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26章 猜忌兰陵王,赐死忠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猜忌兰陵王,赐死忠良

在北齐江河日下的岁月里,兰陵王高长恭如同黑暗中的一抹微光,以赫赫战功守护着王朝的尊严,成为士兵与百姓心中的 “战神”。他是高纬的堂兄,出身宗室却毫无骄纵之气,自幼习武,精通兵法,每逢战事必身先士卒,在战场上留下了无数传奇事迹。

最令人称道的便是邙山之战。彼时北周十万大军压境,将洛阳城团团围住,北齐援军迟迟未能突破北周防线,城中守军已濒临绝境。就在这危急时刻,高长恭亲率五百精锐骑兵,身披重甲,头戴面具(因容貌俊美,恐无法威慑敌军),从侧面突袭北周军营。他手持长枪,如一道闪电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败,五百骑兵如同尖刀般撕开了北周的包围圈,一路杀至洛阳城下。

当高长恭摘下面具,露出那张俊朗却带着硝烟的脸庞时,城中守军与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士气大振。随后,他与城中守军内外夹击,北周军队大乱,十万大军瞬间溃不成军,北齐不仅解了洛阳之围,还斩杀北周士兵数万人,缴获粮草、兵器无数。经此一战,高长恭的威名传遍北齐与北周,士兵们敬佩他的英勇,百姓们感激他的守护,甚至编出《兰陵王入阵曲》,在民间广为传唱,用以歌颂他的功绩。

可这份极高的威望,却成了高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高纬本就猜忌心极重,加上身边奸佞之臣时常挑拨,说 “兰陵王深得民心,手握兵权,恐有不臣之心”,他对高长恭的忌惮愈发加深。尤其是每当听到民间传唱《兰陵王入阵曲》,看到百姓提及高长恭时崇敬的眼神,高纬便觉得自己的皇权受到了威胁,暗下决心要除掉这个 “隐患”。

一日,高纬在宫中设宴,邀请高长恭等宗室子弟与大臣参加。宴会上,丝竹声不断,美酒佳肴摆满桌案,高纬却频频用异样的眼神打量高长恭,心中早已盘算好如何试探。酒过三巡,高纬故作关切地对高长恭说:“堂兄,邙山之战时,你亲率五百骑兵深入敌阵,那般凶险,万一失利,岂不可惜你的性命?”

高长恭闻言,并未察觉其中的深意。他一生为国征战,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当即坦诚答道:“陛下,国事即家事,为了北齐的安危,为了百姓的安宁,臣不敢惜身!” 这句话本是高长恭忠心耿耿的肺腑之言,却被高纬曲解为别有用心。

高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心中暗忖:“国事即家事?他竟将朕的国家说成是他的家事,这不是明摆着想要将国事据为己有,图谋不轨吗?” 但他并未当场发作,只是强装笑脸,继续与高长恭饮酒,心中却已定下了杀心。

宴会结束后不久,高纬便暗中命人准备了一壶毒酒,派宦官送往兰陵王府。当宦官带着毒酒来到王府时,高长恭正在与王妃郑氏商议如何训练士兵,以应对北周可能的进攻。得知是皇帝赐酒,高长恭起初并未多想,还以为是高纬对自己的赏赐。

可当宦官宣读 “陛下念及兰陵王劳苦功高,特赐美酒一壶,望王饮之” 的旨意时,高长恭看着宦官眼中躲闪的神色,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接过酒壶,指尖微微颤抖,王妃郑氏也察觉到不对劲,拉着他的衣袖小声说:“王爷,此事蹊跷,不如先查明缘由再饮不迟。”

高长恭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他深知高纬的猜忌与残暴,如今赐酒上门,无论自己是否愿意,都已无法逃脱。他将王妃揽入怀中,眼中满是悲愤与不甘,缓缓说道:“我一生为国征战,大小战役数十场,从未有过半点异心,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说完,高长恭松开王妃,拿起酒杯,将毒酒一饮而尽。片刻后,毒性发作,高长恭腹痛难忍,口吐鲜血,倒在地上。王妃郑氏扑上前去,抱着他的身体痛哭不止,高长恭望着王府外的天空,眼中满是对北齐的担忧,最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三十三岁。

兰陵王高长恭之死,如同一声惊雷,在北齐军中炸开。士兵们得知自己崇敬的 “战神” 竟被皇帝赐死,无不心寒。许多曾跟随高长恭征战的将领,更是悲痛欲绝,对高纬的残暴与昏庸彻底失望。他们纷纷感叹:“连兰陵王这样的忠臣都难逃一死,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指望?”

自此,北齐军心涣散,士兵们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在战场上再也没有了奋勇杀敌的勇气。曾经因高长恭而凝聚的军心,如今已荡然无存。北周得知高长恭被杀的消息后,更是欣喜若狂,认为北齐已失去最强大的屏障,加快了进攻北齐的步伐。

高纬亲手杀死了自己国家的 “战神”,也亲手斩断了北齐最后的希望。这位昏庸的皇帝,依旧在宫中与冯小怜寻欢作乐,丝毫没有意识到,失去军心的北齐,早已成了北周砧板上的鱼肉,灭亡之日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