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年间的长安城,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藏着刀光剑影——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这对兄弟,早就从“兄友弟恭”变成了“水火不容”。李建成怕李世民军功太盛抢了自己的太子位,李世民嫌李建成占着位置没本事,俩人明里暗里的较量,比战场上的厮杀还热闹,最后闹到玄武门兵戎相见,回头看看那些弯弯绕,真是又荒唐又让人唏嘘。
最先开始使坏的是李建成。他知道李世民喜欢骑马射箭,就特意找了一匹性子烈、爱“尥蹶子”的马,故意牵到李世民跟前说:“二弟,你看这马跑得又快又稳,你骑上试试?”李世民也是实在,没多想就翻身上马。结果刚跑没几步,那马突然扬起后腿,照着李世民后背就踢过来。还好李世民反应快,一把抓住马鬃,猛地从马背上跳了下来;没等他站稳,马又来一次,他又跳下来。连着两次化险为夷,李世民后来才琢磨过味来:“这哪是送马,这是想让马把我踢死啊!”
一计不成,李建成又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招——找后宫嫔妃吹枕边风。他偷偷给李渊身边得宠的几个妃子送了不少金银,让她们在李渊跟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有回嫔妃们凑在一起,故意跟李渊叹气道:“陛下,秦王也太狂了!前些天我们听说,他私下里跟人说‘自己有天命在身,将来肯定要当皇帝,不会白白死去’,这不是明着盼您早点退位吗?”李渊本来就对李世民的兵权有点忌惮,一听这话,当即就把李世民叫过来一顿臭骂,把李世民骂得一头雾水,好半天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李建成居然敢在酒里下毒。有回他在长安设宴请李世民喝酒,表面上兄弟俩其乐融融,暗地里他早让人在李世民的酒壶里加了料。李世民没防备,喝了几杯就觉得肚子里翻江倒海,一口血“噗”地喷了出来,染红了面前的酒杯。旁边的长孙无忌一看不对劲,赶紧扶着李世民往外走,一路扶回秦王府,找大夫抢救了半天才捡回一条命。经此一遭,李世民算是彻底明白:大哥这是真要置自己于死地啊!
李渊看着兄弟俩闹得越来越凶,也想过“分家”解决问题。他跟李世民说:“你俩天天闹矛盾,再待在一个京城迟早出事。不如你去洛阳,主持陕州以东的事务,还能设置天子旌旗,跟我分治天下,这样你俩就不用天天见面掐架了。”李世民一听,觉得这办法还行,至少能保住性命。可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听就急了——李世民要是去了洛阳,手里有地盘有兵权,将来更难对付!俩人赶紧跑到李渊跟前,一唱一和地说:“陛下,可不能让秦王去洛阳!他要是去了,就跟割了唐朝一半江山似的,将来肯定会反!不如把他留在长安,还能看着点。”李渊耳根子软,被这么一劝,又改了主意,把“分治”的事抛到了脑后。
接下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开始对秦王府的人下手,想把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都砍掉。他们先找尉迟敬德,送了一车金银珠宝,说要跟他“结为兄弟”,结果被尉迟敬德严词拒绝。碰了钉子后,俩人又反过来诬陷尉迟敬德,把他抓进大狱,差点没把他害死,最后还是李世民拼死求情才放出来。紧接着,他们又把程知节外放到外地当刺史,还把房玄龄、杜如晦从秦王府赶走,明令禁止他俩再跟李世民见面——没了这些能臣猛将,李世民就成了“孤家寡人”。
最后一根稻草,是突厥来犯。李建成故意推荐李元吉带兵去解围,还让李元吉趁机请求李渊:“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秦叔宝这些人打仗厉害,不如让他们跟着我一起去,肯定能打败突厥。”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想把秦王府的猛将调走,然后在出兵饯行的时候,埋伏刀斧手把李世民杀了。消息传到秦王府,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急得不行,围着李世民劝道:“秦王殿下,不能再等了!太子和齐王这是要赶尽杀绝,再不下手,咱们都得死!”
李世民一开始还犹豫,毕竟是亲兄弟,他实在下不了狠心。可一想到自己几次差点被杀,想到手下人跟着自己受牵连,再想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狠辣,他终于咬了咬牙:“干!”他偷偷把房玄龄、杜如晦召回来,又跟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商量好计策,决定在玄武门埋伏。
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像往常一样进宫,刚走到玄武门,就觉得不对劲——周围太安静了。俩人刚想掉头走,李世民突然从树后跳出来,大喊一声:“大哥、四弟,你们别走!”李建成回头一看,吓得魂都飞了,拨马就想跑,李世民搭弓射箭,一箭正中李建成的后背,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当场就没了气。李元吉想跑,尉迟敬德带着人追上来,一刀把他砍死。
这场“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李渊知道后,又惊又怕,没几天就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把朝政大权都交了出去。至此,李家兄弟的权力之争,终于以最惨烈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写这段历史时,语气沉重,他认为李建成“无大功于天下”,却因嫡长子身份占着太子位,又“数欲杀太宗”,是自取灭亡;而李世民“功盖天下”,却被兄弟逼到绝境,最终“起而诛之”,虽有违兄弟情义,却是“势不得已”。在司马光看来,这场悲剧的根源,在于李渊“始不能明辨是非,终不能制其子”——要是李渊早点厘清兄弟间的权责,或是坚定地支持一方,或许就不会酿成这样的血光之灾。
作者说
回头看这场兄弟之争,会发现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权力对人性的扭曲。李建成本可以凭太子身份好好做事,却因“怕失去”而变得阴狠;李世民本可以凭军功安身,却因“被逼迫”而不得不刀剑相向;李渊本可以做个公正的父亲和君主,却因“犹豫”而让矛盾越积越深。最有意思的是,这场争斗里没有“绝对的好人”,所有人都被权力推着走,最后变成了自己当初可能最讨厌的样子。放到今天,这也提醒我们:不管是职场竞争还是家庭相处,别被“欲望”和“恐惧”牵着走,否则再好的关系,也可能变成互相伤害的利刃。
本章金句:权力能放大欲望,也能激化矛盾,唯有清醒和克制,才能守住人与人之间的底线。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要是你是李世民,在被李建成下毒、亲信被打压时,除了发动玄武门之变,还会想什么办法保护自己和身边人?要是你是李渊,看到兄弟俩矛盾越来越深,会用什么更稳妥的方式平衡双方,避免悲剧发生?来聊聊你的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