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385章 一纸剪辫令风雷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城南的辅兵营校场,此刻已是人声鼎沸,乱作一团。

几十个穿着汉军制服,但后脑勺上还拖着一根金钱鼠尾的降兵,正和一群本地百姓对峙着。地上躺着几个人,有百姓也有士兵,鼻青脸肿,嘴角带血。

“反了天了!你们这些降兵,吃了汉王的粮,穿了汉王的衣,还留着鞑子的猪尾巴,是要给鞑子皇帝尽孝吗?”一个领头的中年汉子,手里拎着一把杀猪刀,气得满脸通红。他就是刚才冲突的起因,他的儿子在街上看到这些降兵,嘲笑了一句“假汉军”,结果就被一个降兵推倒在地。

“放你娘的屁!”一个降身强力壮的降兵什长,瞪着牛眼吼了回去,“老子们留辫子,是鞑子的规矩,不留要杀头的!现在大清亡了,我们留不留,关你屁事!老子们给汉王卖命,轮得到你在这儿指手画脚?”

“就是!我们是降兵,又不是囚犯!凭什么要剪辫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了不吉利!”

降兵们七嘴八舌地嚷嚷起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出生起就留着辫子,这根辫子已经和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突然要剪掉,心理上和情感上都难以接受。

而百姓这边也不甘示弱。

“不剪辫子就是心里还向着鞑子!”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把他们赶出长安城!”

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眼看就要从对骂升级成一场更大规模的械斗。负责弹压的城防营军官急得满头大汗,却又不敢轻易下令动手,因为一边是百姓,一边是刚刚归顺,人心未稳的降兵,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乱。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一声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汉王驾到!”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李信翻身下马,面沉似水地走了过来。他没有先去看那些吵闹的兵民,而是径直走到那个躺在地上呻吟的少年身边,蹲下身子,检查了一下他的伤势。

“只是些皮外伤,不要紧。”李信抬头,目光扫过全场,原本嘈杂的校场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等待着他的裁决。

“谁先动的手?”李信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

那个降兵什长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出来:“汉王,是我。但这小子骂我们是假汉军,我一时气不过……”

“他骂你,你就动手打一个半大的孩子?”李信的眼神陡然变得凌厉,“这就是你作为汉军士兵的纪律?”

什长被看得心里发毛,低下了头:“我……我错了。”

“你错了。但那孩子,也错了。”李信又转向那个拿杀猪刀的汉子,“你的儿子,言语伤人,你作为父亲,不加管教,反而拎着刀来寻衅,错上加错。你们,也都错了。”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义愤填膺的百姓:“他们是降兵,但也是我们的同胞。他们曾经被迫留辫,那是鞑子的罪过,不是他们的。你们用言语羞辱他们,和那些逼迫我们汉人剃发的鞑子,又有什么区别?”

百姓们被说得哑口无言,许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李信最后看向那些降兵,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然严肃:“至于你们。我知道,让你们立刻剪掉留了几十年的辫子,你们心里不舒服,不习惯。但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这根辫子,不是我们汉人的东西!它是满清鞑子强加在我们祖先头上的耻辱印记!是奴役和压迫的象征!每一个留着辫子的汉人,都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自己,我们曾经是亡国奴!”

“今天,我们把鞑子赶跑了,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国家‘大华’。我们要做堂堂正正的华夏儿女,第一件事,就是要扔掉这根耻辱的尾巴!这不仅仅是剪掉一束头发,这是在告诉全世界,我们汉人,站起来了!”

一番话,说得在场所有人热血沸腾。那些原本还觉得无所谓的百姓,此刻看着降兵脑后的辫子,眼神里充满了厌恶。而那些降兵,则是个个面色复杂,有的羞愧,有的迷茫,有的则被李信的话点燃了心中的火焰。

“我李信,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李信环视全场,做出决断,“从即日起,我大华所有军人,无论老兵新兵,无论嫡系降兵,三日之内,必须剪除发辫,恢复我汉家衣冠!三日后,军中若有留辫者,一律革除军籍,永不录用!”

此令一出,降兵们一阵哗然。

李信没有理会他们,继续说道:“至于百姓,朝廷不强求。但我会颁布一道‘剪辫令’,给天下所有百姓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内,官府会大力宣传,让所有人都明白剪辫的意义。一年之后,所有担任公职、享受朝廷优待的人,必须剪辫。凡留辫者,不得参加科考,不得经商,不得进入城市!”

这道命令,比直接强制百姓剪辫要温和,但却更加釜底抽薪。它将剪辫与一个人的前途、生计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你可以选择不剪,但你将被排斥在新的社会体系之外。

“现在,谁愿意第一个剪?”李信的目光,落在了那个降兵什长的身上。

什长脸色变幻不定,他看着李信,又看了看周围百姓鄙夷的目光,再想想自己参军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吗?如果因为一根辫子被赶出军队,那一切都完了。

他咬了咬牙,从腰间拔出佩刀,反手一挥!

“咔嚓”一声,那根油腻的辫子应声而断,掉落在尘土里。

“老子不当亡国奴了!”什长摸着光秃秃的后脑勺,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大吼了一声。

他的举动,像是一个信号。旁边的降兵们面面相觑,终于,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人拔出刀,割断了自己的辫子。

“剪得好!”百姓中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

那个拿杀猪刀的汉子,也扔掉了手里的刀,走到什长面前,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兄弟,刚才……是俺不对。”

什长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没事儿,现在咱们都是大华的百姓,不分彼此了!”

一场即将爆发的骚乱,被李信以雷霆手段化解,并顺势推行了影响深远的“剪辫令”。

当晚,李信在行辕召开了“大华第一次全国民生会议”的预备会。

他将白天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然后看着在座的王砚、沈明、张济等人,神色凝重地说道:“今天的事情,只是一个开始。辫子的问题解决了,但思想上的辫子,还根深蒂固地留在很多人的脑子里。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剪掉这些思想上的辫子!”

“所以,这次民生会议,我们的第一个议题,就是‘移风易俗,解放思想’。我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会!”

“而第二个议题,也是最重要的议题,”李信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语气变得无比坚定,“就是制定一个为期两年的‘国家重建规划’!我要在两年之内,让大华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让大华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书可读!”

王砚等人心头一震,他们知道,真正艰巨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要在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实现如此宏伟的目标,其难度,远胜于在战场上击败百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