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部指挥部内,烟雾缭绕。李云龙叼着自卷的烟卷,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在地图前来回踱步。赵刚则坐在桌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脸色同样凝重。
“他娘的!干掉了五个,还有五个藏在暗处!”李云龙猛地停住脚步,一巴掌拍在地图上,“这帮狗日的,像钻进裤裆的虱子,不咬人,他恶心人!不清除干净,老子睡觉都不踏实!
万一被他们摸清了旅部的位置,或者摸到了咱们的仓库、医院,鬼子的大部队转眼就能扑过来!到时候,咱们辛辛苦苦攒下的这点家底,还有根据地的老百姓,可就全完了!”
赵刚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道:“老李,你的担心是对的。敌特不除,隐患无穷。但是,我们之前的拉网式排查,动静已经不小,剩下的这几组敌人肯定会更加警惕,隐藏得更深。
如果继续大规模出动部队搜索,一来效率降低,二来容易打草惊蛇,三来也确实影响根据地的正常运转。我们不能把所有过路人都抓起来审问,那会搞得人心惶惶,背离了我们依靠群众的根本。”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干等着他们自己冒头吧?”李云龙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赵刚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宁静的村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老李,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不是我们有多少条枪,多少门炮,而是这千千万万真心实意支持我们的老百姓!
鬼子特务再狡猾,他们也要吃饭,也要喝水,也要找地方落脚,也要打听消息!他们离不开人群,离不开村庄!”
他转过身,语气坚定地说道:“我的意见是,立刻发动群众,打一场彻底的人民战争!由旅部下达通知,通过各县大队、区小队,传达至我们治下的每一个村庄!
要求所有村民,在未来三到五天内,如非必要,尽量待在村内,减少外出。同时,告诫所有村民,提高警惕,留意村中出现的陌生面孔和可疑人员。
一旦发现,不要打草惊蛇,立刻通过民兵向主力部队报告!我们要把根据地变成一座透明的堡垒,让任何闯入的敌人无所遁形!”
李云龙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一拍大腿:“对啊!老子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咱们八路军能在这敌后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老百姓!好!就按你说的办!发动群众,让这帮狗特务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但他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眉头微蹙:“老赵,咱们根据地大大小小上千个村子,这么一来,动静是不是太大了?会不会太影响老乡们的日子?”
赵刚沉吟道:“影响肯定会有,但权衡利弊,这是目前最有效、代价最小的办法。三天,最多五天!只要我们动作快,速战速决,将影响降到最低。
鬼子特务潜伏进来,人生地不熟,他们比我们更急!他们要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就必然要活动,要接触人群!只要他们动,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干了!”李云龙不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道,“就这么办!传令下去,立刻执行!告诉各村的乡亲们,暂时委屈几天,帮咱们八路军揪出这些祸害!等抓住了鬼子特务,老子请他们喝酒!”
命令如同燎原的星火,迅速传遍了新一旅控制下的每一个角落。从虎头山到王家湾,从同蒲路沿线到太行深处,成千上万的村庄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了通知。
村干部、民兵队长利用各种方式——敲锣、挨家挨户通知、在村口大树下集合宣讲——将旅部的意图传达给每一位村民。
出乎意料的,老百姓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深受日寇之苦,对帮助八路军打鬼子有着极高的热情。
许多老人拉着民兵的手说:“同志,你们放心!咱们村连个生耗子都进不来,更别说鬼子特务了!”“放心吧,有我们在,那些坏种别想摸清咱们部队的底细!”
