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370章 御书房千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烛火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却驱散不了某种近乎抓狂的烦躁感。宽大的御案上、两侧的地板上,甚至一旁的软榻上,都铺满了写满墨字的宣纸。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哀嚎气息。

李世民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将手中一张写满名字的纸拍在桌上,发出一声无力的长叹:“唉……这…这都第几天了?朕与父皇…还有你们几个,搜肠刮肚,翻遍典籍,才…才勉强选出这八百来个还算能入眼的名字?”

他对面,太上皇李渊倒是显得颇有兴致,甚至带着几分乐在其中的悠闲,正拿着一本《诗经》,慢悠悠地品着一盏参茶,闻言笑道:

“二郎,稍安勿躁。取名乃大事,关乎千婴一生,岂能草率?朕觉得,其中几个出自《楚辞》的名字,就颇有韵味…”

一旁协助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满脸疲惫,眼袋深重。房玄龄苦笑着拱手:“陛下,臣等才疏学浅…这既要寓意吉祥,又要避免重复,还需考虑字音字形,更要符合秦族那般…嗯…独特的气质喜好,实…实是难矣!”

杜如晦补充道:“且红棍们来自天南地北,姓氏各异,还需兼顾姓氏与名字的搭配…陛下,臣等…尽力了。”他感觉自己处理最复杂的政务时,都没这么心力交瘁过。

李世民瘫靠在椅背上,望着屋顶,喃喃道:“一千个名字…还差近两百…秦哲这家伙,倒是给朕出了个好难题…他龙首原添丁进口,朕却要在这御书房熬白了头…”

就在这取名大业陷入僵局,君臣相对愁苦之际——

“报——!”

一声急促而高亢的呼喊,如同利剑般刺穿了御书房内沉闷的空气!

一名风尘仆仆、甲胄染尘的信使,几乎是踉跄着被内侍引了进来,扑通一声单膝跪地,高高举起一封插着三根赤羽的信函,声音嘶哑却清晰无比:

“朔州!八百里加急军报!秦王殿下、李绩将军联名呈奏!”

“八百里加急?”李世民猛地坐直身体,脸上的疲惫瞬间被警觉取代。北疆刚刚稳定,何事需要动用最高级别的八百里加急?难道是突厥残部大举反扑?或是契丹有变?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立刻神色一凛,肃然起身。连李渊也放下了茶盏,眉头微蹙,关注起来。

“呈上来!”李世民沉声道。

内侍急忙接过信函,检查火漆无误后,快步送到御前。

李世民迅速拆开信封,抽出信纸,目光飞快地扫过上面的字迹。起初,他的眉头因紧张而紧锁,但很快,那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惊讶、疑惑,继而陷入深深思索的复杂神情。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将信纸反复看了两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房玄龄和杜如晦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忐忑,不知北疆究竟发生了何事,竟让陛下露出如此神色。

李渊忍不住开口问道:“二郎,北疆情形如何?莫非战事又起?”

李世民缓缓放下信纸,长长吐出一口气,摇了摇头,语气有些古怪:“非是战事…北疆无恙,甚好,比朕预想的还要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房玄龄和杜如晦,最终落在李渊身上,缓缓道:“是秦哲…他让李绩转呈了一封…建议信。”

“建议信?动用八百里加急送建议信?”房玄龄愕然,这未免太过兴师动众。

“信中所言何事?”杜如晦敏锐地察觉到陛下神色的不寻常。

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信纸上点了点,声音低沉而清晰:“秦哲说…北疆已暂安,然帝国之忧,非独在北虏。他请朕…将目光南移,重点关注…岭南之地。”

“岭南?”房玄龄和杜如晦同时一愣,脸上写满了不解。岭南?那片蛮荒烟瘴、朝廷羁縻统治、历来存在感不强的边远之地?为何突然要重点关注?

李渊也是面露疑惑:“岭南?冯盎经营多年,虽称不上富庶,却也还算安稳。秦哲此言何意?”

李世民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继续道:“信中说,岭南情势复杂,潜力巨大,关乎国运未来。其具体事宜,涉及山川地理、物产资源乃至未来数十年国策,非信函能详述。”

他抬起头,目光变得锐利:“他让朕…就此事,秘召秦杨入宫详谈。言明只需对秦杨提及‘岭南’二字,秦杨便知悉其全部意图,并能向朕剖析利害,陈述方略。”

“秦杨?”房玄龄更加疑惑了,“龙首原二爷?他…竟也对岭南有如此深的了解?”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秦哲信中还言,此事宜早做准备。若处置得当…数年之后,朕或会收到一份…意外惊喜。”

御书房内陷入了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的声音。

房玄龄和杜如晦眉头紧锁,快速消化着这突如其来的信息。北疆甫定,秦王却突然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南方,还说得如此郑重其事,甚至动用了八百里加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那个“意外惊喜”又是什么?

李渊沉吟片刻,缓缓道:“秦哲此人,行事天马行空,却每每暗藏玄机,切中要害。他既如此郑重建言,必有缘故。二郎,或可一听。”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那满地的取名草稿,又看了看手中这封沉甸甸的北疆急报,不由失笑,摇了摇头:“这个秦哲…一边给朕找麻烦,让朕在这头疼千婴之名;一边又给朕指出一条或许通往‘意外惊喜’的新路…真是…”

他收敛笑容,对房玄龄正色道:“玄龄,即刻传朕口谕,密召龙首原秦杨,明日…不,今夜即刻入宫觐见!朕倒要听听,这‘岭南’二字,究竟藏着怎样的乾坤!”

“臣遵旨!”房玄龄立刻领命,快步走出御书房安排。

李世民又看向杜如晦:“克明,这些名字…先收起来吧。看来今晚,朕是没心思再琢磨这些雅事了。”

杜如晦躬身应诺。

李世民拿起那封来自北疆的急报,又仔细看了一遍,目光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大唐疆域图,最终定格在南端那片广袤而模糊的区域。

“岭南…”他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眼中充满了探究与期待。

北疆的千婴之名尚未尘埃落定,而一场关乎帝国南疆未来的重大谋划,已随着这封八百里加急,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