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 > 第194章 乡村小院:家的归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4章 乡村小院:家的归宿

晨光漫过核心农场的麦田时,苏晚星正蹲在院门前,轻轻抚摸着木门上 “星衍小院” 的木牌 —— 这是陆知衍亲手刻的,字体边缘还留着细木屑,牌角挂着两串小装饰:一串是河北李家庄张婶剪的小麦穗剪纸,一串是浙江水乡陈阿婆染的蓝布鱼,风一吹,就发出细碎的碰撞声。“终于有家的样子了。” 她轻声感慨,身后传来星禾跌跌撞撞的脚步声,小家伙手里攥着个小铲子,嘴里念叨着 “种麦子,种麦子”。

陆知衍提着最后一箱行李从车上下来,看到母女俩的身影,嘴角不自觉上扬。这处小院是他们去年就定下的,离核心农场只有两里地,青砖黛瓦,带个半亩大的院子,正好实现多年前 “在乡村有个小家” 的约定。“星禾慢点跑,别摔着。” 他快步上前,一把抱起女儿,指尖刮了刮她的小鼻子,“院子里的土还没翻好,等爸爸弄完,再教你种小麦好不好?” 星禾立刻睁大眼睛点头,小胳膊紧紧环住他的脖子。

接下来的一周,三人忙着布置小院。陆知衍在院子西侧开辟了一小块 “实验田”,种上了适合当地气候的小麦和油菜,还埋了两个迷你传感器,既能监测作物生长,也能给星禾当 “科普玩具”;东侧则被苏晚星改成了 “故事角”—— 摆了张藤编圆桌,放着她的创作手稿、各地农民送的手写故事本,还有一个木质书架,上面整齐排列着《全国乡村融合故事集》的不同版本,以及陆知衍的农业科技论文集。

“这里再挂盏灯笼吧,晚上看书亮堂。” 苏晚星踩着凳子,想把陈阿婆送的蓝布灯笼挂在屋檐下,陆知衍赶紧上前扶着她的腰:“小心点,这种事让我来。” 他接过灯笼,仔细调整位置,确保正对着故事角的桌子,“这样晚上你在这里写东西,抬头就能看到灯笼,像不像咱们在浙江水乡看到的渔船灯?” 苏晚星靠在他肩上,看着灯笼上的稻鱼纹,突然想起水乡推广时的日子,眼里满是温暖。

小院布置好的第一个周末,他们邀请了核心农场的农民朋友来做客。张婶特意从河北赶来,带了满满一篮子剪纸作品,有 “星衍小院” 的图案,还有星禾的卡通形象;陈阿婆则带来了新染的蓝布桌布,铺在故事角的圆桌上,正好和灯笼的颜色呼应。“这院子真舒服,比城里的高楼住着得劲。” 王大叔摸着院墙上的爬藤,笑着说,“以后俺们农闲了,就来跟你们唠唠嗑,顺便学学新模型。”

中午,大家一起在院子里做饭。陆知衍负责烤串,苏晚星和张婶包饺子,陈阿婆则带着星禾在 “实验田” 里认作物。“这是小麦,等长熟了能磨成面粉做馒头;这是油菜,开花的时候金灿灿的,可好看了。” 陈阿婆耐心地教星禾分辨叶片,星禾时不时蹲下来,用小手指轻轻碰一碰叶子,嘴里跟着念 “小麦,油菜”,可爱的模样让大家都笑了。

吃饭时,农民朋友们聊起最近的推广站情况 —— 河北的剪纸工作室又招了十几个年轻学员,浙江的蓝染文创订单排到了下个月,茶村的茶叶因为用了陆知衍的模型,品质提升了不少,卖上了好价钱。“都是你们俩的功劳啊。” 王大叔举起酒杯,“要是没有你们,俺们这老庄稼人,哪能用上这么好的技术,还能让手艺传下去。” 苏晚星和陆知衍相视一笑,心里满是成就感。

