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魏砥 > 第410章 名动江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丹阳城新赐的宅邸,虽不及昔日荆州府衙气派,却也清雅宽敞,更重要的是,那份无形的禁锢感已然消失。关羽站在院中演武场,手持那柄久违的青龙偃月刀,刀身冷冽,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幽光。他并未穿着铠甲,只是一身利落的劲装,但嵴背挺直,凤目开阖间,那股睥睨沙场的悍将气息,已重新凝聚。

他缓缓舞动长刀,刀风不再是最初的狂躁,也不是软禁期间的沉滞,而是变得沉稳、凝练,每一式都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和对时机的精准拿捏。他在重新熟悉自己的伙伴,也在重新适应这具因两年闲适而稍显“迟钝”的躯体。

邓艾站在演武场边缘,静静观看。他能感觉到,这位客卿身上正在发生某种深刻的变化。悲恸依旧在,骄傲依旧在,但多了一种明确的目标感和内敛的锋芒。就像一把被尘封的名剑,拭去灰尘,正在为出鞘的那一刻,做着最后的砥砺。

“关将军,刀法愈发精纯了。”待关羽收刀而立,气息平稳,邓艾才上前一步,拱手说道。他手中拿着一份最新的江北军情简报。

关羽接过简报,目光迅速扫过。上面详细记录了皖口新城魏军的布防调整,以及张辽所部骑兵近日异常频繁的调动迹象。

“张文远想主动出击?”关羽眉头微蹙,手指点在舆图上标注的张辽所部活动区域,“此处水网密布,并非铁骑用武之地。他此举,要么是虚张声势,欲牵制我大军;要么……便是有所依仗,或欲寻我薄弱处,行雷霆一击。”

他的分析一针见血,直指核心。邓艾眼中闪过一丝佩服:“将军明鉴。文聘都督与黄老将军亦有此虑。已令各部加强戒备,尤其是侧翼水寨及粮道安全。”

关羽沉吟片刻,道:“可令霍峻水军,加大巢湖西岸巡弋力度,遮蔽我军侧翼。另,选派精干斥候,深入此地……”他指向舆图上一片丘陵与沼泽交界处,“详查地形水文,尤其是可供大队人马潜行之路。张辽用兵,常出奇制胜,不可不防。”

他的建议具体而微,极具针对性。邓艾立刻记下:“艾这便去安排。”

看着邓艾离去的身影,关羽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投向北方。参与感并不仅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责任。当他开始重新思考战场,调兵遣将,那种久违的、执掌千军万马、运筹帷幄的感觉,正一点点回归。这让他那颗因兄弟惨死而冰冷的心,似乎也找回了一丝温度。复仇之路,始于足下,而这足下,便是对这江北战局的每一分洞察与掌控。

就在关羽逐渐融入江东军事体系的同时,一骑快马,携带着陈暮的密信,抵达了宜都,送到了总督西线军务的赵云手中。

信中的内容,让一向沉稳的赵云,也露出了极其复杂的神色。陈暮并未隐瞒与关羽达成“北伐之盟”的概要,并希望赵云能酌情、有限度地向刘备方面释放一些“积极”信号,即关羽在江东安然无恙,且并未背弃汉室,只是限于形势,暂时无法回归,以期缓和因张飞之死和流言而极度紧张的孙刘关系。

赵云拿着信,在帅府内踱步良久。他与关羽私交甚笃,深知其为人。关羽答应与江东合作北伐,虽出于无奈与复仇心切,但其心中汉室与刘备的分量,必然依旧极重。陈暮此举,有借他赵云之口缓和关系的意图,但也确实给了西蜀一个台阶,一个避免联盟彻底破裂的机会。

然而,此事关系太大。如何向成都禀报?禀报到何种程度?都需慎之又慎。

他召来了心腹副将,低声吩咐道:“你亲自去一趟成都,面见军师。只禀报一事:江东密信,云长在丹阳,一切安好,陈暮以客卿之礼相待,并未屈节。此外……云长心念北伐,矢志讨曹。”他刻意隐去了“盟约”的具体内容,只突出了关羽的安危和其抗曹的立场。

副将领命而去。赵云走到窗前,望向东南方向,那里是荆州,是当年他们一同奋战的地方。

“云长……但愿此举,能稍解主公心中悲苦,亦能为你……留下一线余地吧。”他轻声叹息。乱世之中,忠义两全,何其难也。

江淮前线,皖口新城。

满宠站在高大的城墙上,望着南方江东军连绵的营寨和水寨,脸色冷硬。张辽一身甲胄,立于其侧。

“文远,试探如何?”满宠问道。

张辽摇了摇头,目光锐利:“江东军防守严密,无隙可乘。黄忠老辣,邓艾刁钻,水陆联防,滴水不漏。强行出击,恐难奏效。”

满宠冷哼一声:“陈暮倒是沉得住气。不过,他不动,我们却不能干等。”他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大王有令,需尽快打开局面。既然正面难破,那便……另寻他法。”

他招来一名亲信校尉,低声吩咐:“之前命你网罗的江淮亡命,可曾得力?”

