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9章 因果循环,人心向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青溪镇上,李阿牛与张屠户两家的境况,已是天壤之别。

张屠户自那次后山陷阱断腿后,便彻底倒了霉运。腿伤因当时延误了治疗,加上他自身脾气暴躁,不肯好好休养,最终落下了严重的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离不开拐杖。他那间赖以生存的肉铺,无人打理,很快便关了门。以往他为了扩建铺面、购置田产,欠下了不少债务,如今铺子一关,债主们纷纷上门逼债。他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当,甚至最后连栖身的房子也抵了出去,才勉强还清了债务,自己则沦落到在镇子边缘租了一间最破旧的茅屋容身,真正变得一贫如洗。

他腿脚不便,干不了重活,昔日的“张屠户”变成了“张瘸子”。为了糊口,他只得放下往日那点可怜的架子,去给镇上的地主家做些放牛、打扫院子的杂役。这些活计又脏又累,工钱却少得可怜,仅够他一人勉强果腹。往日里被他欺负、讥讽过的乡邻,如今见他落魄,虽不至于落井下石,但也少有同情,更多的是冷眼旁观,甚至偶尔还会有人故意在他面前提起“红狐狸”、“报应”之类的话语,刺得他心头滴血。

他时常会拖着瘸腿,在镇上蹒跚而行。有时,会路过李阿牛家那间虽然不算豪华,却整洁温馨、时常传出欢声笑语的瓦房(阿牛后来翻修了房子);有时,会看到阿牛和翠儿夫妻二人,一个挑着柴火或山货,一个提着菜篮,有说有笑地从集市上归来,身后跟着他们咿呀学语、活泼可爱的孩子。那种平凡却真实的幸福,像一根根无形的针,扎得他眼睛发酸,心里发苦。

再看看自己,形单影只,瘸腿破衣,靠着给人做贱役勉强维生,受尽白眼。强烈的对比和悔恨,日夜煎熬着他的心。他终于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也明白了为人刻薄贪婪,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这一日,地主家一头半大的牛犊走失了,地主勃然大怒,认定是张屠户(人们仍习惯这样叫他)疏忽所致,不仅扣掉了他当月所有的工钱,还将他狠狠辱骂一顿后,直接赶了出来。张屠户走投无路,饥肠辘辘,只得拄着拐杖,挨家挨户乞讨。他衣衫褴褛,满面尘灰,那条瘸腿在寒冷的风中微微颤抖,模样甚是可怜。

他蹒跚着,不知不觉竟走到了镇中心较为热闹的地段。一抬头,只见前方一间铺子门口颇为热闹,铺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门口挂着“阿牛山货”的招牌。铺子里,李阿牛正忙着给客人称量晒干的草药,他的妻子翠儿则在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笑着和熟客打招呼。铺子里的草药、山果、干菌等物,摆放得整整齐齐,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一股混合着草药清苦气和山果甜香的气息飘来,更勾起了张屠户腹中的饥饿。他想上前讨要点吃的,或者讨几个铜板,可脚步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想起自己往日对阿牛的刻薄,想起自己曾将些没人要的碎肉、下水以高价强行卖给阿牛,他这张老脸,实在是臊得通红,怎么也张不开这个口。

就在他低着头,拄着拐杖,准备默默转身离开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叫住了他:“张屠户?”

张屠户身体一僵,艰难地回过头,只见李阿牛不知何时已站在铺子门口,正看着他。阿牛的脸上,没有他预想中的嘲讽、鄙夷,甚至连一丝惊讶都没有,只有一种平静的、仿佛看透了世情的了然。

阿牛转身回到铺子里,很快又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两个还冒着热气的白面馒头,还有一小包用油纸包好的草药。他走到张屠户面前,将东西递了过去,语气平和地说:“拿着吧,先吃点东西垫垫。这包草药是舒筋活血的,你拿回去熬水喝,或者敷在腿上,能缓解些疼痛。”

张屠户看着那雪白的馒头,又看看那包草药,再抬头看看阿牛那双清澈依旧、不含丝毫杂质的眼睛,他愣住了。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猛地冲上心头,是羞愧,是悔恨,是感激,是难以置信……百感交集之下,他干涩的眼睛里,瞬间涌出了浑浊的泪水,顺着肮脏的脸颊滚落下来。他伸出颤抖的、布满老茧和污垢的手,接过馒头和草药,喉咙哽咽着,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来:“阿……阿牛……我……我当初那样对你,你……你怎么还……”

阿牛看着他,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宽容的笑意,摆了摆手:“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老提它做什么。人这一辈子,谁还没走过弯路、犯过糊涂呢?重要的是以后。只要以后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做人,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这番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巨大宽容和力量的话语,如同一声洪钟,重重地敲击在张屠户的心上。他再也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像个受了无数委屈的孩子。他紧紧攥着那馒头和草药,对着阿牛,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才拄着拐杖,一步一瘸,却是步履坚定地离开了。

从这一天起,张屠户仿佛真的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偷奸耍滑。他找了一份给镇上水站挑水的辛苦活计,虽然挣得少,累得腰酸背痛,但他干得极其认真,一分力气也不肯省。赚来的钱,他省吃俭用,除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竟开始一点点偿还他认为还欠着的、或者曾经亏欠过的人(尽管有些人早已忘记)。他变得沉默寡言,却开始学着去帮助那些比他更困苦、更可怜的人,哪怕只是帮人推一把车,或者将乞讨来的食物分给更饿的人。

镇上的人们,起初对他的转变还将信将疑,但时间久了,见他确实是真心悔过,踏实做事,慢慢也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虽然往日的隔阂难以完全消除,但至少,不再有人刻意去嘲讽他、刁难他了。张屠户,终于在人生的暮年,找到了一份内心的安宁,而这安宁,恰恰来自于他曾不屑一顾的、李阿牛所秉持的那份善良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