午后,苏晚星坐在故事角写稿,陆知衍则在 “实验田” 里调试传感器。星禾拿着小铲子,在旁边模仿他的动作,偶尔会把土挖到传感器旁边,陆知衍也不阻止,只是耐心地教她 “要离传感器远一点,不然会打扰它‘工作’”。苏晚星抬头看着父女俩的身影,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她赶紧拿出笔记本,把这温馨的一幕记下来,想着以后可以写进 “乡村亲子故事” 里。

傍晚,朋友们陆续离开,小院又恢复了宁静。陆知衍帮苏晚星收拾故事角的手稿,突然发现她的笔记本上画着一个新故事的大纲 —— 主角是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小女孩,跟着父母学习农业科技和乡村文化,最终成为乡村振兴的传承人。“这是以星禾为原型写的吗?” 他指着大纲问。苏晚星点头,脸颊微红:“想记录下咱们在乡村的生活,也想让更多孩子了解乡村的美好。”

就在这时,陆知衍的手机突然震动,是顾言泽发来的微信,附带几张图片:“王总监的‘乡村文化传播子公司’开始行动了,推出了和你们相似的文创产品,有剪纸、蓝染,甚至盗用了你故事集里的乡村案例,改了个名字就印在产品上。” 图片里,一款蓝布包上印着的稻鱼纹,和陈阿婆的设计几乎一模一样,旁边还印着 “田野故事” 的字样,明显模仿《全国乡村融合故事集》的风格。

陆知衍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把手机递给苏晚星。她看着图片,手指不自觉攥紧:“他们不仅模仿模式,还盗用别人的心血,太过分了。” 陆知衍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慰:“别生气,我们有证据证明这些设计和故事的原创性,而且农民朋友们也不会认可他们的仿品。” 他顿了顿,“明天我就联系律师,看看能不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让推广站的朋友们帮忙宣传,避免大家被骗。”

苏晚星点了点头,抬头看向院墙上的灯笼,蓝布上的稻鱼纹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其实我不担心他们模仿,” 她轻声说,“他们没有真正走进乡村,没有听过张婶的剪纸故事,没有见过陈阿婆染布的过程,更没有和农民一起种过田,他们的产品里没有温度,走不远的。” 陆知衍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里的焦虑渐渐消散,忍不住在她额头印下一个吻:“你说得对,我们的初心和热爱,是他们模仿不来的。”

星禾不知道大人们在担心什么,已经困得揉眼睛,嘴里念叨着 “妈妈讲故事”。苏晚星抱起女儿,走进屋里,坐在床边,翻开《全国乡村融合故事集》,轻声念起河北李家庄的剪纸故事。陆知衍坐在旁边,看着母女俩的身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守护好这个家,守护好他们在乡村的事业和梦想,不让王总监的恶意破坏这份美好。

夜深了,星禾已经睡熟,苏晚星靠在陆知衍肩上,一起翻看顾言泽发来的后续消息:王总监的子公司还在多个推广站附近设了摊位,试图推销仿品,甚至有不知情的游客买了之后,以为是他们的正版产品,还向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反馈 “质量不好”。“看来我们不能只被动维权,得主动做点什么。” 苏晚星说,“或许可以搞个‘正版文创市集’,让农民手艺人亲自到场,展示创作过程,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乡村文化。”

陆知衍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这个主意好!我们可以联合全国 100 个推广站,同步举办市集,既能宣传正版,又能帮农民手艺人拓宽销路。” 他拿出手机,开始草拟市集方案,“明天就和推广站的负责人沟通,争取下周就能办起来。”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小院的 “实验田” 里,传感器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光,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星星。苏晚星看着陆知衍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就算有王总监这样的阻碍,只要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有农民朋友们的支持,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个小院不仅是他们的家,更是他们坚守初心、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只是两人都没注意,顾言泽又发来一条消息,附带一个定位:“王总监的子公司在茶村附近租了个仓库,好像在囤积仿品,准备在下周的茶村茶叶节上大量推销。” 这条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宁静的夜晚,为即将到来的 “正版文创市集” 和茶叶节,埋下了新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