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515章 五千轻骑穿流沙:万度归把鄯善王“绑”回平城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5章 五千轻骑穿流沙:万度归把鄯善王“绑”回平城记

北魏那阵子,西域就像块香饽饽,谁都想咬一口,可咬之前得先打通通道——这通道就绕不开鄯善国。鄯善王真达大概是觉得自己地盘够硬,又或者听了隔壁谁的挑唆,突然脑子一抽:“我把路堵了,看北魏还怎么来西域!”

这一堵可捅了马蜂窝。北魏皇帝拓跋焘正想着拓展西域业务,听说通道被断,当即拍了桌子:“反了他个鄯善王!去,把万度归给我叫来!”

万度归是谁?当时的散骑常侍,说白了就是皇帝身边的“得力打手”,不仅会打仗,还特会动脑子,属于“能文能武还不莽撞”的类型。接到命令时,他正在家里研究西域地图,一听鄯善王搞事情,立马来了精神:“这真达怕是不知道北魏铁骑的厉害,正好让他见识见识!”

皇帝给的任务很明确:征发凉州以西的军队,去把鄯善给收拾了,顺便把西域通道重新打通。万度归领了旨,转头就去凉州点兵。可到了凉州他才发现,问题有点棘手——凉州以西的军队,装备是挺全,但辎重太多了,什么粮草车、攻城梯、帐篷锅碗瓢盆,堆在一起像座小山。

万度归围着辎重堆转了三圈,摸着下巴琢磨:“鄯善离这儿远,中间还隔着大片流沙,带着这些东西走,没等到鄯善,士兵们就得累死在半路上。再说了,真达肯定以为我们会大张旗鼓地来,要是搞个突袭,他指定懵圈!”

于是他拍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辎重全留下,找个地方存好!咱们带五千轻骑,每人多备点水和干粮,直接穿流沙过去!”

手下的将领们一听,当场就炸了:“将军,这不行啊!流沙那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万一迷路了,或者水喝完了,咱们不就成了沙漠里的干尸了?”

万度归笑了笑:“放心,我早就打听好了,流沙里有几条老商道,虽然难走,但只要跟着星星和风向走,错不了。而且轻骑速度快,等真达反应过来,咱们都到他城门底下了!”

将领们还是不放心,可万度归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每人配一把弯刀、一张弓、两壶箭,再背一个水囊和三天的干粮,多余的东西一概不带。第二天一早,五千轻骑悄摸摸地从凉州出发,直奔敦煌。到了敦煌,万度归又让人把剩下的辎重存放在敦煌城,自己带着队伍一头扎进了流沙。

流沙这地方,果然名不虚传。白天太阳一晒,沙子烫得能烤熟鸡蛋,士兵们的靴子踩进去,深一脚浅一脚,走三步退两步,没半天功夫,人人都汗流浃背,水囊里的水蹭蹭往下减。有个小兵走得腿软,一屁股坐在沙子上:“将军,我实在走不动了,要不咱们回去吧?”

万度归过去踢了踢他的靴子:“现在回去?等真达带兵打过来,你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再坚持坚持,过了前面那片胡杨林,就能找到水源了!”其实他也不知道胡杨林在哪儿,但他知道,这时候不能慌,一慌队伍就散了。

说来也巧,就在队伍快撑不住的时候,前面还真出现了一片胡杨林,林子里还有个小水泉。士兵们跟见了救星似的,冲过去喝水洗脸,总算缓过劲儿来。万度归趁机给大家打气:“你看,天无绝人之路!咱们再走两天,就能到鄯善了,到时候让真达给咱们摆庆功宴!”

就这么着,五千轻骑在流沙里钻了五天五夜,终于在第六天清晨,看到了鄯善国的城墙。真达这时候在干嘛?他正坐在王宫里喝着葡萄美酒,听手下汇报:“大王,北魏的军队还在凉州呢,听说他们带着好多辎重,估计得半个月才能到咱们这儿!”

真达得意地笑了:“我就说嘛,北魏人没那么快!来,再给我满上!”话音刚落,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紧接着有人慌慌张张跑进来:“大王!不好了!北魏的军队已经到城门底下了!”

