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焦黑虎的服软,并未让王明柱放松警惕。他深知,赵蟠那样的纨绔子弟,明的不成,未必不会暗地里使绊子。王家的安稳,不能寄托于他人的一时忌惮,必须筑牢自身的根基。

接下来的日子,王宅内外显得格外平静。工坊里,改良织机昼夜不停地运转,发出的声响在王明柱听来,比任何丝竹管弦都更令人心安。海外番商预订的“马尼拉麻”帆布样品,在经历数次失败后,终于由几位老师傅摸索出了一套初步的处理和纺织方法,虽然距离番商要求的坚韧度还有差距,但已能看到成功的曙光。王明柱亲自去看了试织出的粗厚布匹,肯定了老师傅们的努力,并额外发放了赏钱,鼓舞了工坊上下的士气。

军需被服标准化条陈递上去后,如石沉大海,暂时没有回音。王明柱也不着急,他知道官场办事自有其节奏,急也无用。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田庄和内部管理上。

田庄那边,桑林长势喜人,嫩绿的桑叶已能采摘。宋把式经验老到,指挥着庄户们开始准备春蚕的“催青”。王明柱抽空去了一趟,看到蚕房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新制的蚕架、蚕匾摆放整齐,蚕种也保管妥当,心下满意。他与宋把式商议,今年除了扩大“莲心种”养殖,再辟出一小块地,尝试宋把式提及的一种本地抗病性较强的土蚕品种,作为技术储备。

张庄头则领着庄户们忙着春麦的田间管理,新辟的染料植物试种地也撒下了种子,一切都按部就班,充满生机。王明柱甚至在田埂上遇到了正在查看土质的五太太秋菊(柳青黛)。她蹲在地上,用手指捻起一小撮泥土,仔细嗅了嗅,又看了看色泽。

“秋菊,你也懂农事?”王明柱有些意外。

秋菊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神色依旧清淡:“万毒窟中,许多毒草毒花也需精心栽培,辨识土壤是基本功。此地土质尚可,但略显偏酸,若想染料植物长得好,或许需适量掺些草木灰或石灰改良。”

王明柱恍然,想起她精于毒理药理,对植物特性自然熟悉,便道:“多谢提醒,我会让张庄头留意。”他看着秋菊沉静的侧脸,这个平日里存在感不高的五太太,似乎也藏着不少本事。

回到府中,内宅事务有周婉娘一手打理,井井有条。各房姨太太的用度份例、丫鬟仆役的调度、人情往来的安排,她都处理得妥妥帖帖,未曾让王明柱操过半点心。王明柱有时看着她灯下核对着厚厚的账本,心中既感佩又有些歉疚,便会主动与她聊些闲话,或是将外面遇到的新奇事物说与她听。周婉娘虽依旧表情不多,但眼神会柔和许多。

七姨娘芸娘和八姨娘翠儿经过上次的惊吓,外出少了,更多时间待在府中或是工坊。芸娘跟着文娘子深入学习织造技艺,尤其在配色和花样设计上展现了不俗的天赋。翠儿年纪小,性子活泛些,除了学艺,有时也会缠着林红缨学两招防身的架势,林红缨倒也乐意教她,演武场上时常能听到翠儿娇憨的呼喝声。

林红缨则将王府的护卫工作抓得更紧。她不仅操练原有的护院,还亲自面试挑选了一批身家清白、体格健壮的年轻人补充进来,制定了更严格的巡防制度。王明柱去看过一次她操练队伍,只见她手持长棍,口令清晰,动作示范一丝不苟,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在她面前都服服帖帖,令行禁止,不由得暗自点头。这位三太太,确是持家护院的一把好手。

四太太苏静蓉依旧神出鬼没,但王明柱能感觉到,府邸周围的“眼睛”似乎多了些,一些隐秘的角落也被清理得更加干净。他知道,这是苏静蓉在用她的方式守护这个家。两人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于书房简短交流几句,信息传递精准高效,默契渐生。

六太太梅香则专注于她的药庐,时常与秋菊交流药理。她性子温婉,通晓寻常病症,府中上下有个头疼脑热都爱去找她。她还会根据时节变化,调配一些简单的养生茶饮分送各院,颇受好评。

这一日傍晚,王明柱难得清闲,与父母一同用了晚膳。王老抠喝着儿子从外面带回来的新茶,眯着眼道:“大柱啊,我看你这摊子铺得不小,田庄、工坊、还有那什么海外番商……摊子大了,心不能散,根基要稳。就像咱家以前在王家沟,地种好了,心里才不慌。”

王明柱恭敬应道:“爹说的是,儿子记下了。工坊和田庄是根本,儿子不敢懈怠。”

王大娘则絮叨着让王明柱多注意身体,别光顾着忙外面,也得多陪陪各房媳妇。

饭后,王明柱信步走在回廊下。月色如水,倾泻在庭院中,花草散发着幽幽清香。他能听到芸娘房里传来的轻微机杼声,那是她在练习新学的织法;能闻到从梅香和秋菊院方向飘来的淡淡药香;能看到远处演武场方向,林红缨还在督促晚课的身影;书房里,周婉娘大概还在灯下处理着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庶务。

这一切,繁忙,琐碎,却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和生活的气息。这就是他在这个时代的家,是他必须守护的根基。外界的风波或许不会停息,但只要内部稳固,家人齐心,他便有信心面对一切挑战。他深吸一口带着花香的夜风,感觉体内的力量随着这份安定而愈发凝实。前路还长,但他已不再是刚穿越来时那个茫然无措的“傻大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