善良,模样也周正。她听多了关于阿牛的故事,心中对这位素未谋面的青年,生出了几分好奇与好感。后来,经由热心的媒人撮合,翠儿与阿牛见了一面。

阿牛见翠儿手脚麻利,言谈举止温婉懂事,心中甚是喜欢。而翠儿见阿牛虽然家境贫寒,但身强体健,面容敦厚,眼神清澈,待人接物真诚有礼,尤其是对母亲的孝顺,更是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她觉得,嫁给这样一个人,日子或许清贫,但心里定然踏实、温暖。

于是,一桩婚事水到渠成。没过多久,阿牛便将翠儿娶进了家门。翠儿过门后,果然不负众望,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她对婆婆更是孝敬有加,每日端茶送水,捶背揉肩,陪着说话解闷,比亲生女儿也不遑多让。阿牛娘看着贤惠的儿媳,再看看更加勤奋努力的儿子,整日笑得合不拢嘴,只觉得这苦了大半辈子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头,看到了盼头。

阿牛依旧每日上山,家里的日子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融融暖意。他深知,这一切的转机,都源于自己当初那一念之善,救下了一只濒危的生灵。善行得佑,福泽绵长,这古老的训诫,在他身上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