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的决心已下,整个国家机器开始围绕着“东征”这个核心目标高速运转起来。旨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江东,吕蒙接到擢升镇海都督、整备水师的命令,既感皇恩浩荡,又觉压力如山。他深知跨海远征的凶险,但皇命难违,立刻与副都督熊山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熊山到了水师大营,看着那些高大的楼船和穿梭的小艇,原本的兴奋劲儿很快被晕船感取代,吐得七荤八素,惹得江东旧部水兵暗自偷笑。但这莽汉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硬是泡在船上,一边吐一边学,嘴里还嘟囔:“他娘的……陆上老子能打虎,到了水上……也不能当病猫!”倒是让一些原本轻视他的江东将领刮目相看。
邺城这边,则上演着一出精心策划的“迷惑大戏”。
在郭嘉的导演下,皇宫内开始传出皇帝伤势反复、甚至一度病危的消息(实则刘昊在太医和女钜子的调理下,伤势正在缓慢但稳定地恢复)。朝会上,戏志才和侯吉故意表现出忧心忡忡、意见相左的模样,营造出一种“主少国疑”、朝局不稳的假象。对皇陵和冷宫区域的封锁非但没有解除,反而更加严密,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这些烟雾弹,果然起到了效果。一直按兵不动的“灰鼠”马六,似乎有些坐不住了。影卫回报,马六近日焚烧物品的频率增加了,而且有一次,影卫隐约听到他在那破败的小院里,对着空气低声嘀咕:“……时机将至……风暴将起……归途已现……”
“他在等一场风暴?”郭嘉分析道,“海上航行,风暴是最大的变数,也是最好的掩护。他或许在等一个适合远航……或者说,适合摆脱追踪的天气时机。”
另一方面,墨家女钜子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她在整理墨家秘藏典籍时,找到了一批与东海相关的古老卷宗,其中不仅有一些模糊的航海路线记载,更有几幅绘制在特殊兽皮上的海图残片!
“陛下,您看这里。”女钜子在清凉殿(刘昊坚持在此处理政务,以示无碍)铺开一张拼接起来的、色泽暗黄的海图残片,指向东海深处一片标记着漩涡和闪电符号的区域,“此地被称为‘归墟之眼’,据记载是万水汇聚之处,凶险异常,但有古籍暗示,‘守望者’的居所,可能就在‘归墟之眼’附近的某个隐秘之地。”
她又指向另一处标记着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符号的区域,但旁边却用古篆小字标注着“虚妄之境,惑心之所”。“这些传说中的仙山,或许并非虚无缥缈,但很可能早已被‘墟’力侵蚀,成为了陷阱。”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段用朱砂标注的、断断续续的航线,从江东沿海出发,绕过一些危险区域,最终指向的终点,正是那片“归墟之眼”附近!这条航线上,还标注着几个补给点和需要注意的洋流、季风变化。
“这海图……可信吗?”刘昊仔细审视着,这些信息太过珍贵,若是真的,将极大降低远征的盲目性。
女钜子郑重道:“绘制此图的墨家先辈,曾多次冒险深入东海,记载详实。虽年代久远,海域或有变化,但大方向应无差错。尤其是关于‘归墟之眼’和危险区域的记载,必是血泪教训。只是这海图残缺不全,关键部分缺失,尤其是最后接近终点的航段。”
刘昊目光灼灼:“无妨!有此图指引,已胜似盲人摸象!这缺失的部分……”他看向郭嘉,“或许就要着落在我们那位‘向导’身上了。”
就在此时,一名影卫匆匆入内,低声禀报:“陛下,郭先生,马六有异动!他今日清晨借口倾倒秽物出宫,在城西废弃的码头上,似乎往水里扔了什么东西!我们的人暗中打捞,发现了这个!”
影卫呈上一个小巧的、用防水油布包裹的铜管。打开铜管,里面是一卷薄如蝉翼的绢布,上面用一种特殊的隐形药水写着几行小字,经过特殊药液显影后,字迹浮现:
“巢穴惊变,幼主重伤,钥光黯淡。风暴三日后子时起于东海,持续五日。按既定路线三号点汇合,逾期不候。——灰爪”
消息确认了!对方果然上当了!“幼主重伤,钥光黯淡”正是他们放出的假消息!“风暴三日后起”则指明了行动时间!“既定路线三号点”显然是他们撤离的汇合地点!
“立刻查明,东海沿岸,何处可能是他们的‘三号点’!”刘昊下令。
结合墨家海图和对沿海地形的分析,很快锁定了几个可能的地点。最终,一个位于琅琊郡以外、一处极为偏僻、暗礁密布的小海湾被确认为最有可能的“三号点”。
“好!通知吕蒙,舰队秘密集结于吴郡外海,做出操练假象。三日后,待风暴起时,朕亲率精锐船队,前往琅琊‘三号点’,恭候我们这位‘向导’!”刘昊眼中寒光闪烁。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东风……不,是待风暴起。
三日后,黄昏。邺城皇宫一处偏僻角门,伪装成病恹恹老宦官的马六,背着一个破旧包袱,借着暮色和即将到来的风雨掩护,悄无声息地溜出了宫门,消失在通往东方的官道上。
他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卫的严密监视之下。而在他身后遥远的海面上,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一支庞大的舰队,也已经张开了无形的网。
海图已备,迷踪初现。真正的航程,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