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城市安静下来。写字楼里还有几盏灯亮着。程疏言推开休息室的门,衬衫领口松了一颗扣子,领带拿在手里。他刚拿完两个奖,粉丝已经在社交平台刷起了“#程疏言封神夜”,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八百多万人在线讨论。
周默靠在办公桌边,眼睛下面有点黑。他等了三个小时,手里拿着平板。
“你终于来了?”他没抬头,“再不来我都想给你打电话了。”
程疏言笑了笑:“颁奖礼结束还要接受采访,你以为谁都像你,天天熬夜?”
“别说了。”周默把平板递过去,“你知道这三小时有多少品牌找你吗?23个顶级合作机会,从大牌手表到综艺再到电影男主,都想跟你合作。”
屏幕上列满了项目,看起来都很值钱。
程疏言看了一眼,没急着说话。他抬手碰了碰左耳的银色星月耳钉。
嗡——
一道淡蓝色的光出现在眼前,上面滚动着很多数据。
【星轨回响系统·启动】
【接入公众情绪数据库|品牌口碑模型|长期价值评估矩阵】
【分析中……】
“又用这个系统?”周默说,“你一个演员,搞这么高科技的东西,我看你工作就像看机器人开会。”
“这不是机器人。”程疏言说,“是帮我筛选信息的工具。”
光幕上快速闪过一条条合作消息,每条都被标了标签:
【某彩妆大牌|只想蹭热度|粉丝期待低|品牌出过丑闻|建议:拒绝】
【某音乐综艺|靠话题炒作|嘉宾乱七八糟|真实性差|建议:观望】
【某国产汽车|硬扯爱国情怀|用户不匹配|建议:婉拒】
“这些人就想趁我红捞一笔。”程疏言冷笑。
“哪一行不是这样?”周默说,“以前你不红的时候没人理你,现在红了,一个个都来套近乎。”
话刚说完,屏幕上跳出三条绿色提示:
【瑞士手表品牌|‘time & Soul’系列代言|风格匹配|粉丝期待87%|长期合作潜力高】
【警匪电影《卧底警察》|导演得过奖|剧本好|有冲奖可能|男主首选】
【文化类综艺《山居日记》|央视合作|观众好感度92%|适合塑造稳重形象】
“这三个。”程疏言点了一下,“联系他们,深入谈。”
周默惊讶:“全通过了?你这系统很少这么大方啊。”
“因为这次真的合适。”程疏言看着《卧底警察》的剧本缩略图,“很多人拿不到奖,不是演技不好,是选错了戏。他们觉得流量剧能火,但观众记住的,永远是有分量的角色。”
周默记下重点,抬头问:“那剩下的20个怎么办?都是等着回话的,有些还是熟人介绍的。”
“统一回复。”程疏言说,“档期冲突,最近专心准备作品,不接商业合作。”
“不怕得罪人?”
“以前是我求他们,现在是我挑他们。”程疏言笑了,“我还怕得罪谁?”
周默愣了一下,笑了:“行,这话够狠。我去发消息,让他们回去改方案。”
他转身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程疏言看着窗外,“通知那三家,我们愿意谈。但加一条:我要参与内容创作,不做烂广告,不立假人设,内容要有真实感。”
周默回头看他:“你是想把广告拍成文艺片?”
“为什么不?”程疏言说,“既然要做,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办公室安静了一会儿。天快亮了,阳光照在平板上,那三个绿色项目像三颗亮起来的星星。
这时候,圈子里开始传消息。
有个品牌总监在朋友圈抱怨:“程疏言团队回了个‘档期冲突’,连介绍都不听,真当自己是艺术家了?”
可另一边,瑞士手表品牌的负责人在会上说:“就选他。别人代言为了卖货,他是为了传达理念——这种演员十年难遇。”
《卧底警察》的导演看了回信后直接转发:“他说可以先看剧本再决定,还想进警队体验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山居日记》的制片人很高兴:“我们本来只想找个流量撑场,没想到来了个又能收视又能口碑的!”
网上风向变了。
微博热评第一条写着:“以前觉得程疏言运气好,现在看他接的资源,才发现他是主动选择时代的人。”
豆瓣有人分析:“看他最近的动作——拒快消、拒综艺轰炸、选电影和文化项目,路线很清楚,目标是成为实力派。”
热搜出现#程疏言 拒20接3#,阅读破亿。
网友留言:
“别人红了忙着赚钱,他红了忙着挑好戏,差距出来了。”
“一句‘专注作品’,格局拉满。”
“建议娱乐圈开个‘程疏言式清醒基金’,治治那些飘的人。”
连毒舌博主“瓜爷”也发文:“从被质疑到被尊重,他只用了三天。有些人红得吵,有些人红得稳——程疏言属于后者。他没追流量,他在定义流量。”
办公室里,周默端着咖啡回来,看见程疏言还在看《卧底警察》的剧本,眉头皱着。
“看出问题了?”周默问。
“第三场审讯戏。”程疏言指着一页,“嫌疑人转变太快,没有铺垫。如果我是卧底,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动摇——太假。”
“你要不要去当编剧?”
“我已经提了建议。”程疏言合上平板,“希望他们认真改。这个角色,我不想演成普通的英雄。”
周默坐下喝了一口咖啡,说:“你知道外面怎么叫你吗?‘清醒型顶流’,比影帝还牛。”
程疏言没说话,看着窗外。
天亮了,城市醒来,车流多了。昨晚的掌声和闪光灯已经过去,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他摸了摸耳钉,系统又弹出一行小字:
【公众情绪趋势:正向上升|信任值+12%|影响力进入文化领域】
他轻声说:“这才刚开始。”
周默听见了,笑着摇头:“你每次说这句话,接下来肯定有人要倒霉。”
“不是有人倒霉。”程疏言收回目光,“是有些规则,该变了。”
他拿起手机打给助理:“联系《山居日记》组,下周安排实地看景。我想看看那间山里的木屋,是不是真的安静。”
电话挂了,他又问周默:“《卧底警察》那边,跟公安对接到哪一步了?”
“正在申请体验资格,大概三天内能批下来。”
“好。”他说,“我要去真蹲一次哨,睡一晚巡逻车。”
周默翻白眼:“你是演员,不是警察!”
“可我想演的人,是。”
空气静了一下。
周默突然明白,这个人从来不想当昙花一现的明星。他想要的是真实,是哪怕没人看见,也能对得起角色的那份认真。
他叹口气,打开备忘录,新增一条:
【程疏言近期行程更新】
周二:和手表品牌视频会议(不用虚拟背景)
周三:去警校参加剧本会(要求穿制服模拟审讯)
周五:去《山居日记》拍摄地考察(自带帐篷,独住三天)
“你是想卷死全行业?”周默小声嘀咕。
程疏言笑了笑,没回答。
阳光照在他肩上,像披了一层金。
这一刻,他不再是领奖台上沉默的那个获奖者。他是掌握主动权的人,用选择,用态度,用一次次冷静的决定,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
以前是他们在选他。
现在,轮到他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