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生存法则之赤色黎明 > 第108章 火星初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月球电磁轨道的银色光束划破星空,搭载着“星火一号”无人探测任务载荷的航天器,经过七个月的深空航行,终于抵达火星轨道。此时地球正值盛夏,滨海市的家中,苏晓正抱着蹒跚学步的林辰,通过量子通讯屏幕注视着着陆器分离的画面,林辰挥舞着小手,在屏幕上拍打着那颗红色星球的影像。

“着陆点锁定水手谷北侧三角洲——这里的古水体痕迹比杰泽罗撞击坑更清晰,是寻找生命信号的最佳区域。”陈默的声音从虹湾基地指挥中心传来,屏幕上同步显示着轨道器绘制的高精度地形模型,“规避了高坡度区和密集岩块,光照条件能保障太阳能设备全天运行。”此次探测由他主导技术统筹,搭载的“空天地”一体化探测系统,整合了轨道器遥感、着陆器原位分析与无人直升机巡查三大模块。

着陆器成功软着陆的瞬间,指挥中心响起短暂欢呼。老沙盯着能源监测数据,松了口气:“等离子体裂解反应器启动正常!火星大气95%的二氧化碳,现在能变成氧气和燃料了。”这套由他牵头改良的系统,借鉴了月球基地的能源转化技术,通过微波激发等离子体,在200°c下即可实现co?高效分解,单位能耗较传统技术降低45%,首日就产出1.2公斤氧气,为后续探测提供稳定能源 。

苏晓团队研发的“火星生命猎手”分析仪率先开始工作。着陆器机械臂钻探至地下2米处——这个深度能避开地表辐射干扰,采集到未被污染的岩芯样本。分析仪通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快速识别出磷铁矿和硫铁矿的特征峰,与毅力号在杰泽罗撞击坑发现的矿物特征高度吻合 。“但不能确定是生物成因,还需要排除高温、酸性环境的非生物形成可能。”苏晓的声音带着严谨,“让无人直升机去西侧的露头区采样,那里的岩层更完整。”

无人直升机“轻羽号”随即升空,凭借火星低重力环境优势,单次飞行覆盖半径达5公里,将远处的岩石样本抓回着陆器。陈默设计的智能识别系统,在传回的图像中发现了关键线索:部分岩石表面分布着毫米级的“豹斑”状纹路,与地球沼泽中微生物活动形成的矿物痕迹极为相似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些纹路周围的有机物浓度异常,且未检测到高温蚀变的化学信号。

探测进行到第十五天,意外状况突然出现。火星全球沙尘暴来袭,着陆器太阳能板被沙尘覆盖,能源输出骤降。“启动自清洁涂层!同时切换核电池供电。”老沙迅速下达指令——他提前为设备加装的纳米级疏水涂层,能让沙尘自动滑落,配合小型核反应堆的应急供电,确保核心设备未中断工作。沙尘暴期间,轨道器持续监测风暴动态,为着陆器提供精准的环境预警。

风暴消散后,“轻羽号”在一片沉积岩中发现了更重要的证据:岩层层理中嵌着细微的管状结构,内部残留着富碳有机物。苏晓立刻启动生物污染排查程序——通过比对着陆器灭菌记录与样本微生物dNA数据库,排除了地球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这是潜在的生物活动遗迹,但还需要双因素验证。”她强调道,“我们需要把样本带回地球,在行星防护实验室里做全面分析。”

此次探测历时三个月,最终由返回舱携带500克核心样本启程返航。虹湾基地的观测平台上,林野抱着林辰,看着屏幕上逐渐远去的返回舱信号。老沙正在调试下一代火星车的机械臂,计划搭载更强大的深孔钻探设备;陈默则和莉娜探讨着建立地火数据中继网络,为载人探测铺路;苏晓手里攥着样本分析初步报告,眼中闪烁着期待。

“爸爸,火星有星星吗?”林辰指着红色星球的影像问道。林野握紧他的小手,望向无垠星海:“那里不仅有星星,还有我们未来的家。”返回舱正穿越小行星带,带着火星的秘密与人类的希望,朝着蓝色家园飞去。而火星表面,着陆器仍在持续工作,为即将到来的载人远征,点亮第一盏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