校尉躬身道:“回将军,已招募数十人,皆是对江东心怀怨恨、熟悉地理的悍勇之辈。为首者名唤周骏,原是庐江豪强,因与江东官吏有隙,家破人亡,对江东恨之入骨。”

“好!”满宠点头,“令周骏挑选二十精锐,携带火油、毒矢,趁夜潜行,目标——东关水寨!不必强攻,纵火焚其外围战船、辎重即可!若能引发混乱,制造恐慌,便是大功!”

东关水寨,是江东在江北的一个重要前沿据点,囤积了不少军用物资和中小型战船。满宠此举,意在复制之前“锐士营”的战术,以小股精锐进行破坏骚扰,打击江东军士气,疲扰其后勤。

是夜,月黑风高。周骏带着二十名精心挑选的亡命之徒,如同鬼魅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避开了江东军的明岗暗哨,悄然逼近东关水寨外围。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行动,早已在另一人的预料之中。

丹阳,关羽宅邸。

关羽正在灯下研究江北舆图,目光落在东关水寨的位置。这里水陆要冲,位置重要,但也是魏军小股部队渗透骚扰的潜在目标。他结合近日张辽所部的异常调动,以及满宠用兵喜行险招的特点,判断魏军很可能近期会对东关或类似的前沿据点下手。

他立刻修书一封,命人快马送往历阳黄忠处,阐明了自己的判断,并建议在东关等关键据点外松内紧,预设埋伏,若能诱敌深入,可一举歼灭其精锐,挫敌锐气。

黄忠接到关羽书信,与邓艾商议后,深以为然。立刻对东关水寨的防御做出了针对性调整,明面上守卫如常,暗地里却抽调精锐,埋伏在水寨外围的芦苇荡和丘陵地带。

当周骏一行人自以为得计,摸到水寨边缘,正准备泼洒火油时,四周陡然火把通明,喊杀声震天!无数江东伏兵从黑暗中杀出,强弓硬弩如同疾风骤雨般覆盖而来!

周骏等人猝不及防,瞬间陷入重围。他们虽悍勇,但在有备而来的江东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二十名魏军“锐士”尽数被歼,周骏被生擒。

经连夜审讯,周骏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并招供出是受满宠指使。

消息传回皖口,满宠脸色铁青,半晌无言。他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偷袭,竟如此轻易地就被识破并反制,还折损了好不容易网罗的亡命之徒。

“江东军中……何时多了如此人物?”张辽亦是眉头紧锁,“此计不像黄忠风格,邓艾虽智,却也未必能料敌如此之先……”

他们并不知道,此刻在江东军中,多了一双曾经俯瞰整个荆州战场、对曹魏将领用兵习惯知之甚详的锐利眼睛。

东关反偷袭的成功,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它挫败了魏军试图打破僵局的又一次努力,极大地鼓舞了江东军的士气。更重要的是,此战背后隐约闪现的、来自丹阳的精准预判,开始在建业高层和江北军中悄然流传。

文聘在给陈暮的军报中,特意提及:“……此次破敌,丹阳关将军之预警,居功至伟。其料敌先机,深谙满宠、张辽用兵之法,实乃我军之幸。”

陈暮览信,微微一笑,对庞统、徐元道:“云长初试锋芒,便立奇功。此非仅一役之胜,更显其心已渐向我等。北伐大业,又添一坚实臂助!”

他立刻下令,将此次东关之捷通报全军,并对参与伏击的将士予以重赏。同时,以更为郑重的礼节和更详细的军情咨文,送往丹阳,以示对关羽的倚重和感谢。

丹阳宅邸中,关羽看着陈暮亲笔书写的嘉许信件和随之而来的、更为详尽的江北乃至中原北部的情报汇总,心中亦是波澜微起。这种被重视、被需要,并且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虽然合作的根基依旧建立在复仇与互利之上,但这条共同的道路,似乎并非全然是荆棘与不得已。

他走到院中,再次拿起青龙偃月刀。这一次,舞动的不再是迷茫与悲愤,而是带着一丝明确目标的锐气与力量。

“曹丕……满宠……张辽……”他心中默念着这些仇敌与对手的名字,凤目之中寒光凛冽,“且待关某,磨利此刃,他日江北战场,再见分晓!”

江淮的风,似乎也因为这位客卿的悄然“入局”,而变得更加凛冽和难以预测。一把沉寂已久的绝世宝刀,正在江东的磨刀石上,重新焕发出令人心悸的锋芒。天下名将,岂会因困顿而真正沉沦?只要给予舞台和方向,他依旧能搅动风云,令敌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