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逍遥兵王的战斗 > 第433章 种脉于心岁月回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灵学堂的种子库在深秋时节格外热闹。各族送来的新种堆满了木架,西漠的“沙润麦”籽粒饱满,冰原的“极光3号”泛着蓝紫微光,上界的“共生麦”裹着灵晶粉末,海岛的“礁蜜稻”则带着淡淡的咸香。阿禾戴着灵蚕丝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万灵麦”的新种装进陶罐,罐口用清神花的干叶封好——这是从阿依娜先生的药谱里学来的法子,既能防虫,又能让种子带着安神的灵气。

“阿禾姐姐,万灵盟的‘灵脉图谱’更新了!”阿凛捧着一卷新图跑进来,图轴上还沾着旅途的风尘,“您看,咱们培育的万灵麦,已经在十七个界域扎了根,灵脉支流都跟着长过去了!”

阿禾展开图卷,水晶绘制的灵脉图上,代表万灵麦生长区的光点像星星一样密布,原本零散的绿线被这些光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更密集、更温润的网。在西漠与冰原的交界处,光点尤其明亮,像两颗紧紧依偎的星辰。

“真像当年林安先生画的‘理想灵脉图’,”阿禾轻声感叹,指尖拂过图上的西漠,那里的灵脉支流已像老树盘根,“他说过,最好的灵脉不是刀劈斧凿的规整,是像自然生长那样,带着烟火气的鲜活。”

阿凛指着图上的新标记:“万灵盟还说,要在每个万灵麦种植区建‘种子驿站’,让孩子们能随时交换种子、交流法子。就像您说的,灵脉要流动,种子也得常串门。”

种子驿站的第一站选在西漠与上界的交界处。驿站的屋顶用灵麦秸秆和灵晶片混合搭建,既能挡风沙,又能聚灵气;墙缝里嵌着冰原的地火石粉,冬天能发热;墙角种着海岛的耐盐藤,夏天能遮阳。各族的孩子都来帮忙,西漠的孩子编草帘,上界的孩子刻阵纹,忙得热火朝天。

“这驿站得像个家,”阿禾给门楣挂上块木牌,上面用各族文字写着“种子的家”,“让路过的人能歇歇脚,聊聊麦子的长势,就像走亲戚一样。”

驿站落成那天,来了位特殊的客人——上界的老修士,当年和阿沙爷爷一起修建灵脉大道的那位。老人拄着灵木拐杖,手里捧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包混合了上界灵晶粉和西漠沙土的“共生土”。

“当年跟你阿沙爷爷约定,要看着灵脉长满所有界域,”老修士的声音有些沙哑,“现在看来,我们做到了,还做得更好——不只是灵脉长在了土里,还长在了孩子们心里。”

阿禾接过共生土,撒在驿站门前的万灵麦幼苗上。幼苗立刻舒展叶片,在阳光下泛出淡淡的金光。“这土就像我们,”她笑着说,“带着各自的根,却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好好生长。”

冬天的学堂总有讲不完的故事。阿禾坐在壁炉旁,给孩子们读《灵脉续志》里的新章节——阿凛在冰原用万灵麦改良冻土的故事,海岛孩子用礁蜜稻治理盐碱地的故事,上界修士将共生麦与灵晶培育结合的故事。每个故事旁都画着小小的麦种图案,像串温暖的脚印。

“为什么每个故事里都有麦子呀?”最小的孩子托着下巴问,睫毛上还沾着壁炉的热气凝成的水珠。

“因为麦子最懂土地呀,”阿禾抚摸着孩子的头,“它能在沙里长,能在冰里生,还能跟别的作物做朋友,就像我们要学的那样——不管在哪里,都能扎根,都能发光。”

深冬的某个清晨,阿禾在种子库发现了件奇怪的事——所有陶罐里的种子,都在同一时间微微颤动,仿佛在回应某种召唤。她跑到灵脉图谱前,发现代表万灵麦的光点正在同步闪烁,像在眨眼睛。

“是灵脉在打招呼!”阿凛也跑了过来,指着图上的光点,“它们一定是知道,春天快来了!”

那天下午,学堂的孩子们都做了个相似的梦。梦里,他们变成了万灵麦的种子,顺着灵脉大道飘向远方,落在不同的土地上——有的落在雪山,有的落在海岛,有的落在沙漠,有的落在平原,每颗种子都发了芽,长出的麦穗上,都缠着来自万灵学堂的伴灵草。

“这是土地在跟我们说,”小蕊奶奶听完孩子们的梦,笑着说,“它记住了我们的心意,还要带着这份心意,走得更远。”

开春后,万灵学堂的孩子们带着新收的万灵麦种子,坐上了去往更远界域的灵车。阿禾站在灵脉大道旁送行,看着灵车扬起的尘土混着灵气,像条金色的带子,缠绕在天地间。

她转身走进种子库,在最深处的木架上,放上了一个新的陶罐,里面装着混合了各族土壤的“万灵土”,土中埋着颗万灵麦的种子。陶罐旁,她写下一行字:“种脉于心,岁月自会回甘。”

风穿过学堂的窗棂,带来远处的麦香,与种子库的灵气交织,像首温柔的歌。阿禾知道,属于万灵麦的故事,属于所有守脉者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的篇章。而这篇章里最动人的句子,永远是那些年轻的身影,带着种子,带着故事,带着对土地的热爱,走向更远的远方,让灵脉长在土里,也长在心里,直到岁月酿成最甘甜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