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王府东跨院的饭厅内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除了王玉瑱,一家人都已到齐。王珪与王崇基正坐在一处,低声讨论着孙儿王旭开蒙之事。
“……听闻国子监的刘博士学问扎实,为人也严谨,或可为旭儿开蒙之师。”王崇基建议道。
王珪捋须沉吟:“刘博士学问是好的,只是过于板正,恐束缚了孩童天性。倒是弘文馆的苏学士,文章风流,更重引导……”
父子二人你来我往,推荐着长安城内有名的文学大家,都想为王家长孙寻一位最好的启蒙老师。
恰在此时,王玉瑱踏入门槛,将外间的寒气稍稍带入。
他听着父兄的讨论,一边解下沾染了夜露的大氅递给侍女,一边自然地接口道:
“父亲,大哥,何必舍近求远?论学问、论声望,当世还有几人能胜过父亲您?您亲自为旭儿开蒙,岂非最好?”
王崇基见是他,笑着摇头,顺手用指背轻轻刮了刮依偎在自己身边的王旭的小脸蛋,解释道:
“二弟你有所不知,父亲身为礼部尚书,公务已然极其繁重,更何况还兼任着魏王府文学馆馆长,每日里案牍劳形,哪里还能分出心神亲自教导旭儿开蒙呢?”
王玉瑱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并未立刻坐下,目光扫过父亲略显疲惫的面容,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持:
“既然公务如此繁忙,加之父亲近来也常感身体乏力,精神不济……那不如,便辞了那魏王府文学馆的职位吧。也好专心休养,含饴弄孙。”
此言一出,方才还弥漫着家常温馨的饭厅,瞬间落针可闻。
杜氏正准备布箸的手停在半空,崔嫋嫋抱着玥儿,下意识地收紧了手臂。连懵懂的王旭都似乎感受到气氛的凝滞,仰着小脸看看祖父,又看看二叔。
侍立在旁的侍女们更是屏息垂首,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这已不是王玉瑱第一次提出让父亲脱离魏王府了。
这个敏感的话题,如同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每次被触及,都会引发父子间的激烈争执,打破王家表面上的宁静。
王珪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脸上那因为讨论孙儿学业而泛起的温和光泽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凝重。
他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向站在灯影下的次子,饭厅内的空气仿佛都因这对父子的无声对峙而停止了流动。
这顿东跨院的家宴,最终在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草草收场。
王珪与王玉瑱这对父子,自那句关于辞去文学馆职位的提议后,便再无一言交流,仿佛有无形的壁垒横亘在两人之间。
席间,只有身为长兄的王崇基强打着精神,不断搜肠刮肚地说着些长安城近日的趣闻轶事,试图驱散这弥漫在饭桌上的诡异冰冷。
然而,他的努力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些许涟漪,便迅速沉寂下去。
王珪面无表情地听着,偶尔动一下筷箸;王玉瑱则更是沉默,只低头默默用饭。
饭毕,王珪率先放下碗筷,一言不发地起身离去,背影透着不容置疑的冷硬。王玉瑱也几乎同时起身,对着母亲杜氏微一躬身,便转身离开了东跨院。
杜氏与其余几位女眷面面相觑,最终都化作几声隐晦的、充满担忧的叹息。
王崇基看着父亲和二弟先后离去的方向,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他踌躇片刻,最终还是放心不下,脚步一转,向着王玉瑱院落的方向走去。
……
王玉瑱前脚刚踏进书房,还没来得及点灯,后脚王崇基便跟了进来。
侍女春桃极有眼色地迅速奉上一壶刚沏好的热茶,然后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房门。
书房内只剩下兄弟二人,烛火跳跃,映照着两人各怀心事的面容。
王崇基走到王玉瑱对面坐下,斟酌着开口,语气充满了兄长的关切与不解:“二郎,这里没有外人,你跟大哥说句心里话。”
他顿了顿:“其实……说真的,大哥我也不信太子殿下他……真会有那等谋逆之意。今日陛下在宫中,还因太子与魏王兄友弟恭而龙心大悦,特意召他们一同用膳。二郎,你是否……是否因近来诸事繁杂,太过忧虑,以致有些多虑了?”
王玉瑱端起茶杯,茶水的热气模糊了他脸上的神情。
他心中苦笑,难道能告诉大哥,自己灵魂来自后世,早已知晓这场夺嫡之争的最终结局吗?
他力劝父亲脱离魏王,正是因为清楚地知道,太子李承乾被废后,魏王李泰及其党羽也绝无好下场,几乎都被清算流放。
这背后,是关陇集团不容许一个势力已成的新君上台,更是新皇李治及其辅政班子需要扫清前朝过于庞大的势力。
父亲身为魏王府文学馆馆长,是魏王集团的核心招牌之一,届时被清算几乎是必然的,其下场之险,恐怕仅次于韦挺。
但这些话,他一个字也不能说。他只能将所有的担忧和预见压在心底,化作一声无奈的轻叹,语气平淡得听不出任何情绪:
“大哥若也这般认为……那或许,真是弟弟我多虑了吧。”
他不想再在这个无解的话题上纠缠,转而提及另一件牵挂之事:“对了大哥,劳你在吏部,多留意从杭州来的公文。
若……若有我那好友宴清的讣告传来,无论如何,请大哥务必第一时间告知我。”
王崇基见他不愿多谈,也不再勉强,顺着他的话点头应承:“好,你放心,回去后我会多加留意。若有消息,立刻遣人告诉你。”
他站起身,拍了拍王玉瑱的肩膀说道:“你也早些歇息,莫要太过劳神。我……再去父亲那边看看。”
看着兄长离去的背影,王玉瑱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自己与父亲理念相争,针锋相对,却让大哥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来回奔走,这让他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