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216章 石破天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涵的《考成新法疏》尚未完成最后的润色,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便以最激烈、最血腥的方式,彻底打破了表面的平静,将所有的暗流与谋划,都赤裸裸地掀到了阳光之下。

是夜,月黑风高。

沈涵如常在稽核处值房内挑灯夜战,窗外万籁俱寂,唯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他正凝神推敲着奏疏中关于“实效核查”的具体举措条款,一阵极其细微、几乎与风声融为一体的异响,却让他浑身的寒毛瞬间炸起!

那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刻意压低的脚步声,不止一人,正从值房两侧的屋顶和后方悄然逼近!

没有丝毫犹豫,沈涵猛地吹熄了手边的蜡烛,身体就势向侧后方一滚,躲入了书案与墙壁形成的阴影死角。几乎就在他动作的同时——

“嗖!嗖嗖!”

数支闪着幽蓝寒光的弩箭,穿透窗纸,带着凄厉的破空声,狠狠地钉在了他刚才所坐位置的椅背和书案之上!箭簇入木极深,尾羽兀自颤动不已,显然力道惊人,且喂有剧毒!

刺杀!

沈涵心头剧震,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对方竟然疯狂至此,敢在皇城根下,对朝廷命官实施如此赤裸裸的暗杀!

不容他多想,值房门栓发出“咔嚓”一声脆响,被人以巨力强行撞开!两道黑影如同鬼魅般扑入,手中钢刀在黯淡的月光下划出冰冷的弧线,直劈他藏身之处!

沈涵虽非武将,但为官多年,身处风口浪尖,也习得一些防身之术。他矮身避过第一刀,顺手抄起手边沉重的檀木镇纸,格开了第二刀,金铁交鸣之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但对方是专业的杀手,身手矫健,配合默契,他一个文官,如何是其对手?顷刻间便险象环生,臂膀被刀锋划破,火辣辣地疼。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咻!咻!”

窗外再次响起破空声,却是来自不同的方向!两支更为短小精悍的弩箭,精准无比地没入了两名杀手的后心!两人身形一僵,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软软地瘫倒在地。

几乎同时,值房顶上传来了几声短促而激烈的打斗声,随即重物滚落瓦片的声响传来,显然上面的埋伏也被人清除。

一切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

沈涵靠着墙壁,剧烈地喘息着,臂上的伤口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官袍。他惊魂未定地看着倒在地上的杀手,又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是谁?是谁要杀他?是淮西那边狗急跳墙?还是其他被触及利益的势力?

又是谁在暗中保护他?是那些神秘的黑衣人?还是……皇帝派来的人?

值房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是被打斗声惊动的稽核处守卫和邻近衙门的兵丁。火把的光芒迅速将周围照亮。

“沈大人!您没事吧?!”守卫冲进门,看到地上的尸体和受伤的沈涵,顿时吓得面无人色。

沈涵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指着地上的杀手,声音因后怕和愤怒而微微颤抖:“有刺客!即刻封锁现场,查验尸体,通知五城兵马司和刑部!”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森寒:“还有,立刻派人去后衙,看护好周主事,不得有任何闪失!”

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尚在昏迷中的周算盘,对方既然能对自己下手,难保不会对已无反抗之力的周算盘灭口。

这一夜,稽核处灯火通明,乱成一团。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

朝廷命官在衙署内遇刺重伤!这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次日清晨,弹劾沈涵“行事酷烈、结怨甚多、致招刺杀”的奏章尚未送出,一道更加严厉、更加急迫的圣旨便已下达:

“稽核处郎中沈涵遇刺,朕心震怒!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有如此狂悖之徒!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严查此案,无论涉及何人,一追到底,绝不姑息!另,着锦衣卫派人护卫沈涵及稽核处相关人员安全,无朕手谕,任何人不得接近周算盘病房!”

圣旨一下,满朝哗然。

皇帝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强硬!不仅直接下令三司会审,更动用了直属天子的锦衣卫进行护卫,这分明是表明了彻查到底、力保沈涵的姿态!

那些原本准备落井下石、趁机将“苛细扰政”、“招致仇杀”罪名扣在沈涵头上的人,顿时噤若寒蝉。而淮西集团及其关联势力,则感到了彻骨的寒意。皇帝此举,无异于明白地告诉他们,沈涵,他保定了!而刺杀事件,更是触碰了皇帝的逆鳞!

沈涵臂上裹着厚厚的纱布,站在稽核处的院子里,听着属下宣读圣旨,心中五味杂陈。皇帝的雷霆之怒和坚决回护,在他的预料之中,却也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更深沉的压迫。陛下此举,既是保护,也是将他彻底推到了前台,再无转圜余地。从此,他沈涵与那隐藏在暗处的庞大势力,已是不死不休之局。

他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目光沉静而决绝。

刺杀,未能取他性命,反而成了打破僵局、引动雷霆的导火索。

既然已石破天惊,那便让这场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他转身,走向值房。那封尚未完成的《考成新法疏》,是时候给它一个了结了。他要在这血与火的洗礼后,将自己所有的理念、所有的坚持,以及……所有隐忍未发的锋芒,尽数铸于这文字之中,呈于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