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归府之后,自有暗中护卫潜伏守望。当今世道,权臣身边若无一二高手护持,性命堪忧,随时可能遭敌国刺客所害。
李斯乃荀子门徒,平生所交奇人异士众多,寻得几位可用的武林高手襄助,并非难事。只是此类安排,向来隐秘,不足为外人道。
嬴政的人走后,李斯的密探这才现身。
“不仅有陛下派来的眼线,还有一路人马一直在暗中尾随。是否需要我……”
禀报之人话未说完,杀机已现。对李斯,他们是效忠的主上;在这乱世之中,李斯能存续多久,他们的性命便能延续多久。
这才是最真切的利害关系。
“不必动手。只需让他们明白,我们的人不容轻侮即可。我居所周围,严禁他们靠近。”
听着手下回报,李斯心中也在权衡。这些暗处之人固然构成威胁,可世间哪有绝对安稳?
眼下诸多事务尚在掌控之中,而他心中也已浮现出几许疑影——若真有人藏于幕后,未必没有可能。
李斯暗自揣测,或许是徐福的人。自己一直密切监视对方,而今其敌意已昭然若揭,即便在朝堂之上也毫不掩饰。
“是。”
一声简短回应之后,再无动静,足见此人身手之高绝。
李斯立于书案前,脑中不断推演着那双窥视的眼睛背后究竟何人。那人究竟是谁的耳目?倘若徐福一心欲除自己,倒也不难理解,毕竟对方早已具备下手之机。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种手段,他李斯用起来也从不犹豫。倘若只将此事看得过于简单,恐怕会错估全局。
对他而言,轻敌从来不是可行之策。
“看来,此处仍有他人潜伏……”
想到此处,李斯眉头微皱。
与此同时,嬴政也收到了密报,内容涉及李斯与吕不韦之间的动向。若二人联手,于秦王而言绝非善局。此前赋予二人同等地位,实则是嬴政察觉到李斯本性不甘居人之下,即便是吕不韦,他也未必真心臣服。
况且,当两人权势相当时,谁又能真正俯首听命于另一人?
彼此之间必生嫌隙,这本就在情理之中。正因如此,嬴政才认定李斯尚可为己所用,且不愿轻易舍弃。
因此,在当前局势下,嬴政早已有所预判。
若无这般布局,日后反成难题。
所幸,秦王得知吕不韦与李斯之间并未如预料般结盟,心中顿时宽慰不少。
“好,你退下吧。”
李斯此次欲借机偿还旧恩,嬴政反倒觉得此举甚好。在他看来,若李斯尚知感恩,则其心性不至于毫无底线,手段虽厉却不至疯狂,可谓相对稳妥之人。
至于徐福,则另当别论。此人难以揣测,但嬴政仍必须留用——他是未来同赴长生之路的关键人物。
至于徐福过往所行种种,在嬴政眼中皆不足挂齿。人生来便不平等,位居万人之上者,掌权之时难免伴随牺牲。若事事计较,便无法成事。
这正是嬴政一贯的行事风格。
此时,萧何与呼邪丐北亦正在归途之中,距离西汉之地愈来愈近。或许因近乡情怯,萧何心头泛起一丝悲凉。这一路上,他与呼邪丐北多有交谈,彼此已然相知甚深,故而对方情绪的变化,呼邪丐北也敏锐察觉。
“好端端地,叹什么气?”
“即便此刻归来,陛下也定会欣然接纳。”
呼邪丐北深知,萧何素得刘邦器重。自己虽为武将,本当在争霸之世更重军务,但他也明白,自身的作为终究取决于君主之意。唯有如此,大事方可顺遂推进。
“并非出于这些缘由,而是眼下我们西汉的国都也并不安宁。有时细想,尽管如今的秦国看似衰败不堪,但其内部凝聚力却远胜他国,这般国家,延续至今已历数代。”
“从未被真正瓦解……”
“我们在外滞留越久,对西汉而言便越是隐患。如今我反倒不怎么忧虑燕、赵、韩、魏诸国。”
萧何心中自有盘算。正因知晓内情,才明白朝中许多问题,实非自己一人所能扭转。
他渴望为西汉尽一份力,却也清醒地意识到,朝廷内部纷争不断,军心涣散,毫无统一之势。
朝臣各自结党,派系林立,若此局面持续下去,根本无力参与七国逐鹿之局。
或许,西汉仅是名义上置身其中罢了。
毕竟疆域辽阔,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彻底忽略。可如此境况之下,又岂有能力与其他强国抗衡?
这才是萧何此刻最深的隐忧。
当呼邪丐北听到这番言语时,仿佛被人点醒,然而他虽知其然,却不认为事态有多严重。
或许是源于自身国度的局限,眼界未能看得太远;他也无法断定,萧何所言究竟是深谋远虑,还是无谓的过度忧虑。
“依我看,不如先专注做好眼前之事。旁人如何,我们也管不了。若真要统合人心,那难度恐怕比攻城略地还要艰难得多。”
“虽说我们现状不佳,但其余几国也好不到哪里去,暂且还能维持一段时日。你不必如此忧心忡忡。”
“这一路奔波已久,你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若能快马加鞭早日返回国都,对你休养也有益处,至少能稍作调息。”
呼邪丐北清楚,这些日子与萧何同行,对方体力确有增长,但终究不像自己自幼习武,根基扎实,体魄强健。两者之间仍有差距。
他不免担忧,萧何是否真能撑到最后。
当初陛下曾亲自嘱托:既让萧何随你同往,你便须护他周全。临行前,他也向陛下郑重承诺,绝不容有半点闪失。
眼看归期将近,若在此刻出什么差池,岂非前功尽弃?
因此他所言所行,皆是出于对萧何的体贴与考量。
而萧何听罢,只示威微一笑。他不知呼邪丐北是否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忧虑,或许对方明白了,却感受不到那份潜藏的危机。
那些能见微知着之人,注定无法安于平静,天性中总带着几分不安与警觉。
可惜的是,此时此刻,他的这份心境,无人能够共鸣。
“也好。待我尽快回朝,或可向陛下陈明利害,或能寻得应对之策。只愿余生尚有机会,为国效力一二。”
很多时候,人们其实都明白正确的方向该往何处。
可正因人心最难揣度,想要凝聚众志,便成了最难跨越的鸿沟。