真达手里的酒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酒洒了一地:“什么?他们怎么来得这么快?不是说带着辎重吗?”他赶紧跑到城墙上一看,好家伙,城外全是北魏的轻骑兵,个个精神抖擞,手里的弯刀在太阳下闪着光,根本没有什么辎重队伍。

真达瞬间就懵了,他本来以为北魏会打持久战,早就把主力部队派去边境防守,城里就剩下些老弱残兵。现在北魏军队突然杀到,他连抵抗的力气都没有。万度归在城下喊:“真达!赶紧开门投降,不然我就下令攻城了!”

真达看着城下的五千轻骑,又回头看看城里的老弱残兵,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我投降还不行吗?”他让人打开城门,自己反绑着双手,低着头走出城去,走到万度归面前,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将军,我错了,不该阻断通道,您饶了我吧!”

万度归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又好气又好笑:“早知道现在,当初干嘛去了?”他没为难真达,只是让人把他看押起来,然后安排士兵驻守鄯善城,又派人去敦煌把辎重运过来,顺便通知朝廷:“鄯善搞定了,通道打通了!”

等一切安排妥当,万度归带着真达,还有几个鄯善的大臣,浩浩荡荡地回平城复命。拓跋焘听说万度归只用五千轻骑就拿下了鄯善,还把真达给绑了回来,高兴得亲自到城门口迎接:“万度归,你真是我的得力干将!这次立了大功,我要好好赏你!”

真达被带到拓跋焘面前,吓得浑身发抖,拓跋焘倒没杀他,只是把他留在平城当“人质”,让他写信给鄯善的新国王,告诉他们:“以后好好跟北魏打交道,别再搞什么阻断通道的幺蛾子,不然下次就不是绑你过来这么简单了!”

从那以后,西域各国都知道了北魏的厉害,纷纷主动和北魏联系,断了好久的西域通道,就这么被万度归用五千轻骑给重新打通了。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写这段的时候,司马光老爷子怕是要对着万度归竖大拇指。他说万度归“善用奇兵,不泥古法”,别人都觉得打仗得带足辎重,他偏要轻装上阵,穿过流沙搞突袭,这是“知兵之妙”。至于鄯善王真达,司马光估计得摇头叹气:“小国之君,不知审时度势,凭一时之勇阻断大国通道,无异于以卵击石。”说到底,真达输就输在太自以为是,没搞清楚自己和北魏的实力差距,而万度归赢就赢在懂得变通,用最小的代价办了最大的事。

作者说

这事儿细琢磨,其实是一场“信息差”和“思维定势”的较量。真达的逻辑很简单:“你要打我,就得按规矩来,带齐粮草辎重,慢慢悠悠走过来,我有的是时间准备。”可万度归偏不按规矩出牌,直接打破了他的思维定势——你以为我会带辎重,我偏带轻骑;你以为我会走大路,我偏穿流沙。这像极了现在的职场,有些人总按老经验办事,觉得“事情就该这么做”,结果被那些敢打破常规的人抢了先机。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万度归的“冒险”不是瞎冒险。他看似冲动地带轻骑穿流沙,其实早做了功课——打听商道、备足水粮、用星星和风向导航,这是“有准备的冒险”。现在总有人说“要敢于创新”,可创新不是瞎折腾,得像万度归这样,先摸清情况,再制定计划,不然就成了真达那样的“盲目自信”。

另外,真达的投降方式也挺耐人寻味——反绑双手出城。这看似没骨气,其实是最聪明的选择。他要是硬拼,不仅自己小命不保,鄯善国也得被屠城,反倒是投降了,自己保住了命,鄯善国也没被大动干戈。有时候“认怂”不是软弱,而是懂得权衡利弊,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本章金句

打破常规的冒险叫智慧,盲目自信的对抗叫愚蠢,懂得变通的人,从来不会被规矩框住。

如果你是文中的万度归,面对流沙和辎重的难题,会选择带轻骑突袭还是按部就班进军? 来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