整个根据地仿佛被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表面看似平静,内里却布下了天罗地网。村庄之间,信息通过民兵的快速传递紧密相连;村内,无数双警惕的眼睛,关注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
果然,随着群众被发动起来,那些原本隐藏极深的日军特务小组,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靠山村,傍晚
一组由一名日军军曹和两名汉奸组成的特务,已经断粮一天。他们不敢生火,只能啃着冰冷的干粮,渴望着能弄到点热食。眼看天色渐晚,军曹命令其中一名看起来最“老实”的汉奸,去附近那个看起来不大的靠山屯弄点吃的。
这汉奸名叫王二狗,战战兢兢地摸到村口,刚想找个看起来和善的老乡搭话,就被村口大树下几个正在“闲聊”的民兵注意到了。
“哎,那位大哥,面生啊?打哪儿来啊?”民兵队长张大山笑着迎了上去,看似随意,眼神却锐利地扫视着王二狗。
王二狗心里发虚,硬着头皮说:“啊……俺是走亲戚的,路过这儿,饿了,想讨口吃的。”
“走亲戚?哪家亲戚啊?说出来俺们可能还认识。”另一个民兵接口道,同时不动声色地挪动了位置,挡住了王二狗的退路。
王二狗支支吾吾,说不出了所以然,眼神闪烁,额头冒汗。他那副心虚的样子,在经验丰富的民兵眼里,简直如同黑夜里的明灯。
张大山使了个眼色,几个民兵立刻围了上来,笑嘻嘻地“热情”挽住王二狗的胳膊:“大哥,别急着走嘛,到村里歇歇脚,吃的管够!” 不由分说,就连拉带拽地把王二狗“请”进了村里的空屋。
王二狗这种软骨头,没等审问,看到架势就吓瘫了,竹筒倒豆子般交代了同伙的位置。很快,接到消息的三团一个排迅速赶到,将还在村外山林里等待接应的日军军曹和另一名汉奸一举擒获,缴获信鸽两只。
江家村,清晨
另一组特务更为狡猾,他们不敢接近村庄,试图依靠在山中捕捉野兔、采摘野果充饥。但他们需要水源,也需要寻找能够俯瞰根据地核心区域的高点进行观察。
这天清晨,组长山本少尉带着两名手下,小心翼翼地从藏身的山洞出来,准备转移到另一个观察点。他们自以为行动隐秘,选择了一条极其难走的兽径。
然而,他们刚走出不到二里地,就被进山采药的村民李老栓发现了。李老栓常年在这片山里活动,对一草一木都熟悉无比。
他一眼就看出这三个人步履沉稳,穿着虽然破旧但鞋子是结实的胶底鞋(非普通农民能穿得起),而且行走路线刻意避开了常人走的小路,形迹十分可疑。
李老栓没有声张,他像灵巧的山猫一样,借助地形的掩护,悄悄尾随了一段,确认了这三人的大致方向和藏匿山洞的位置。然后,他立刻转身,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村里,向民兵报告。
“有三个人,不像咱庄户人,走道带着股狠劲儿,往鹰隼那边去了!”李老栓气喘吁吁但条理清晰。
民兵队长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飞报驻守在附近的旅直属特务营。小六子亲自带人,由李老栓带路,直扑鹰隼。
当小六子带人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山洞口时,山本少尉刚架起望远镜,还没来得及观察,就被堵了个正着。一番短暂而激烈的搏斗后,三名试图负隅顽抗的特务两死一伤,信鸽全部被缴获。
小河村,午后
还有一组特务,试图利用货郎的身份作掩护。他们挑着货担,走村串乡,看似在卖货,实则眼睛不断瞟向周围的地形和可能的军事设施。
当他们来到小河村时,刚放下货担,还没来得及吆喝,就被村里的妇女主任刘大姐盯上了。
刘大姐心细如发,她发现这个“货郎”对妇女们感兴趣的针头线脑、花布头绳等商品知之甚少,反而对一些看似寻常的村庄布局、道路走向问东问西。
更可疑的是,他货担里的货物种类虽多,但数量很少,更像是为了掩饰身份而准备的。刘大姐不动声色,一边假装挑选货物,一边让身边的小孩赶紧去叫民兵。
民兵赶来后,以“检查路条”为由将这“货郎”请到了村公所。
一番盘问,此人漏洞百出,最终在民兵的威慑下,承认了自己是日军特务,并供出了另外两名在村外接应的同伙。埋伏在村外的县大队战士迅速出击,将另外两名试图逃跑的特务抓获。
……
类似的情景,在根据地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有的特务在试图向老乡“问路”时被识破;有的在偷偷绘制地图时被民兵发现;有的甚至因为饥饿难耐,冒险到村民家门口乞讨,结果自投罗网。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展现出了它无比巨大的威力。日寇精心策划的渗透行动,在觉醒了的、组织起来的人民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们就像掉进粘蝇纸上的苍蝇,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短短四天时间,依靠广大群众和民兵的铜墙铁壁,以及主力部队的快速反应,剩余的五个日军特务小组相继落网,除少数负隅顽抗被击毙外,大部分被生擒。
当最后一份捷报传到旅部时,李云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自豪的笑容。他对赵刚感慨道:“老赵,看到了吧?这就是咱们的力量!任凭小鬼子再奸猾,到了咱这地盘,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想跟咱们斗?他还嫩了点!”
赵刚也微笑着点头:“是啊,老李。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场惊心动魄的反特斗争,以新一旅和根据地人民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它不仅清除了眼前的巨大隐患,更再次证明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和信心。
新一旅,这把插在日寇心腹地带的尖刀,经过这番淬炼,变得更加锋利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