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棠在家属院硬气要回缝纫机的事,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进工厂。之前跟着赵莉莉议论她的同事,再想起她当众揭穿造谣、拿证据怼得张副厂长哑口无言的模样,心里彻底没了轻视的念头——这姑娘不仅技术硬,脾气也不是软柿子,连王婶那样的“老赖”都能治得服服帖帖,谁还敢再随便招惹?
变化最先从技术科开始。以前林晓棠去茶水间,总有人故意压低声音议论,现在却有人主动打招呼:“晓棠姐,来打水啊?我刚泡了菊花茶,你要不要尝尝?”还有同事把自己整理的机床故障案例塞给她:“晓棠,这是我之前总结的经验,你试用期考核说不定能用得上,拿着参考。”
林晓棠接过案例,笑着道谢:“谢谢李哥,我正愁找不到更多故障案例练习呢。”
“客气啥,你之前帮我改的图纸,让我少挨了张科长好一顿骂,这点小事不算啥。”李哥挠挠头,语气诚恳——之前他总觉得林晓棠是“靠沈科长撑腰”,直到看到她靠自己拿下考核第一,又硬气维护权益,才真正认可了这个“后辈”。
更让林晓棠意外的是,连车间里的老员工都主动示好。之前对她冷冰冰的王师傅,这天特意把她叫到机床旁,手把手教她调整主轴间隙:“晓棠,你设计的齿轮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时得把间隙调得再小些,我教你个诀窍,保准一次成。”
林晓棠认真学着,心里满是感激:“谢谢您王师傅,我之前总担心加工时出问题,现在有您指导,我就放心了。”
“你这姑娘肯学又踏实,值得教。”王师傅笑着说,“之前听别人瞎传,对你有误会,你别往心里去。以后加工上有问题,随时来找我。”
除了工作上的示好,还有同事找林晓棠订手工毛衣。后勤科的张姐拉着她的手,笑得热情:“晓棠,我听说你织的毛衣又好看又耐穿,想给我女儿订一件,要带小兔子花纹的,你看能不能帮我做?手工费你说多少就多少。”
“当然可以!”林晓棠爽快答应,“张姐,你把女儿的身高体重告诉我,我给你设计个专属花纹,保证你女儿喜欢。”
张姐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就知道你靠谱!之前我不该轻信谣言,还跟别人议论你,你可别生气啊。”
“没事张姐,都是过去的事了。”林晓棠笑着说,“以后大家要是想订毛衣,都可以找我,我给大家算优惠价。”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就有七八个同事找林晓棠订毛衣,还有人把亲戚朋友介绍过来。林晓棠干脆在工位旁放了个“手工毛衣预订本”,详细记录每个人的需求,下班后再统一安排手工坊制作,既不耽误工作,又能拓展手工生意,一举两得。
赵莉莉看着林晓棠在工厂越来越受欢迎,心里又气又急,却再也不敢找茬——她现在成了工厂的“过街老鼠”,之前跟她一起造谣的同事都躲着她,连张副厂长都因为之前的事被厂长警告,没心思再帮她。有次她在食堂遇到林晓棠,想绕路走,却被林晓棠叫住。
“赵莉莉,”林晓棠递过一张手工毛衣宣传单,“你要是想订毛衣,也可以找我,之前的事过去就过去了,大家以后还是同事。”
赵莉莉愣了一下,接过宣传单,脸色复杂地说了句“谢谢”,就匆匆走了。看着她的背影,林晓棠心里没有报复的快感,只有一丝释然——她要的从来不是争斗,而是靠自己的能力赢得尊重,现在她做到了。
沈廷舟看着林晓棠在工厂的人缘越来越好,由衷地为她高兴:“现在大家都认可你了,这比任何解释都管用。”
“嗯,”林晓棠点点头,“之前我总担心别人的眼光,现在才明白,只要自己有实力、行得正,别人自然会认可你。谢谢您沈科长,要是没有您的支持,我也走不到今天。”
“不用谢,”沈廷舟笑着说,“你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这是你应得的。试用期考核快到了,别因为这些事分心,加油。”
林晓棠用力点头,心里满是干劲。她知道,同事们的示好,不仅是因为她“不好惹”,更是因为认可她的实力和人品。未来,她会继续做好工作、经营好手工生意,用更出色的表现,回应这份认可,也让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远。
晚上回家,林晓棠把同事订毛衣的订单整理好,跟刘桂兰和手工坊的邻居们一起商量生产计划。看着满桌的订单和大家热情的笑脸,林晓棠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从被人轻视、造谣,到如今被认可、被依赖,她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活成了想要的样子。而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在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