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741章 王世充洛阳城两幕大戏:郭庆妻子殉国与郑颋剃发的生死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1章 王世充洛阳城两幕大戏:郭庆妻子殉国与郑颋剃发的生死局

隋末的洛阳城,就像口烧得半焦的铁锅,一边是王世充的“郑”朝在里头强撑,一边是李世民的唐军在外头猛烧,锅沿上的人要么慌着找生路,要么硬着头皮扛死局,郭庆和郑颋,就恰好站在这热锅的两个角上。

先说说郭庆。这人原本不姓郭,叫杨庆,是隋朝宗室里的旁支。后来李密败了,他没处去,就揣着家底投了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正缺人撑场面,见杨庆带着地盘来归降,高兴得直拍大腿,不仅给了他管州总管的官儿,还把自己亲哥哥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当场拍着胸脯说:“以后咱就是一家人,管州的事儿你说了算!”杨庆一听,赶紧顺着杆子改了姓,从此“杨庆”成了“郭庆”,一门心思跟着王世充混饭吃。

可没混两年,洛阳城就被李世民的唐军围得水泄不通。郭庆站在管州城楼上往下看,只见唐军的营寨连成片,旗帜插得跟麦田似的,夜里火把亮得能照见天上的星星。他心里开始打鼓:“王世充这摊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我这管州总管,别到时候成了断头官。”思来想去,他偷偷派了个心腹,摸黑溜出管州,给李世民递了降书,说愿意献城归唐,只求留条活路。

李世民正愁啃不下管州这块硬骨头,见郭庆主动来降,当即就派李世积——也就是原来的徐世积,徐懋功,后来因为功劳大被皇帝赐了李姓——带着一队人马,偷偷去管州接防。约定的那天夜里,郭庆让人悄悄打开城门,李世积的兵悄没声儿地进了城,没费一兵一卒就占了管州。郭庆松了口气,转身就想回府接妻子一起走,毕竟是王世充的侄女,跟着自己归唐,总比留在洛阳等死强。

可他刚进府,妻子就端端正正坐在屋里,脸上没半点慌张,反倒透着股子平静。郭庆拉着她的手说:“快收拾东西,咱们跟唐军走,以后就能安稳过日子了。”妻子却轻轻抽回手,叹了口气:“夫君,你以为归唐就是生路吗?”郭庆愣了,妻子接着说:“如今这局面,要么唐军胜,要么郑军赢。若是唐军赢了,我是王世充的亲侄女,咱们郭家跟郑家沾着亲,唐廷能容得下咱们?到时候怕不是要灭族;若是郑军赢了,你献城降唐,王世充岂能饶你?夫君你必死无疑。”

她顿了顿,看着郭庆的眼睛:“左右都是死路,我何苦再跟着你担惊受怕,倒不如现在了断,还能落个干净。”郭庆急得直跺脚,想劝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转身进了内室,等他冲进去时,人已经没了气息。郭庆瘫坐在地上,手里还攥着准备好的行李,心里又酸又涩——他想要求的活路,到头来却成了妻子的绝路。

这边郭庆还在为妻子的死犯愁,那边御史大夫郑颋也正跟王世充较着劲。郑颋是个读书人,原本在隋朝做官,后来被迫归了王世充。可他打心眼儿里瞧不上王世充那套,觉得这人靠耍手段夺权,根本不是治国的料,所以平日里总称病不上朝,就算去了,也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故意跟王世充唱反调。

日子久了,郑颋觉得这官当得越来越憋屈,朝堂上人人都怕王世充,说话小心翼翼,连喘口气都得看脸色。他思来想去,觉得不如干脆辞官,剃了头发当和尚,既能躲开这是非窝,也能落个清静。于是他找了个机会,对王世充说:“陛下,臣近来身子越来越差,也没心思处理政事,想剃发为僧,诵经祈福,也好助陛下神武,早日平定天下。”

王世充一听就皱了眉。他知道郑颋有学问,在士大夫里声望高,要是让他当了和尚,外人肯定会说自己容不下贤臣,传出去影响不好。所以他找了个借口,笑着说:“先生是国之栋梁,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怎么能说走就走?等打完了仗,天下太平了,先生再出家也不迟。”郑颋心里清楚,王世充这是不想放他走,怕他跑了丢面子,更怕他去投奔唐军。

回去之后,郑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王世充这人疑心重,自己现在称病不上朝,已经让他起了疑心,要是再拖下去,指不定哪天就会被安个“通敌”的罪名,到时候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他没跟王世充打招呼,自己找了个剃头匠,把头发全剃了,穿上僧袍,就等着王世充来问。

果然,没过半天,王世充就听说了这事,气得把杯子都摔了。他觉得郑颋这是故意跟自己作对,更是觉得郑颋肯定是看出自己要败了,才急着剃发当和尚,想躲出去保命。他当即下令,把郑颋抓了起来,押到闹市口斩首。临刑的时候,郑颋反倒没了往日的愁容,脸上带着笑,还跟围观的人说:“能躲开这污浊朝堂,死亦何憾?”围观的人都佩服他的胆量,有的偷偷抹眼泪,有的则在心里暗暗称赞他是条汉子。

司马光说

郭妻之死,乃知时势之危而择洁身;郑颋之亡,是恶乱朝之浊而守本心。二人皆非寻常之辈,郭妻明辨利害,宁死不陷宗族于险;郑颋不屈权势,宁死不折气节之刚。然王世充虽拒郑颋出家,却失容人之量,动辄杀戮,可见其终难成大业;郭庆虽寻得生路,却未能护妻周全,亦见其谋事之疏。乱世之中,或为保全,或为气节,皆有取舍,然取舍之间,高下立判。

作者说

这场洛阳城里的生死戏,最耐人寻味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选择背后的困境”。郭妻的自杀,看似是“走投无路”,实则是她看透了乱世里的“连带关系”——她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的身份连累整个家族,这种清醒比郭庆的“只求自保”更有重量。而郑颋的剃发,也不是“逃避”,而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对抗王世充的控制——他知道王世充要的是“表面的顺从”,所以偏要用“出家”打破这种虚假,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更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的选择,恰恰映出了王世充政权的致命问题:他想靠联姻拉拢郭庆,却没算到郭妻的清醒;想靠挽留稳住郑颋,却没料到郑颋的刚烈。他以为靠权势和利益就能绑住所有人,却忘了乱世里最难得的是“人心的坚守”——有人守家族,有人守气节,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官位和财富能换得来的。

本章金句

乱世里的生路,从来不是“选哪边赢”,而是“守得住什么”——守住本心的人,哪怕死了,也比苟活的人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